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 » 正文

聚焦小型市场主体普惠金融需求,微众银行2022小微报告出炉

来源: 投资界综合 104301/10

1月9日,微众银行·We研究出品,财新智库提供研究支持,由微众银行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联合发起的《普之已广,惠之精准——服务业小型市场主体普惠金融需求调查报告》正式发布。该报告聚焦包括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内的服务业小型市场主体,通过对最近几

标签: 金融需求 微众银行 个体工商户

1月9日,微众银行·We研究出品,财新智库提供研究支持,由微众银行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联合发起的《普之已广,惠之精准——服务业小型市场主体普惠金融需求调查报告》正式发布。该报告聚焦包括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内的服务业小型市场主体,通过对最近几年该主体的经营状况、融资需求的调研,为普惠金融工作的开展及金融行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与建议。

在1月9日微众银行举办的线上交流会上,来自微众银行、邮储银行、财新智库的报告主创团队围绕报告进行了深入解读与分享,并与受邀媒体展开交流与讨论。

各方分别从宏观、政策和用户行为等方面,探讨了小型市场主体的经营现状,以及如何支持他们的发展需求。

微众银行We研究负责人孙雯在致辞中介绍,今年是微众银行·We研究持续关注与洞察小微经济的第四年。聚焦服务业小型市场主体。今年的调研覆盖了全国11个省(直辖市)的2733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他们主要来自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小型市场主体较为集中的服务业行业。通过问卷与访谈的形式,调研收集并在报告中呈现了小型市场主体近3年的经营情况变化,并对其融资需求及解决从“想贷”“敢贷”“贷到”三个层次做出分析与洞察。

经营影响:压力之下的韧性和稳定度

近年来,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大产业;并一直保持稳健增长,占GDP的比重持续提升。2021年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贡献率占54.9%,高出第二产业16.5个百分点。尽管如此,中国第三产业占GDP 比重依然过低,在G20 国家中也仅高于沙特阿拉伯和印尼。这也意味着,我国服务业的提升还有巨大空间。

内部转型升级同时,外部经济环境也在经历巨变——英国公投脱欧、中 美贸易摩擦加剧、俄乌军事冲突等事件,进一步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压力之下,中国经济审时度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数据显示,在我国经济各类经营主体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即本次调研报告统称的“小型市场主体”,都占*多数。小型市场主体在支持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临内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叠加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过去三年,服务业中的小型市场主体,经营所遇到的挑战非常严峻。

为此,本次调研邀请服务业中的小型市场主体对经营情况进行自主评分。来自受访样本的数据统计,比较疫情前的2019年,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与2022年,经营自评状况呈逐年下降趋势。针对新冠病毒传播特点,防疫措施以避免人与人接触和聚集为目标,也让住宿餐饮、交通运输、居民服务等人群较密集的服务业行业首当其冲。另一方面,疫情影响固然相对短期,但服务业消费需求的持续减弱,也使得需求的恢复预期需要较长时间。

尽管如此,面对种种不利因素,小型市场主体依然显示出较强的韧性和稳定度。报告显示,68.7%受访小型市场主体表示未来经营将维持目前规模,另有20.9%的小型市场主体选择扩张,计划收缩、关闭或转行的经营主体占比较低。而且,在这些选择维持目前经营规模的经营主体中,有超七成(占总数的48.6%)的主体在疫情前便有此计划,并没有因为疫情而变化。

此外,过去三年小型市场主体采取了线上化转型的经营策略来应对疫情,这让他们在后疫情时代也有较大发展空间——疫情后约有三分之一的受访小型市场主体增加了线上业务比重,63.0%的样本小微企业和45.0%的样本个体工商户表示未来会在经营中提高线上化比重。

金融需求:“想贷”“敢贷”比例高,“贷到”不难

在上述经营挑战之下,小型市场主体资金需求比例持续上升。报告显示,“想贷”和“敢贷”比例高,并且相对容易“贷到”。

想贷,指的是有资金需求。相比于2019年,2022年有资金需求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比分别提高了29.2%和10.4%。2022年,全部样本小微企业平均资金需求为270.8万元,同比增长21.1%,样本个体工商户平均资金需求为47.4万元,同比增长4.5%。

在调研中分别占63.7%的小微企业和73.3%的个体工商户表示资金最主要用于常规经营,仅有20%左右的需求来自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多数受访企业需要资金解决现有困难,他们对资金的强烈需求,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印证了这些市场主体当前日常经营受阻较大。

敢贷,也就是敢于提交贷款申请。有想贷意愿的小型市场主体中,67.3%的受访者在2022年在银行机构或互联网平台上申请贷款,其中小微企业敢贷比例更高,达到76.1%,个体工商户的这一数据则为50.1%。

样本小型市场主体资金需求稳步增加,偏好的资金解决途径也有一些变化。其中,数字银行贷款是增加较快的贷款渠道,2021年和2022年均有资金需求的样本小型市场主体中,2022年通过数字银行渠道贷款的市场主体比例增加了6.3%。传统银行渠道贷款的使用比例也有所增加,近两年均有资金需求的样本小型市场主体中,2022年通过传统银行渠道贷款的市场主体比例增加了2.1%。与此相对的,熟人周转和民间借贷途径融资的使用比例有所下降,2022年,使用这两个渠道融资的市场主体比例分别下降了4.9%和1.6%。

敢贷之余,调研发现,小型市场主体对贷款条件的需求,包括线上申请、无抵押担保、周期适中、随借随还等——小微企业成功获得的贷款中,76.3%是通过线上申请;无抵押担保贷款在全部贷款产品中的占比为79.4%;调研和访谈中,受访者均对“随借随还”和无抵押信用贷款表现出强烈需求。

申请了贷款的样本小型市场主体中,超过92%成功获得了贷款,“贷到”相对容易。其中,63.1%的样本小微企业成功核出全部额度,31.7%核出部分额度;样本个体工商户这两个比例分别为58.3%和28.9%。2022年使用贷款的样本小型市场主体,贷款金额的中位数为43.5万元。

报告进一步发现,贷款核出成功后,绝大多数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均会使用贷款额度弥补资金缺口。在核出额度的受访者中,核出额度使用率高达88.7%,这也进一步说明,贷款对他们的“及时雨”作用。

长期以来,小型市场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普惠金融政策正是针对于此。上述报告数据也能看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型市场主体面临的“融资难”问题有所缓解。

支持小微:“普之已广”,四条建议“惠之精准”

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与重视支持小型市场主体的健康发展。尤其在2022年,政府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转换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将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并入支农支小再贷款管理,并于该年5月,将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的激励资金比例从1%调整至2%,旨在能更精准、有效地引导地方金融机构扩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安排,都在助力小型市场主体走出困境。“普之已广”,名副其实。

如何进一步做到“惠之精准”?报告针对小型市场主体的发展,也提出几点建议:*,增强政策平稳性和可预期性,有助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降低经营成本,优化经营策略;第二,贷款产品的设计应明确自身客群定位和偏好,综合考虑线上与线下申请的特点与优劣,设计合适的贷款申请方式。此外,还要关注“随借随还”、“无抵押担保”类的产品设计;第三,金融机构、政府、其他组织需要加强宣传和培训,使得小型市场主体逐步形成资金规划意识;第四,建议政府继续鼓励小型市场主体持续提升线上化经营能力,拓展多元收入渠道。

相信《普之已广,惠之精准——服务业小型市场主体普惠金融需求调查报告》发布后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为社会各界了解小型市场主体发展提供参考。未来,微众银行·We研究也会持续开展小微经济的研究,为支持小型市场主体的经营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