2021年已经落下帷幕,《财经》宏观组整理了过去一年宏观经济领域十件大事件。期待2022年能履险蹈难、行稳致远文|《财经》记者 张明丽编辑|王延春在历史的长河中,2021年注定会留下不平凡的印记。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在全球肆虐,部分地区港口拥堵,海运、集装箱费用大幅上涨,甚至出现海运运费高于货值的情况,严重阻碍外贸企业发展。全球经济在不确定中跌撞前行。2021年,中美等主要经济体引领着世界经济前行,但不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面临困境,世界经济增长的不均衡性愈发突出。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球经济还未真正复苏,多数经济体并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面对可持续发展承压,高企的通胀隐患,供应链产业链受阻的风险等等,期待2022年能履险蹈难、行稳致远。在严峻形势中,中国仍然走出了一条复苏之路。2021年,中国全面脱贫目标达成,并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以共同富裕为标杆引路,为2022年经济工作奠定了“稳”的基调。2021年已经落下帷幕,《财经》宏观组整理了过去一年宏观经济领域十件大事件,通过回顾这一年发生的事情,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经济在2021年的发展轨迹。一、9899万人口脱贫,832个贫困县摘帽2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宣告,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同一天,“国家乡村振兴局”牌子在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挂出,替代存在了34年的“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一摘与一挂之间,体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详细解读见: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之路 | 《财经》封面
二、“二师兄”身价跌跌不休,生猪价格跌破8“猪周期”叠加非洲猪瘟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生猪产业正常运行受到严重影响,春节过后,全国猪价一路下跌。4月以后,全国生猪价格开启震荡下跌趋势,5月以来,生猪均价更是跌破10元/斤大关,频频跌出年内新低。进入6月,猪价更是跌跌不休,生猪价格跌破8元/斤。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主要目标为构建分工明确、协调统一、灵活高效、运作规范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合理平滑“猪周期”波动,有效调控市场异常影响。猪肉价格占CPI的权重较大,其涨跌都会影响CPI数据。7月15日,国家统计局拱了2021年上半年的数据经济,其中,CPI同比上涨0.5%,涨幅相较去年同期回落3.3%,远低于国际通行的2%目标通胀率水平。其中,猪肉价格下降功不可没。详细解读见:猪价破八, 发改委发新政期望熨平猪周期
三、实现共同富裕,从浙江开始!6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公布: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试验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引领区、文明和谐美丽家园展示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先行区……依据这份文件赋予的20项措施,今后的浙江将成为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试验田。按照《意见》给出的时间表,到2025年浙江的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要取得实质性进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基本形成;到2035年,浙江基本实现共同富裕,制度体系更加完善。两个多月后,中央再度开会研究共同富裕问题。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聚焦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研究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做好金融稳定发展工作问题。会议进一步明确共同富裕的具体内涵、努力方向和实践路径,强调要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为什么是浙江?它将对共同富裕格局带来哪些影响?详细解读见:2025年率先共同富裕,浙江凭什么? | 《财经》封面
四、河南水灾引发粮食安全讨论7月18日,“烟花”台风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受此影响,河南省自7月17日开始降暴雨,到了7月20日,郑州日降水量相当于正常情况下半年降水量,小时降水量相当于去年三分之一降水量,城市内涝严重。此次水灾引发河南蓄滞洪区农田绝收,作为中国夏粮产出第一大省,河南水灾引发公众对于粮食安全的担忧。12月25日至26日,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研究部署2022年“三农”工作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再度提到,“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会议指出: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粮食面积,大力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财经》记者通过走访调查还原水灾对中国粮食安全的真实影响。详细解读见:河南秋粮预计受损200万吨,滞洪区绝收已成定局,粮食还安全吗?
五、“双碳”政策体系顶层设计文件发布“双碳”是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是中国在21世纪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表现为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由快到慢、不断攀升、在年增长率为零的拐点处波动后持续下降,直到人为排放源和吸收汇相抵。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作为“1”,意见在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发挥统领作用。随后,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这两份纲领性文件共同构成贯穿碳达峰、碳中和两个阶段的顶层设计。详细解读见:刘伟:减排政策要兼顾不同地区和人群
六、未来5年内在国内部分地区试点房地产税2021年,楼市调控利刃挥下。首先是房地产税试点进程加快。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其中提出推进房地产税立法。5月11日,财政部、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税务总局负责人在北京主持召开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做好试点工作”。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12月27日,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做好房地产税试点准备工作。”今年,房地产调控还瞄准了源头的土地市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月发布通知,要求22个重点城市实行土地出让“两集中”政策,即“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并且在今年内,住宅招标、拍卖、挂牌不得超过三次。试图分散企业资金,达到稳地价的作用。专家预测,在“房住不炒”定位下,2022年商品住房价格增长率预计在-3%到3%范围内,商品住房投资增速将在2%到5%之间。详细解读见:2022年,中国房价怎么走
七、北交所亮相引爆券商竞逐热情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市,这是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又一重要标志性事件。这意味着,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将出现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三大交易所并行的格局。北交所制度设计聚焦服务中小企业,有利于推动完善中国特色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北交所也无疑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当下的明星市场,成为券商行业竞逐新高地。9月3日,证监会就北京证券交易所有关基础制度安排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整体来看,北交所将整体平移新三板精选层各项基础制度,完善上市融资、定价、信息披露等制度,同时试点注册制。这是新三板自2013年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变革。有业内人士认为,北交所的成立,有望彻底解决新三板的市场定位和法律地位问题,新三板终于升级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证券交易所。详细解读见:北交所重任在肩 |《财经》封面
八、多地拉闸限电,国家加快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受全国性煤炭紧缺、煤价高企、煤电价格倒挂影响,自9月中旬以来,全国多个省份出现供电紧张情况,部分地区拉闸限电。10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加快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电价的机制,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详细解读见:国家发改委:放开全部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居民电价不受影响
九、海运价格暴涨,外贸企业一箱难求受疫情持续影响,2021年干散货航运价格已飙升至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在全球需求复苏和港口拥堵的推动下,集装箱运费也大幅上涨。部分地区航线运费涨幅达10倍,甚至出现运费高于货值的情况。专家评议:海运费上涨对中国出口影响有限。详细解读见:中国赴美集装箱运价暴涨10倍,船运公司:像抢春运火车票一样抢箱子
十、RCEP即将正式生效,中国已经准备就绪《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保管机构东盟秘书处日前宣布,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等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4个非东盟成员国已经向东盟秘书长正式提交核准书,达到协定生效门槛。根据协定规定,RCEP将于2022年1月1日对这十个国家开始生效。商务部国际司负责人11月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实施RCEP已经准备就绪。RCEP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2012年由东盟发起,历时八年,由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方成员制定的协定。目前,6个东盟成员国和4个非东盟成员国正式提交核准书,达到协定生效门槛。根据协定规定,RCEP将于2022年1月1日对已正式提交核准书的10国生效。据研究机构预测,到2025年,RCEP有望带动成员国出口、对外投资存量、GDP分别比基线多增长10.4%、2.6%、1.8%。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正式生效实施。这意味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真的来了。详细解读见:全球最大自贸区落定,看RCEP如何冲破内卷
区域经济与产业研究院是《财经》杂志旗下的智库,依托高端专家资源,发掘区域商业投资价值。提供最前沿的专家观点、最权威的调研报告和深度调查,为地方政府、产业园区和企业投融资提供服务。
合作交流请联系:18910151176(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