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 » 正文

济南高新区迈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三个500亿关口

作者:作风监督面对面 来源: 头条号 85401/07

10月11日下午,市委、市政府召开“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济南市喜迎二十大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高新专场发布会。这是我市“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喜迎二十大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2场,围绕高新区“向高而攀 向新而行 奋力谱写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标签:

10月11日下午,市委、市政府召开“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济南市喜迎二十大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高新专场发布会。这是我市“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喜迎二十大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2场,围绕高新区“向高而攀 向新而行 奋力谱写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新篇章”的有关情况展开介绍。
主持人:

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副处长苏婷

发布人:

济南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任广锋

济南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服务中心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陈安彪

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济南综合保税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济南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郭凯

济南高新区迈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三个500亿关口
济南高新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复设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总面积291平方公里,战略机遇叠加、产业基础雄厚、创新活力迸发,具有高新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五区叠加”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抢抓“强省会”建设机遇,锚定“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目标,向高而攀、向新而行,2021年在全国157个国家高新区排名第10位,首次迈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序列,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中绘就了“高新篇章”。

十年砥砺奋进,高新区坚持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综合实力跨越提升。牢记经济发展增长极的光荣使命,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地区生产总值由444.2亿元跃升至1510.3亿元,连续跨越三个500亿关口,经济总量十年增长了2.4倍,年均增长9.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5.53亿元增长到148亿元,十年翻了两番多,财政收入增幅自2017年连续五年在全市收入过百亿区中位居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十年年均增长16.7%;服务业增加值由180亿元增长至769.6亿元,年均增长17.5%;金融业增加值由7.8亿元增加到95.76亿元,年均增速28.5%;各类金融机构由68家跃升至637家,十年增长了8.3倍;集聚上市挂牌企业119家,数量稳居全市首位。今天的高新,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创业维艰”到“引领发展”,正以唯旗是夺的奋进姿态,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壮丽征程中勇毅前行。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承载地!落地中科院济南科创城 集聚10家“中科系”高端院所及国家大装置
十年笃行不怠,高新区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关键支撑,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搭建了一批创新平台。落地中科院济南科创城,集聚10家“中科系”高端院所及国家大装置;省级以上研发机构由107家增至274家,十年增长了1.5倍。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6家,占全市总量超过60%,正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承载地。壮大了一批创新企业。规模以上企业由2012年的629家跃升至2021年的1680家,十年增长了1.67倍;高新技术企业由2012年的182家增长至2021年的1623家,十年增长了近8倍;科技型中小企业2144家,是2017年此项工作刚开展时的57.59倍,数量稳居全省开发区首位;研发(R&D)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1.6%,占GDP比重达到6.2%,是全国的2.6倍、全省的2.7倍。引育了一批创新人才。培育各类人才33.6万人;市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由306人增至2059人,十年增长了5.7倍;院士工作站由5家增至34家,十年增长了5.8倍;先后荣获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10余块国家级引才引智金字招牌。今天的高新,科技兴、人才强,正以高歌猛进的先行姿态,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

十年实干担当,高新区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兴区之要,产业能级进阶提档。十年来,成功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三大千亿级主导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别占全市70%、全省35%,产业规模十年增长了3.4倍;生物医药产业连续四年位列国家高新区和经开区前五强,空天信息、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战略新兴产业加速崛起,三产比重十年提高9.8个百分点,二三产比重由58.7:41.2调整为48.8:51。十年来,成功引进比亚迪半导体、弗迪动力电池、吉利新能源整车等重点项目,累计实施省市级重点项目255个,完成投资1665.8亿元。建成全国首个植物基因编辑公共技术平台、首个“人才有价”评估平台,“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39.6%,领先全市2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占比超过45%,居全市首位,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全国首批国家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今天的高新,主导产业走在前、新兴产业谋在先,既建设产业高地,又抢抓产业风口,正以蓬勃发展的昂扬姿态,吹响产业提级发展的奋进号角。

十年聚力突破,高新区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活力之源,对外开放走在前列。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十年间先后实施两次系统性改革,2016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和全员聘任制;2020年进一步精兵简政,部门由17个缩减为现在的11个,人员减少约1/3,体制机制更灵活,协同联动更高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全国首创“一箱双链”模式、建设项目分阶段施工许可等改革经验,多项成果被国家部委和省政府认可复制推广;全区市场主体总量由1.1万户跃升至12.4万户,十年增长了10.3倍,疫情之下仍实现逆势上扬。持续扩大对外开放,进出口规模从2012年的13.2亿美元,增加至2021年的159.9亿美元,十年增长了11倍,占全市比重从14.5%到53.3%;成功引进日本乐购仕等跨境电商产业平台,获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外贸企业数突破1500家,实际使用外资总量连续十年位居全市各区县之首。今天的高新,到处涌动着敢为人先的朝气,开放包容的大气,既有实在实干的“齐鲁范儿”,又有活力新潮的“国际范儿”,正以乘势而上的开放姿态,在打造对外开放新门户的道路上加压奋进。

