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 » 正文

长沙经开区建设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 发展底气从何而来

作者:金台资讯 来源: 头条号 23201/08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为推进长沙经开区建设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充分发挥长沙经开区在“强省会”战略中的重要支撑作用。近日,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湖南省商务厅印发了《关于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实

标签: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为推进长沙经开区建设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充分发挥长沙经开区在“强省会”战略中的重要支撑作用。近日,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湖南省商务厅印发了《关于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三省直单位“鼎力”支持的《方案》究竟要求长沙经开区做些什么?园区又将如何具体实施该《方案》?

产业为核

持续增强园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

作为长沙经济发展主战场,长沙经开区一直都是产业聚集之地,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产业是核心。按照《方案》要求,园区工程机械产业要建设为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园区将重点围绕先进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整机及零部件制造、智能化服务、回收再制造等,建设全产业链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培育1家世界500强企业和2家全球工程机械20强企业。

瞄准混凝土机械、隧道施工装备、挖掘铲运机械等优势领域,引导企业差异化研发新型产品。依托主机企业,着力引培发动机、变速箱、液压元件等核心零部件产业链项目。支持企业建设一批全球高端装备制造运营中心、智能服务中心、维修再制造中心,不断拓展海外市场。

汽车产业则是建设全国汽车产业集群新版块。接下来,园区将加快引进培育中高端新能源汽车整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品牌,打造全国领先的新一代商用车生产基地,争取更多功能型平台和新能源车型在园区布局,形成一批国内知名品牌和中高端畅销车型。引导传统车企加快向智能化、电动化方向转型,提升新能源汽车产能,推动园区汽车企业导入中高端燃油新车型,提高汽车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构建一流汽车产业生态,深入推进供应链、产业链招商,引进培育一批关键核心零部件企业。到2026年,汽车整车产量达到60万台,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50%;汽车及零部件产值突破1000亿元;新能源重卡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20%。

对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长沙经开区以集成电路细分领域为主攻方向,加快提升车规级芯片研制和产业化能力,引导集成电路高端芯片设计企业集聚发展,推动固态存储、超高清视频芯片等特色优势领域向中高端制造价值链环节延伸。以夯实消费电子关键零部件产品领军地位为重点,提升高端智能终端防护屏、智能车载玻璃等产品核心竞争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以高端数控机床产业为突破,大力推进精密加工、伺服驱动、机床主轴等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构建机床工具设备研发生产应用于一体的产业生态。到202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产值达到500亿元。

此外,长沙经开区还将推动制造业联动协同发展。加快建设以长沙经开区为核心的湘江东岸先进制造业走廊,积极推动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等配套产业园区布局建设,构建高端装备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协作、跨链协同的发展生态,扩大高端装备产业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全省引领力、全国影响力和全球竞争力。

创新引领

关键技术研发实力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走在前开新局,一直以来,创新是长沙经开区发展的关键词。此次《方案》指出,长沙经开区首先将建设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高地。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推进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经开区区块改革创新试点和开放发展。争创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中心,全面对接CPTTP、RCEP等国际经贸规则,加快培育发展外向型产业。深入推进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知识产权“前置保护”新模式等制度创新试点。探索长株潭一体化与长沙经开区自贸区块协同发展新模式。做优提质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建立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到2026年,累计形成10项以上全国首创的制度创新成果并在省内复制推广。

同时,园区将全面推进产业数字化。进一步完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模式,推动制造业龙头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业务领域实现数字化转型,力争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支持推进智能场景、远程协作、线上营销等多方面应用。建成湖南省“5G+工业互联网”先导区,将湖南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打造成为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重点实验室,建设1-2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域名标识解析二级节点、20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企业级、行业级、区域级平台协同发展。促进产业互联网跨界融通应用,培育供应链金融等与制造业融通发展模式,探索开展数字化融资试点。到2026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5%,打造5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30个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加快建设数字产业集聚区。引进培育一批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企业,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数据采集、管理、标注、分析挖掘及算法开发、可视化、安全可信、人机交互等服务。建设湖南省区块链产业园,打造集研发创新、公证确权、产品溯源、安全检测等服务为一体的区块链产业发展平台。强化区块链核心技术研发,推动区块链企业加速赋能实体经济,推广区块链在生产制造、供应链、金融、知识产权等垂直领域深入应用。加强区块链安全运营监测体系建设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到2026年,工业区块链融合应用不少于20个成功案例,实现多类多领域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上链,区块链关键技术研发实力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深化改革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对“症”施策,助企解难,《方案》要求园区要打造出一流营商环境,为此,长沙经开区在政务环境、人才引进、金融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

