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中旬,快手和字节这两个老对手,在AI视频生成领域,再次狭路相逢。
先是4月14日,字节跳动的视频生成基础模型Seaweed,低调上线了官网,还释出了技术报告。
“四两拨千斤”,是字节这次在视频领域,想要达到的效果。首发的模型Seaweed-7B,不仅用70亿的参数,实现了超越140亿参数同类模型的效果,训练效率也相当高:同类模型的训练普遍要百万GPU小时,Seaweed-7B只用了66.5万 H100 GPU小时。
相比字节的低调,快手想在视频生成领域营造的声势,要浩大的多。
4月15日,在发布会上,快手高级副总裁、主站业务与社区科学线负责人盖坤,对着到场的几百人,用极高的评价为快手在视频生成领域的成绩定调:
“‘可灵’吹响了整个视频生成赛道的挑战哨。”“在我们之后,各个厂商都开始发视频生成模型。”
的确,快手在2024年6月6日的视频生成模型“可灵”,在一众“Sora期货”中,靠着大方的免费试用,创造了上线三个月服务超260万用户的记录。
这也是字节和快手在视频领域的首次交手。“可灵”的发布,一度将字节置于追赶者的位置。直到2024年11月8日,字节才回到视频领域第 一梯队:Seaweed和PixelDance上线了视频生成平台即梦AI。
不少业内人给出的评价是:2024年,在视频性能上,奋起猛追的字节,最后与快手基本打平。
一年后的这次同台较量,快手显然也不肯让出技术第 一的位置。
“全球大幅领 先。”“持续领 先。”“请允许我把这两句话再重复一遍。”
交出新答卷时,盖坤的几句话再次炒热了场子。他宣布了快手在多模态领域的最新探索成果:图像生成基座模型“可图2.0”,视频生成基座模型“可灵2.0”,以及多模态编辑功能MVL。
在视频生成能力上,“可灵2.0”的文生视频和图生视频能力,均超过了谷歌的视频模型Veo2。在和老对手Sora的较量中,“可灵2.0”文生视频模型的胜负比甚至达到了367%。
DeepSeek的掀桌,已经让行业意识到,模型决定了AI产品的上限。2025年,不少厂商的动作都是:回归模型。
字节和快手,当下对AI视频生成产品的野望并不相同。据了解,字节对“即梦”的期望,是AI时代的抖音,一个未来更ToC的产品。而快手,则将商业化的希望,主要押注在B端。
即便如此,2025年,两家厂商的共识依然是:打磨视频基座模型,抢滩第 一梯队。
据《晚点》报道,字节图像视频创作平台“即梦”负责人张楠的2025年OKR,其中一条为重点打磨模型效果。2025年“可灵”团队的目标,也浓缩在盖坤说出的4个字中:“持续领 先”。
对于字节和快手而言,至少在技术层面,视频生成领域的战火只会愈燃愈旺。
01
拼性能,更拼落地
4月的这次“交手”,对字节快手来说,绝不仅仅是一次视频模型性能的比拼。
视频模型落地难,已经是老生常谈的困境。除了模型效果不及预期外,贵,是视频模型的通病。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为了覆盖高昂的推理成本,OpenAI Sora推出的订阅费,高达200美元。
可见的是,相较于“炫技”的2024年,2025年的视频模型竞技场,更突出一个实用和实惠。
比如,字节的Seaweed-7B虽然在性能上略逊于快手的上一代模型“可灵1.6”,但胜在部署成本相当低:仅40GB显存的单GPU,就能实现高分辨率(1280x720)视频的生成。
这意味着,中小团队和个人创作者,也能负担得起AI视频创作。
在实用性上,字节和快手的共识是:只有一个视频生成模型,目前是无法满足用户的创作需求的。
“可灵2.0”的发布会上,快手同时发布了图像生成模型“可图2.0”。这个增强了指令遵循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模型,在竞技场上超越了Midjourney v7、Rave和FLUX1.1 pro三个主流模型。
