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三体》中,主人公意外掌握了一种特殊的电磁信号传输方法,于是她用太阳作为信号放大器,以“恒星级”的传输功率向宇宙打出了人类文明的第一个“招呼”。
这种操作是否真的存在可行性?近期,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院教授袁丁的合作成果给出了初步的答案。袁丁及其合作研究者首次观测到电磁波(光波)动态传播,证实太阳日冕的特殊结构以及行星等大型天体可作为电磁信号放大器,或可实现星际间通讯或者能量传输。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环球时报)
小说《三体》中,主人公意外掌握了一种特殊的电磁信号传输方法,于是她用太阳作为信号放大器,以“恒星级”的传输功率向宇宙打出了人类文明的第一个“招呼”。 这种操作是否真的存在可行性?近期,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院教授袁丁
小说《三体》中,主人公意外掌握了一种特殊的电磁信号传输方法,于是她用太阳作为信号放大器,以“恒星级”的传输功率向宇宙打出了人类文明的第一个“招呼”。
这种操作是否真的存在可行性?近期,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院教授袁丁的合作成果给出了初步的答案。袁丁及其合作研究者首次观测到电磁波(光波)动态传播,证实太阳日冕的特殊结构以及行星等大型天体可作为电磁信号放大器,或可实现星际间通讯或者能量传输。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环球时报)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编辑推荐
09/26 18:08
09/26 18:08
09/26 18:08
09/26 18:08
09/26 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