其中,政务方面,长沙经开区将深化“放管服”改革,全方位简政放权,深入推进园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园区事园区办”。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改革创新,优化园区行政审批服务机制,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四即”改革,推行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提升全流程审批服务效率。探索全国领先的政策兑现便利化改革经验,实行惠企政策一次办、精准办、信用办,“免申即享”“全程网办”。到2026年,工程建设领域全流程审批效率再提升30%以上,审批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到80%以上,政策兑现效率再提升30%以上,审批和政务服务系统全部实现一窗整合。

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创新创业人才汇集、产才融合发展、人才自主培养,营造“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环境。高标准建设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人才港,加大“揭榜荐才”、靶向引才、精准引才、柔性引才力度,着力吸引一批海内外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实施技能人才专项培育行动,搭建科技人才与产业对接平台。完善人才使用评价机制,探索实行专家举荐新模式,拓宽人才识别路径和来源渠道。到2026年,引进100名产业领军人才、1000名紧缺急需和骨干人才、10000名优秀青年人才,引进培育10000名优秀工程师和技能工匠人才,促进园区成为国际人才就业、创业的聚集地。着力打造优质金融资源集聚区,高标准建设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金融港,加大培育发展金融科技公司等新兴金融机构。

构建金融与高端制造融合发展生态圈,加快发展产业引导基金,打造“金融集市”特色品牌,做实金融集市产品创新研发中心,探索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政策机制,促进产融深度交互,提升金融服务效能。打造跨境金融便利化示范区,支持金融机构创新跨境融资服务产品和模式,推进跨境资金流动便利,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QFLP等系列创新试点,打通境外低成本融资渠道。到2026年,聚集金融机构60家以上,新增上市企业5家以上。值得一提的是,长沙经开区还将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强化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园区产业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发展水平,率先创建循环低碳试点工业园区。

强化支撑

向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全国“十强”迈进

为顺利完成任务目标,方案指出,将支持长沙经开区依法依规调区扩区,将长沙经开区拟发展区域纳入城镇开发边界,统筹保障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

此外,《方案》还将在“腾笼换鸟”、亩均效益改革试点、试行规划方案和施工图设计审查“两审合一”、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园区工程机械二手装备出口改革试点突破,对涉及的评估鉴定、标准建设、出口退税、市场监管、贸易便利化、平台建设,创建世界知识产权认可的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创建国家智能制造先行区、国家级区块链发展先导区,推动中国信通院在园区设立中南分院等事项上给予长沙经开区支持。

未来,长沙经开区将在实施“强省会”战略中当主力、在创建“五好”园区中作示范、在全国经开区发展中争先进。聚力建设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和全国汽车产业集群新版块,打造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突破一批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区,成为“强省会”战略的强劲增长引擎。到2026年,长沙经开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2700亿元,占长沙市比重达到18%,工程机械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10%,百亿级企业达到8家,在全省率先建成5000亿国家级园区。

建成“规划定位好、创新平台好、产业项目好、体制机制好、发展环境好”的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主要指标位于全省园区前列,在构建融合协同格局、促进改革开放创新、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培养现代产业生态、激发干事创业活力、优化外引内联环境等方面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到2026年,园区税收收入超过250亿元,占长沙市比重达到15%,亩均投入超过500万元,亩均营收提升50%。

打造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高地,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品与服务覆盖全部RCEP国家和70%以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全国自贸试验区建设中达到先进水平。迈进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全国“十强”,在产业集聚、智能制造、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成为全国领先。到2026年,进出口总额突破900亿元,年均增长1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年均增长10%;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长25%。(欧亚琦)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