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资本市场带来一系列“黑天鹅效应“,市场环境风云变幻。全球经济衰退、美国政府超发货币,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市场经历从熊到牛的转换,也让资管市场迎来难得的火热年。根据“十四五规划”,2035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当前发达国家人均GDP中位数为2.45万美元。2021年,处于“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站在时代风口的高净值人群该如何选择自己的资产配置,实现利益增值最大化?
银行理财:加速净值化转型1、发行量不断走低银行理财发行数量难改快速回落趋势,2020年1-11月银行新发产品63444只,同比减少32%。随着资管新规时代打破刚兑,银行理财和其他资管产品又重回同一起跑线,产品发行难度增加,预计2021年发行量将进一步下降。银行理财发行情况图片来源:WIND,大唐研究中心2、销售渠道压缩银保监会于2020年底发布了《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银行理财销售机构范围限制在存款性金融机构+银行理财子。也就是说,第三方平台禁止代销银行理财产品。此前在很多互联网渠道都有银行理财产品展示、销售的场景将一去不返。中短期来看,这将对渠道能力相对较弱的商业银行形成较大冲击。3、保本理财将清零随着净值化转型的步伐加快,银行保本理财产品正在以不可逆的趋势加速退出市场,甚至部分银行直接开启未到期理财产品“强退”模式。从2018年初到2020年10月底,超过1600款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其中2020年提前终止合约有785款,占比近半。据预测,未来银行理财产品陆续提前终止将成为常态,2021年会有更多银行宣告自家的保本理财产品彻底清零。银行理财逐步打破刚兑的背景下,循序渐进接受理财产品的这种变化,及时调整心态才是投资者的“当务之急”。资金信托:转型主动管理1、资金来源将更加合理集合资金信托正逐渐取代单一资金信托,成为信托产品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据信托业协会数据,截至2020年3季度末,信托业受托管理的信托资产同比下降5.16%。从资金来源结构看:单一资金信托规模较上年末下降了;管理财产信托规模较上年末减少370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集合资金信托则维持上升趋势,规模升至10.31万亿。资金来源更加合理。
信托余额(万元)图片来源:WIND,大唐研究中心2、预期收益持稳目前集合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处于持续下行过程中的企稳阶段,不同期限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在6.5%-7.5%区间震荡。收益率的回落从某种程度上说明融资人现在并不缺资金来源,较低的利率也增加了融资方快速获得资金的底牌,减轻了高成本融资的压力。3、多元化资产配置成主流家族信托作为财富传承的顶层设计,越来越受到超高净值人群的欢迎。招商银行发布的《2020年中国家族信托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家族信托意向人群数量约为24万,预计到2023年将突破60万人。上述人群可装入家族信托的资产规模估计约为7.5万亿元,预计到2021年底,这一规模将突破10万亿元。高净值家庭资产配置偏爱金融资产,且资产等级越高,家庭金融资产比重越高。56%高净值人群金融资产配置比例超过五成,当资产超过5000万以上,资产配置中金融资产比例开始明显提升。总资产1亿以上的高净值人群中,65%的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占比在60%以上。当下高净值客户的财富管理配置需求是多元化的,分散投资的理念越来越成熟。因此也对信托机构的主动管理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提供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方案成为主流。2021 高净值人群财富管理建议经济减速和突发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使中国家庭对风险防控能力空前重视,通过更加全面的资产配置,保证生活品质不受意外事件的影响,逐渐成为中国家庭的普遍共识。1、标准普尔资产象限图:家庭资产合理配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是目前世界上针对中产家庭资产配置和投资理财的最为合理的方式之一。根据建议,中产家庭为了保障财产稳健增长,防止意外风险对家庭财富地位造成重大冲击,影响家庭生活品质,必须对家庭资产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满足不同的用途和投资方式。标准普尔把家庭资产的用途分为保命的钱、要花的钱、生钱的钱和保本升值的钱,各自在家庭总资产中的占比分别为20%、10%、30%和40%。不同的用途,对应的是不同的投资渠道和投资目标。20%保命钱,必须投资意外和重疾险,防控意外风险;10%的要花的钱,应该投在储蓄等容易变现的短期无风险金融产品之上,以保障短期消费支出;30%生钱的钱,可以投资股市、基金、房地产等权益类资产,承担一定的风险,换取较高的收益,以期实现家庭财富阶层的跃升;40%保本升值的钱,可以投资信托、债券等低风险固定收益类资产,在保证本金安全的情况下,实现财富稳步增长,满足未来的养老或子女教育之用。
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2、选择专业机构专业机构帮助打理大类资产配置,不仅节省时间成本,同时获得投资正向回报的概率大大增加。机构投资者是指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投资证券投资基金的注册登记或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在证券市场上,凡是出资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个人或机构,统称为证券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从广义上讲是指用自有资金或者从分散的公众手中筹集的资金专门进行有价证券投资活动的法人机构。在中国,机构投资者目前主要是具有证券自营业务资格的证券经营机构,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投资管理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投资管理专业化。机构投资者一般具有较为雄厚的资金实力,在投资决策运作、信息搜集分析、 上市公司研究、投资理财方式等方面都配备有专门部门,由证券投资专家进行管理。1997年以来,国内的主要证券经营机构,都先后成立了自己的证券研究所。个人投资者由于资金有限而高度分散,同时绝大部分都是小户投资者,缺乏足够时间去搜集信息、分析行情、判断走势,也缺少足够的资料数据去分析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因此,从理论上讲,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相对理性化,投资规模相对较大,投资周期相对较长,从而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2)投资结构组合化。
证券市场是一个风险较高的市场,机构投资者入市资金越多,承受的风险就越大。为了尽可能降低风险,机构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会进行合理投资组合。机构投资者庞大的资金、专业化的管理和多方位的市场研究,也为建立有效的投资组合提供了可能。个人投资者由于自身的条件所限,难以进行投资组合,相对来说,承担的风险也较高。(3)投资行为规范化。
机构投资者是一个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投资行为受到多方面的监管,相对来说,也就较为规范。一方面,为了保证证券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维护社会稳定,保障资金安全,国家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监督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另一方面,投资机构本身通过自律管理,从各个方面规范自己的投资行为,保护客户的利益,维护自己在社会上的信誉。
2021年,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建议
作者:普益标准 来源: 头条号 98901/09
2020年,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资本市场带来一系列“黑天鹅效应“,市场环境风云变幻。全球经济衰退、美国政府超发货币,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市场经历从熊到牛的转换,也让资管市场迎来难得的火热年。根据“十四五规划”,2035年中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