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 » 新材料 » 正文

盛虹石化:贯通世界一流炼化全产业链 引领建设新能源新材料高地

作者:金融界 来源: 头条号 48801/09

12月28日,盛虹炼化全面投产暨盛虹高端新材料项目、全球先进材料研究院签约仪式在连云港徐圩新区隆重举行,这标志着国内单流程规模最大的炼化一体化项目全流程贯通,成功实现全面投产。至此,盛虹打造的核心原料平台+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化学、生物技术

标签:

12月28日,盛虹炼化全面投产暨盛虹高端新材料项目、全球先进材料研究院签约仪式在连云港徐圩新区隆重举行,这标志着国内单流程规模最大的炼化一体化项目全流程贯通,成功实现全面投产。

至此,盛虹打造的核心原料平台+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化学、生物技术等多元化产业链条“1+N”新格局中的“1”,也就是核心原料“大化工”平台构建完成,实现了“油、煤、气”三头并举、“烯烃”“芳烃”双链并进的全产业链体系。

“1+N”的聚变,因为“1”的核心引领,而产生强烈的“催化效应”;因为“N”的丰富多彩,而产生多变的“化学反应”。

“1+N”新格局的成型,意味着盛虹在新能源新材料赛道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联动互补 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高地

走进初冬的盛虹连云港产业基地,车辆往复穿梭、装置星罗棋布、管廊四通八达、成千上万的身影忙碌在各个大型装置现场,到处都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谈及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盛虹集团董事长缪汉根赞叹道:“这得益于我们围绕国家战略方向,大胆抢抓历史机遇,在行业内率先开启战略转型,进军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广阔的蓝海”。

实现大型炼化项目落地投产,是盛虹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布局中的重中之重。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总投资约677亿元,年加工原油能力1600万吨,是盛虹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化学、绿色环保等多元化产业链条“1+N”新格局的核心原料平台,也是贯通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关键核心项目。

缪汉根表示,随着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企业的新能源新材料战略实施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强大的战略协同和优势互补能力,循环互联的产业集群优势更加明显。

绿色能源转型大背景下,风电、光伏产业高速发展,光伏级EVA树脂封装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新能源材料市场缺口巨大,对外依存度超过50%,成为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盛虹依托科技创新,解决“卡脖子”难题,自主研发的光伏级EVA树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规模化产能超过30万吨/年,大幅提升了国内光伏新材料的自给率。为了持续助推新能源产业发展,盛虹石化正在积极推进新材料扩能项目,将EVA产能提升至100万吨/年,打造世界级的光伏新能源材料基地。“按照年产100万吨EVA计算,每年需原料醋酸乙烯约18万吨,而盛虹炼化年产醋酸乙烯30万吨,完全满足斯尔邦的扩能需求,形成产品与原料优势互补。”缪汉根介绍。

丙烯腈是生产碳纤维的主要原料,作为国内丙烯腈龙头企业,盛虹旗下的斯尔邦石化目前拥有78万吨的年产能力,保障了国内碳纤维生产企业50%以上的原料供应。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生产大型风电设备关键部件——风力叶片的主要原材料,需求量增长迅速。面对强劲的市场需求,斯尔邦石化正在规划将丙烯腈产能扩建至104万吨/年,每年需84万吨丙烷原料,而盛虹炼化可提供超过60%原料,将大幅降低斯尔邦石化原料对外依赖度,同时节约物流成本,降低原料价格季节性波动影响。

随着产业布局的不断深入,一幅循环互联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画卷正在盛虹展开:盛虹炼化产出的丙烷、醋酸乙烯、丙酮等基础原料产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斯尔邦石化生产高附加值的光伏级EVA树脂、丙烯腈、MMA(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新能源材料;斯尔邦石化装置副产的氢气,可以供给盛虹炼化装置参与全年加氢生产流程,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和成品收率;而盛虹炼化产出的对二甲苯则供给下游虹港石化,进行聚酯新材料的生产研发,副产的正丁烷可用于生产PBAT可降解塑料,助力盛虹百万吨级绿色可降解材料项目建设,循环互联的产业集群优势不断显现。

“通过资源、能源的协同共享,形成互联互供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根据初步测算,各个项目间仅原材料和产品的协同就达到约500万吨,联动效应和整体协同优势明显。”缪汉根介绍。

经过10年布局,盛虹在新能源、新材料相关领域的科技研发实力、产能规模、产业链协同、前沿布局等方面奠定了坚实基础,实际上已经构成了“前沿技术、原料保障、生产应用”的“铁三角”和“价值链”,既协同又互相补充。“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这是行业发展的要求,也是企业努力的方向。”缪汉根表示,盛虹将以公司强大的研发基础为依托,进一步整合技术研发资源,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全球性的先进材料研究院,为未来的持续、快速发展搭建强有力的创新赋能平台。