在快手技术副总裁、可灵AI负责人张迪看来,图像能力,是视频模型落地中不可缺少的一步。
他举了一组数据:用“可灵”生成的视频中,图生视频占到了85%。图生视频的高比例说明,在视频创作的实际过程中,更多的用户青睐于用图片确定风格、添加关键帧,以获取更为稳定的视频生成效果。
“可灵”这次发布的“多模态编辑MVL功能”,据工作人员介绍,也是为了满足创作者的实时视频编辑需求。
多模态编辑MVL功能支持的不仅仅是文字prompt,还支持图像和视频模态的动作描述文件。比如,用户可以通过上传一段新视频,将新视频中的人物,添加到原有视频上。
快手注重图像,字节则发挥了文本处理上的优势。Seaweed-7B结合了字节的“长上下文调优技术”和长叙述视频生成技术“VideoAuteur”,让生成的视频可以基于用户的全局文本描述和分镜描述,保持一致性。
02
“全村的希望”和“一个都不能落下”
字节和快手,在视频领域登顶的野望相同,但其折射出的业务处境,却是不同的。
大众耳熟能详的“精兵作战”的故事之外,“可灵”从诞生到出圈,在快手的业务发展轨迹中,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据《智能涌现》了解,直到2024年初,文生视频的一项关键技术,才被可灵团队攻破。2024年3月,盖坤才第 一次见到“可灵”的demo。
公司对AI的商业化预期,本来也并不高。《智能涌现》获悉,快手商业化业务负责人王剑伟(Thomas)在2024年Q4的OKR中,“AI商业化”并非“O(Objectives,目标)”,仅仅是“增长”下的一个“kr( Key Results,关键成果)”。
快手已经很久没有新故事了。作为同样靠短视频业务成长起来的互联网公司,快手的业务版图,相较于不断开疆拓土的字节,并不广阔。直到2023年,快手营收的核心,还是围绕短视频平台的线上营销、直播和电商。
但“可灵”的出现,让快手看到了短视频之外的新增长曲线。
快手财报显示,从2024年9月开放API服务,到2025年2月,可灵AI的累计营收已经超过1亿元。在用户层面,盖坤在这次发布会上透露,目前“可灵”已经拥有2223万用户,月活用户增长了25倍,全球的企业和开发者客户数量,也已经超过了15万。
不仅自己造血,“可灵”也在撬动快手的其他业务。快手商业化营销服务平台“磁力引擎”的一名员工曾对《智能涌现》表示,“可灵”给快手的广告业务带来了明显的增长:
“大客户每个月花十几万做投流,广告物料就可以用AI生成。一个剪辑师一天最多剪10条广告物料,但是可灵可以生成几千条,我们一天内就能把几千条广告物料,用算法分发到用户的推荐流里。”
“可灵2.0”的发布,对快手来说,是“全村希望”的延续。
比起单点奇袭的快手,字节在视频生成赛道,有着更重的好学生包袱。
两年来,从人、算力,到金钱,字节在AI领域的重兵投入有目共睹。但文本模型领域有DeepSeek,视频模型领域有可灵,语音模型和MiniMax的海螺AI打得难舍难分——字节什么都抓了,但好像什么也没抓牢。
痛定思痛,2025年开春以来,字节内部已经掀起了一场改革。2025年3月,AI部门“Seed”的新帅、原Google Fellow吴永辉在部门全员会上提到,要进一步加强组织文化,打造开放、包容、自信的团队研究氛围;要提高技术开放程度。
Seaweed-7B的发布,是字节AI改革后的一个注脚。
继3月豆包首次公开文生图技术报告后,Seaweed也成了字节在视频领域首 个公开技术报告的模型。值得注意的是,曾被字节视作机密的研究团队,蒋路、冯佳时、杨振恒、杨建超,这次也以技术报告署名的形式,首次集体走到台前。
重振旗鼓后,双方的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