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逄锦华,中国传媒大学信息管理与决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新闻史学会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委员会会员。
图/摄图网,图与内容无关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21世纪人类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对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全球绿色增长和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已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目前全球已基本达成了开展多边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发展前景向好。金融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神经中枢,承担着调节资本市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在政策引导下,金融供给侧持续推动结构性改革,稳步扩大开放,统筹发展与安全,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随着监管不断趋严,金融行业脱虚向实,持续通过发展普惠金融、发展绿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为社会带来金融活水。未来五到十年,我国金融行业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服务的参与主体应当主动提升金融消费者与小微企业的金融健康,推动科技创新,建立养老第三支柱,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以推动科技、产业和金融高水平循环。
一、中国成为实践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发展绿色金融备受国家金融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和金融机构高度重视绿色发展,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和自下而上的实践创新密切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道路。2021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了碳减排支持工具,用于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减排领域,为绿色发展提供低成本资金。各金融机构不断丰富和优化绿色金融产品种类,已经形成包括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租赁、绿色基金、碳金融在内的多层次服务体系。中国银行一直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为绿色金融发展贡献新的力量。在国际合作上,参与推动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等十余个多边或者双边绿色机制的有关工作,积极发出中国声音。发展绿色金融是央行工作的重要方向。根据央行曾经的表述,主要工作包括:(1)夯实绿色金融发展基础。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逐步强化金融机构碳核算和环境信息披露要求。优化绿色金融评价方法,拓展评价结果运用场景。引导金融机构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绿色低碳发展。(2)提升市场主体应对气候风险能力,继续完善气候风险敏感性压力测试方法,拓展测试覆盖行业范围,探索开展气候风险宏观情景压力测试。(3)积极发展转型金融,研究推出转型金融标准,丰富转型金融产品供给,确保公正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4)深入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总结推广试验区有益经验,适时启动试验区升级扩容。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积极作用。(5)深化国际合作。国内投资机构跟进ESG投资战略。2006年,高盛集团正式提出了ESG投资理念。众多投资者和资产管理公司将ESG引入公司研究和投资决策的框架;国内基金公司,如南方基金、易方达、嘉实基金等具有海外业务基金公司也引入ESG投资方法;国际评级机构没有覆盖中国A股,无法为基金公司提供中国A股ESG信息与评级。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强制性要求在港上市公司披露相关ESG信息;交易所披露指引(2018年版)已增加新的披露要求,并对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披露要求逐次加强;ESG报告质量会直接影响上市公司ESG评级结果,进而影响金融市场投资者对该上市公司做出的投资决策。内地上市公司暂时不涉及强制性披露ESG信息,但越来越多的内地上市公司发布ESG报告,尽早审视自身ESG表现水平,为以后ESG信息强制性披露早做准备。ESG报告一体化服务,包括报告编制、辅导企业进行ESG相关的战略规划、框架设计与研究开始流行,满足部分上市公司对ESG报告质量的要求,提供上市公司ESG报告第三方鉴证服务ESG环境项专业服务,为上市公司提供环境尽职调查(政策研究、EHS合规等)、能源审计、碳排放计算、碳中和服务、水/废物/自然资源管理咨询等商业项目,也逐渐火热。
二、强化中国碳市场建设,构建ESG绿色金融交易
2022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2022年3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节时也指出,号召大家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借助市场的机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实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启动上线交易,首批纳入了中国2000多家发电行业的企业,覆盖了大概有45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截至2022年11月30日,全国碳排放的配额累计成交量达到了2.03亿吨,累计的成交额是90.16亿元人民币。目前,国内林业碳汇项目类型主要涵盖: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国际核证碳减排标准(VCS/VERRA)项目、中国自愿减排(CCER)项目、福建林业碳汇(FFCER)项目和广东碳普惠项目。并不是所有的林业碳汇都可以进行开发交易,只有产权明晰的林地在符合方法学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开发,经过国家/省市主管部门备案后,才可以进行交易。当前,我国绿色金融仍处于探索阶段,面临着一系列与其他国家相同的问题,如产品与服务创新、信息不对称、金融风险、数字技术的融合等。