链式融合 构建绿色产业链提升核心竞争力

“谁先实现绿色转型,谁就能够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主动,我们要通过技术创新突破为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打开通道,打造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新材料绿色产业链。”缪汉根的话语掷地有声。

致力于打造“变碳为宝”新路径。盛虹正在推进的全球首条“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绿色甲醇-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项目,回收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绿色甲醇,用以生产光伏级EVA、丙烯腈等高端新材料。盛虹石化产业集团总裁白玮介绍,与传统的植树造林吸收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相比,该项目“模拟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更强更有效,每年可直接主动吸收二氧化碳到达15万吨,可间接减排二氧化碳 55 万吨/年,相当于 37000 公顷森林种植面积,折合 370 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此外,盛虹正在规划建设的二氧化碳回收再利用和EOD扩建项目,也将有效降低碳排放,延长EO产业链,产品碳酸二甲酯(EC/DMC)作为锂电池电解液溶剂主要原材料,将为下游延链发展新能源产业提供原料保障。

“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是盛虹30年来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打造绿色、循环、低碳的‘新盛虹’更是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缪汉根表示,按照国家开展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号召,盛虹在绿色可降解材料领域也进行了前沿布局。

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废弃塑料高达5000万吨,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多个地区推出了严格的塑料污染管理办法。开发和应用可降解材料,对改善缓解目前的环境污染,推动绿色环保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盛虹在可降解材料领域有着天然的优势,依托炼化一体化产业平台,拥有充足的PTA(精对苯二甲酸)、正丁烷等可降解材料基础原料供应保障能力,适合布局建设PBAT、PBS等绿色可降解材料项目。

其中,PBAT属于热塑性生物降解塑料,通过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代谢,最终可以被转化为CO2和水。其优良的生物降解性,是目前生物降解塑料市场应用最好的降解材料之一。

目前,盛虹34万吨顺酐/30万吨BDO/18万吨PBAT可降解塑料(一期)项目已经启动。未来还规划将PBAT、PBS等绿色可降解材料产能提升到百万吨级,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可降解材料生产基地,提升可降解材料的应用率,减少“白色污染”,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为我国在国际绿色双碳领域赢得更多话语权和核心竞争力。

“1+N”新格局构筑高端制造业全产业链

“1”的定位,早已被锁定为“强大基础原材料保障平台”,将为打造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新材料生产和研发基地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国务院重点支持的民营炼化项目,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采用国际领先工艺技术,在紧缺型化工产品结构占比上实现从50%左右提高到70%以上的大幅度跨越。项目全面投产后,将使我国基础化工原料进口降低10%左右,为后续“延链”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化学、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原料保障。

贯通核心原料平台+新能源、新材料的“1+N”全产业链布局,并创新构建“油、煤、气”三头并举、“芳烃”“烯烃”双链并进的差异化发展新模式。

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是对盛虹产业版图一次全方位的强链、延链、补链。一方面,打通原油炼化与高端化工的产业链条,极大弥补烯烃、芳烃等高附加值、紧缺型化工产品国产供给率;另一方面,项目贯通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形成自主可控的炼化一体化高端产业链,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注入强大动力。

“1+N”新格局中的“N”正在全面开花。目前,盛虹正在同步推进苏州、连云港、宿迁、湖北等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布局新型能源材料、高性能膜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根据规划,盛虹将利用炼化一体化项目产出的乙烯、丙烯、苯酚、丙酮等基础化工中间产品,布局炼化高端烯烃产业链项目,生产聚烯烃弹性体(POE)、α-烯烃、丁辛醇、丙烯酸及酯、双酚 A 化工新材料及化学品,进一步带动产业链转型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此外,除了布局百万吨级EVA、丙烯腈项目外,盛虹还在推进锂电池隔膜材料、磷酸铁锂新能源材料、EC/DMC锂电池电解液溶剂等新能源重大需求项目;正在建设的高端共聚新材料(EnBA)、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等高端膜材料项目,下游产品广泛应用于光伏发电、动力电池、汽车制造、食品包装等领域。

践行卓越,引领未来。盛虹将以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为新起点,继续加强创新引领,延伸布局绿色新能源、高端新材料、特种化学品等领域,填补行业空白、实现进口替代,助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自立自强。

本文源自金融界资讯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热门推荐

揭秘未来丨100大潜力新材料

来源:头条号 作者:金融界01/26 00:02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