十年跨越赶超,高新区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社会事业亮点纷呈。教育发展质效并提。新增、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4所,新增学位4.7万个;初中学业水平连续三年全市顶尖,区内学校家长满意度达标率连续四年保持100%医疗水平全面进步。落地全国首个省级互联网医保大健康服务平台,区人民医院开诊试运营,结束没有区级医院的历史;区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将于明年投入使用。民生保障更加坚实,职工养老参保人数达50余万人,居民养老参保人数达12万人;建成省内第2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乡融合加速推进。引进中欧装备制造小镇等项目,编制完成孙村、两河、庄科片区控制性规划,全区常住人口从14.3万人增长至41.6万人,十年间年均增长6.7%,增速位列全市第一。今天的高新,城市美、配套优、保障好,正以矢志初心的为民姿态,让各类人才和广大群众聚在高新、美在高新、乐在高新。

十年固本强基,高新区坚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政治生态风清气正。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纪律规矩更加严明,党心民心更加凝聚。突出抓牢基层党建,在全市率先实施党组织星级考核奖励、率先建设“两新”组织党建学院;创新“链上党建”模式,成立16个产业链党委(党建联盟);牵头成立全省首个政务服务党建联盟和黄河流域高新区党建联盟,党建示范引领更加有力。深化正风肃纪反腐,一体推进“三不”建设,驰而不息纠治“四风”,以严的纪律作风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今天的高新,党旗高扬、党员奋进、党群团结,正以刀刃向内的清正姿态,不断加快“清廉高新”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清淤护航”。

风雨兼程又十载,产业新城展新颜。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主力军、主阵地,济南高新区优势持续累积、战略叠加汇聚、地位日益重要,已然成为企业发展的“沃土”、要素聚集的“磁场”、投资兴业的“宝地”。

下一步,高新区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抢抓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重大机遇,聚焦“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主责主业,眼睛向外拉高标杆、重装行装再出发,着力打造高科技创新策源地、高质量发展增长极、高水平开放新门户、高活力品质生活区,奋力谱写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新篇章,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贡献高新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谷两园!济南高新区将打造中央科创区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党的十八大以来,济南高新区有序推进金融改革发展、防范治理金融风险,金融服务普惠性不断增强,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水平显著提升。目前,济南高新区集聚省级以上总部金融机构44家,地方金融组织超过400家,注册规模达到950亿元,居全市首位;中基协备案私募基金管理机构80家、基金245支,规模达465.5亿元,分别占全市的38%、40%和47%。

去年11月25日,济南成为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点城市。作为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新区将深刻把握科技创新和现代金融发展规律,结合济南高新区实际,按照“1+435”的总体思路,着力构建“数字赋能、服务实体、募多退畅、双向开放”的全周期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良性互动、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与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相互协同。

“1”即围绕“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目标,发挥高新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五区叠加”优势,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产业集聚、金融赋能“一体发展”。

“435”中的“4”,即打造中央科创区(CTD)、“园区通”科创金融智慧服务平台、科创金融论坛、创投平台公司“四个平台”。具体来说,一是规划建设中央科创区(CTD,Centre Technology District),在以舜华路为中轴线,北起会展中心、南至华奥路、东至开拓路和凤凰路、西至崇华路和浪潮路的约6平方公里范围内,布局建设“一谷两园”。“一谷”即汉峪金谷,集聚合规风投创投机构、科创金融专营(特色)机构等,建设国际化、市场化、品牌化风投创投集聚区。“两园”分别是齐鲁软件园数字产业创新园,引进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创新平台,加快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量子信息等产业,为风投创投提供优质的投资对象;会展中心创意产业创新园,通过发展游戏、动漫、文创、直播以及沉浸式体验等新潮活力产业、高端生活性服务业,吸引顶级创新资本和人才。二是建设“园区通”科创金融智慧服务平台。建立多部门融合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依托数据库建立科技创新型企业白名单,实行分类分层分级管理,为各类金融机构精准投资提供参考和依据。同时,集聚各类金融机构入驻平台,提供多样化金融产品供园区企业选择,在线受理园区企业融资需求、接单授信放款,实现“金企”高效对接、供需智能匹配。三是承办中国(济南)科创金融论坛。邀请一行两会、三大证券交易所、重点金融机构、行业自律组织、头部风投创投机构、科技创新型企业等参加,组织风投创投论坛、项目路演、中国科创金融发展指数发布等系列活动。四是成立创投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受托管理运营政府引导基金,建立健全尽职免责的国有创业投资监管制度,完善专业团队引进和激励约束机制,探索开展核心团队持股、员工跟投等试点,吸引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打造济南版“深创投”。