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响应监管要求,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绿色银行创建不断深入,各类金融机构纷纷将绿色银行理念融入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绿色信贷保持较快增长,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0.9万亿元,同比增长41.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0.7个百分点。从外汇产品来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推出以ESG债券篮子为抵押品的外币回购业务。2022年6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关于优化以境外外币债为抵押品的外币回购业务的通知》,明确交易中心外汇交易系统支持抵押品篮子功能,交易双方可约定一篮子境外外币债为抵押品。招行于9月5日通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外汇交易系统落地外币ESG债券三方回购业务并成功清算,成为首批参与行之一。我国已初步形成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碳金融产品等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业务规模、业务类型、产品创新以及绿色金融能力建设等方面也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以绿色低碳产业为代表的ESG投资机会将成为资本市场新的增长机会。从长期减碳路径来看,能源、建筑、交通、工业等各领域的低碳转型将带来无数新的经济增长点,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潜力。尤其是新能源、新材料、工业节能和自动化、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农业、以及信息通信与数字化等领域,也正在不断涌现一些新的绿色技术和模式。
三、建立覆盖中国金融市场的ESG数据库及人才储备
随着披露ESG报告的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利益相关方,尤其是投资机构对ESG报告的质量以及所披露信息的可信度的关注度逐渐提高。香港联交所、SEC、欧盟等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对可持续性信息披露质量做出要求或建议,建议企业通过第三方审验对ESG信息可靠性做出保证,MSCI、CDP、DJSI等ESG评级指数将是否开展第三方验证作为评分标准。开展ESG报告审验,可提高信息和数据报告的可信度和透明度,有效降低洗绿风险。建设中国金融市场有效ESG数据库。A+H股上市公司ESG数据库、ESG评级、ESG风险监测管理、ESG信息挖掘分析的大数据智能化平台开始成为行业热门赛道。服务于国内外资管机构、基金公司、高校科研院所、个人投资者等的产品创新层出不穷。ESG数据库、企业风险管理、定制化ESG数据、企业和行业评价报告,也开始进入市场。而数据库建立的方法,一般采用人工收集+AI大数据相结合实现数据收集与更新。人工采集:双采集+双审核+录入复核模式,保证数据准确性;AI数据:AI大数据实时抓取。金融业界对于ESG方向的数据库要求相对精细,开辟FSG数据库服务功能成为必须,如企业ESG非财务数据原始数据、企业ESG评级结果、数据库查询和导出系统、企业ESG风险动态预警系统、企业评级报告和行业评级研究报告等。ESG人才体系建设亦成为当务之急。从ESG业务培训到职业提升都需要中后台建设跟进。部分金融企业尚未建立健全的ESG组织架构、管理体系,ESG管理部门与工作实施部门间使用不同话语体系,协同困难。当前ESG管理架构与信息披露体系和国际评级机构重点关注的信息存在差距可帮助客户制定ESG发展战略,识别关键绩效指标,搭建ESG指标体系,通过同业对比,推动企业ESG关键绩效指标向行业最佳实践对齐。企业搭建并完善ESG治理体系,编制ESG治理体系顶层制度文件,识别ESG重要性议题,都是ESG人才体系中需要着重培养的。企业ESG体系建设及企业ESG报告梳理。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强制性要求拟在港上市公司在申请阶段披露相关ESG信息,公开招股申请人的指引信(2020年7月版)要求申请人额外披露ESG信息,以保证在上市时符合港交所在企业管治及ESG的要求。拟上市企业在申请上市阶段制定ESG机制, 以及已上市企业学习建设ESG体系很有必要,能够有效降低合规风险和市场争议, 保障投资者权益。ESG部分内容编制、ESG数据收集与整理、辅导企业制订ESG管理体系等方面建设提上日程。具备ESG信息披露要求的企业, 提高信息披露水平可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创造产品竞争优势,提高企业声誉,企业价值得以增加。企业自愿开展ESG报告审验可以拓展其对自身非财务信息披露的研究,方便采取有效措施改进ESG的履行水平,从而降低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期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之间的差距,更好地反映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从而维持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
绿色金融发展需要汇聚全球智慧和资源。据世界银行预测,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需要用110万亿美元的资金支持,绿色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但在实践中,绿色金融的发展在标准统一、技术突破、能力建设等方面依然面临诸多挑战。目前高质量绿色金融数据缺失是全球的难题,要依靠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打造统一的数据基础,合理建设专家人才队伍,汇聚世界各国的金融、环境、企业管理等多领域的高端人才,组建全球化绿色金融智囊团,共同助力绿色发展。绿色金融(ESG)体系成就中国高质量发展。从国家战略到金融业界参与再到ESG数据库及人才储备建设,循序渐进加大ESG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传统金融业务与数字化、平台化、生态化金融新业态相融并进,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对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服务制造业、小微、科创、绿色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以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紧扣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调优结构、创新服务,促进金融、产业、科技良性循环,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建设金融业绿色金融人才体系,充分发挥覆盖城乡的网点、网络、人员、渠道优势,围绕加快建设信息强国,围绕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找准金融服务重点,完善配套服务措施。不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重服务国家战略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精准滴灌薄弱环节和各类市场主体,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