“435”中“3”,即科创经纪人、CVC+DVC、三价体系“三个特色模式”。一是推广“科创经纪人”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由国有投资公司作为“科创经纪人”,与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面向辖区科技创新型企业收集科研需求,交由科研机构进行“合约化”立项研发,研发成功后转交需求提出企业实施产业化。同时,从科研机构筛选成熟科研项目,对接辖区内有条件企业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联合投资机构,组建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为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资金支持。二是推行“链主企业+CVC”和“园区+DVC”模式。“链主企业+CVC(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企业风险投资)”方面,支持龙头企业利用自有资金发起设立产业基金、并购基金,投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快完善产业链条。“园区+DVC(District Venture Capital,园区风险投资)”方面,与风投创投机构合作建立产业园区基金,瞄准园区主导产业,“投招联动”引进优质产业项目,大力支持园区高成长性企业发展,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三是优化提升“三价体系”。围绕“人才团队有身价”“知识产权可作价”和“成果转化能估价”,构建“银行授信、保险担保、政府补偿、基金支持、配套参与”的多维金融创新协同机制。

“435”中“5”,即金融组织、政策体系、载体建设、服务保障、人才队伍“五大支撑”。力争通过5年左右努力,逐步构建以风投创投、银行、保险、证券为主体,中介服务组织、地方金融组织等为补充的科创金融组织体系,实现科技创新实力大幅跃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4000家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4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90%。产业结构层次明显提升,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竞争力进入全国领先行列,集成电路、量子信息、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增加,“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45%。科创金融生态持续优化,可应用推广的科创金融产品达到10个以上,新增科创金融专营(特色)机构15家以上,科技创新型企业贷款年均增速达到25%以上,成功打造1-2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要素交易平台;全区境内外上市企业超过40家、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和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的企业突破250家;在中基协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超过250家,管理基金规模突破1200亿元。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培养、引进、集聚一批顶尖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金融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20名(个)左右,新增硕博青年人才1.8万人以上,形成科研人才、金融人才、技术骨干、企业家等各类人才协调发展的格局。

科创高地起高峰!全市15家“中科系”院所10家花落济南高新区 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600家
济南高新区自1991年建区以来,始终秉承“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坚持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聚焦科技自立自强,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着力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GDP占全市比重达13.2%,比2012年提升了4个百分点,连续两年在全省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中排名第二,2018-2021连续四年荣获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一等奖。具体来讲,科创要素加速集聚。主要科技创新指标在全省开发区位列前茅,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600家(预计今年将突破2000家),省级研发机构突破270家,R&D占GDP比重达6.19%,集聚院士等国家级人才180余人,引进落地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等重大科创平台,全市15家“中科系”院所10家花落高新区。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山东航天人工智能安全芯片研究院研制出全球首款“国密算法高抗冲突物联网安全芯片”,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联合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济南一号”成功发射,舜丰生物专利技术填补了我国基因编辑核心工具领域的空白,齐鲁制药研发的一类新药接连获批临床。产业动能不断壮大。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数字经济产业规模占GDP比重超45%,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三大产业规模均突破千亿。以信息技术、科技服务、金融业为代表的高端服务业蓬勃发展,以空天信息、量子、植物基因编辑为代表的前沿产业茁壮成长,浪潮、重汽、齐鲁制药等龙头企业引领强劲,比亚迪、吉利等全球500强名企接续落户。

全力发展数字经济!力争2030年前大数据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级
下一步,济南高新区将紧紧围绕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目标,充分借助国家战略交汇叠加利好,发挥好企业和各类研发机构的引领带动作用,主动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力争通过6-7年,实现经济总量翻番、再造一个新高新。

一是用好国家级金字招牌。近些年,济南高新区陆续获批了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等金字招牌,目前正抢抓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重大机遇,加快打造中央科创区。9月5日,高新区新获批国家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目前正加快策划研究,下步将通过导入科创、人才等资源,打造密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和量子信息三大网络安全特色产业聚集区。

二是打造协同创新生态圈。加快推动中科院济南科创城等重大科创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好山东产研院、山东工研院等新型研发机构作用,依托“科创经纪人”模式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力争年底前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50亿元。同时,聚焦产业发展需求,鼓励企业联合研发机构,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力争5年左右时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4000家,国家级以上研发机构达到22家以上,R&D占GDP比重达到8%左右。

三是全力发展数字经济。当前我市正加快“数字济南”建设,高新区信息技术产业全市占比第一,有基础、有能力,也应为“数字济南”建设添砖加瓦。一方面,高标准建设算谷科技园、算谷产业园等重大载体和项目,聚焦集成电路、软件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延揽全球高端人才和优质项目。另一方面,发挥浪潮云州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引领示范作用,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力争2030年前,大数据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级。

四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在政策制定方面推陈出新,研究出台一批含金量高的扶持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增强研发能力和竞争水平。打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宽松优质的准入环境,力争全年新增企业1.6万户。创新打造齐鲁科创人才公园,积极推动各大商圈提档升级,完善生活服务配套,把高新区建设成为企业和人才扎根成长的沃土。

650余项创新举措 400亿元进出口值 “自贸+综保”双向开放硕果累累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明确指示要求。自贸试验区和综保区作为全市对外开放主阵地、主引擎,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济南片区成立三年来,高新区锐意改革、勇闯新路,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加大与各层面协同协作,形成650余项改革创新措施,推出增值税留抵退税“一键确认制”等265个创新案例,其中19项首创性成果被有关国家部委认可,31项在全省复制推广。累计新设企业4.1万家,完成进出口1707亿元,占全市的34%;实际使用外资26.7亿美元,占全市的36%。综保区进出口值连续翻番,2021年突破400亿元,拉动全市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4个百分点;产业发展迸发活力,以跨境电商为例,已在综保区聚集起势,进出口额占全市40%以上。

市委明确要求,要用好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双向开放桥头堡的优势,做好产业谋划和招商引资工作,这为高新区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

第一,坚持创新引领,推动对外开放提档升级。一是着力推进营商环境自由便利。深化实施“放管服”改革,完善省级权力事项承接运行机制,争取更多国家级改革试点和一揽子授权。全面推行“证照分离”、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等措施,实施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三年行动,推动形成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二是着力推进贸易投资便利。持续优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设立企业智能撮合综合服务板块。推进药食同源产品进口通关便利化试点,培育跨境易货贸易新业态。推动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基金落地,开辟利用外资新路径。三是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互联网+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加快建设生物医药创新临床实践服务平台,做强山东互联网中药材交易中心。搭建知识产权审查、公开、授权、保护快速通道,以技术、场景、服务创新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着力发展研发、工业设计等制造服务业和科技咨询、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

第二,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做实做强开放平台。一是围绕服务黄河国家重大战略,用好黄河自贸联盟平台。加强与沿黄9省12个自贸片区和15个经济功能区联动,探索建立全国首个自贸东西协作模式,以“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为载体,搭建集品牌孵化、海外推广、知识产权保护于一体的文化“出海”全链条服务体系。二是围绕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中欧(济南)绿色制造产业园,聚焦先进制造业关键环节探索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打造全国重要的低碳发展制度创新区。三是围绕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构建“评-保-贷-投-易”五位一体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设立自贸金融研究院,全面推进科创金融领域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政策创新和监管创新,为传统动能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提供全链条、全周期金融服务。四是围绕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率先推动建设技术标准创新核心区。依托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济南科创城等创新载体,打造科技创新与标准一体化发展核心区,优化推广济南片区国际经贸技术标准综合服务平台,探索科创企业试行“标准官”制度。

第三,坚持数字赋能,以数字化创新引领开放型经济发展。一是打造数字自贸。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支持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搭建数字化海外仓智慧平台,试点铁路数字提单物权化应用,推动国际贸易全链条创新发展。二是打造数字综保。搭建综合服务系统,实现数字化、智慧化、智能化管理。申建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加快实施“区港联动”“区港通”,构建“综保区+内陆港+班列”“综保区+空港”互联通道。三是推动自贸综保融合发展。发挥自贸创新和综保“三税三免”等优势,培育保税维修、保税检测等外贸新业态。放大跨境电商中心仓集聚作用,推动菜鸟、抖音等国际仓分拨中心落户。拓展“链上自贸”数字化贸易功能,打造“交互式”国际运贸服务平台,延申保税产业链条。

站在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自贸试验区和综保区创造了诸多敢为人先的纪录。高新区将继续发挥好自贸、综保开放引领作用,强化制度创新赋能,开展“加强产业研究、提升谋划能力”专项行动,践行对外开放“走在前、开新局”的使命担当,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助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

来源:济南发布

并在“我要爆料”板块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热门推荐

从经开区、高新区和港区扩容,看郑州与中牟、荥阳、新郑纠结关系

来源:头条号 作者:作风监督面对面04/03 08:09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