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回顾2022,合肥庐阳稳中求进。发展质效稳步提升,科创动能加速汇聚,创新开放持续深化,城市更新系统推进,民生福祉全民共享,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0亿元,社消零总额86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以守正创新交出卓有成效的年度答卷。回顾2022,庐阳接续奋斗。连续5年包揽全国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新型城镇化等5个“百强区”称号,投资潜力上升至第19位,综合实力上升至第84位,以昂扬之姿延续首善之区的光荣与梦想。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温沁摄岁聿云暮,日月其除。合肥市庐阳区将进一步增强发展质效,巩固发展成果,在实现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新征程上勇毅前行。科创兴城布局“一城三园” 推动“全域科创”2022年,“科创”成为了庐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聚变堆园区、IE果园、科创大街、“红专一号”科创驿站、德必庐州WE”、大数据产业园、中科大校友创新园、董铺湖风投创投街区……创新火种蓬勃兴起,科创产业一路高歌。这一年,庐阳全域布局创新载体。“一城三园”格局初显——以科学岛及大科学装置集中区为主的“合肥未来大科学城”,以环城公园内老城区为主的“环城科创园”,以大杨镇为主的“董铺湖高科技成果转化园”,以庐阳经开区为主的“庐阳高新技术产业园”,成为庐阳科创动力的发源地。“红专1号”科创驿站。何刚摄这一年,庐阳全面优化创新生态。把握大科学装置“沿途下蛋”机遇,摸排“三就地”科研成果100余项,孵化成立企业22家;新参建庐阳种子基金、兴庐科创投资基金等7支产业基金,撬动资本逾5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超60亿元、同比增长60%以上。这一年,庐阳全力支持创业创新。发放创业贷4300余万元;发放人才住房补贴2139万元;加大研发投入扶持力度,全区有效发明专利增长20%以上;加强种子企业培育,净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全省芯片设计“第一股”恒烁半导体成功上市;预计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5%以上。董铺湖风投创投街区俯瞰图。何刚摄与科创携手同行中,庐阳摸索出了一条城区振兴的新路径。迈步2023,该区将重点围绕“一城三园”,抢抓“合肥未来大科学城”规划建设契机,深化院所高校常态化沟通,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布局,全力保障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总部园区、科学家小镇(南园)建设,构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衍生技术成果“三就地”示范基地。加快推进老城区科创大街二期建设,建设科技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等平台载体,聚力打造“环城科创园”;以大杨镇为核心区域,建设研发平台、中试基地,承接各类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快“董铺湖风投创投街区”建设,聚力打造“董铺湖高科技成果转化园”;依托大数据产业园、科大校友创新园等园区优势,打造产业结构优化、营商环境优良、新兴产业集聚的“庐阳高新技术产业园”。产业筑城聚焦资源优势 打造三大“产业高地”12月,又是一个消费旺季。备受瞩目的合肥宜家刚开门纳客,银泰中心二期也将惊艳亮相。至此,全区大型商业综合体达到18家,占全市四分之一以上。淮河路步行街完成全面改造提升,获评首批全国示范智慧商圈,静候“全国示范步行街”验收。合肥北站物流基地。何刚摄商贸业,是庐阳的王牌。与之齐头并进的金融业亦亮点纷呈。金融广场一期招商完成、二期主体竣工,“董铺湖风投创投街区”揭牌运营,安徽文化和创意投资基金等优质项目落户。预计全区金融业税收、增加值分别增长18%和8%,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份额超过三成。此外,中国十七冶、中建七局等4家建筑业区域总部签约落户,中安华力大厦投入使用,中铁四局一公司总部大楼开工建设,全区一级以上资质建筑企业达到10家。预计全区建筑业产值突破600亿元,同比增长11%。在壮大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庐阳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稳住市场主体。今年以来,该区共办理各类退税及减免税近50亿元,为市场主体减免国有房产租金9800余万元、发放稳岗补贴3600余万元,新增市场主体2.4万户,兑现政策奖补资金4.1亿元,通过财政金融产品提供贷款超30亿元,以真金白银、切实服务推动企业实现更高水平发展。拱辰街。何刚摄迈步2023,庐阳将聚焦资源优势,打造三大“产业高地”。以“商贸、金融、建筑业”为主导的“优势产业高地”进一步巩固。此外,将打造“新兴产业高地”,加快推动制造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依托IE果园、大数据产业园等优质载体,发展科技含量高的特色产业;加速国网安徽电力北城中心、詹记食品总部等重点项目建设,以恒烁半导体、大恒能源、长庚光学等龙头企业为牵引,着力打造集成电路、新能源、光学等特色产业集群。将打造“临港产业高地”,大力推进合肥陆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建;全力支持庐阳经开区申报自贸区联动创新区,联动货运北站、中外运、粮食口岸等物流基地,建设“四位一体”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引导临港产业链企业集聚发展;加快打造临港产业集群,引进产业链龙头企业,依托中欧班列带动区域货物进出口,将其打造成为合肥重要开放通道。品质塑城聚焦全域提升 构建宜居宜业城区临近傍晚,庐阳老城滋生出别样活力,拱辰街边店铺热闹非凡,明黄灯笼、青瓦飞檐令人眼前一亮,坐落街边的四湾菜市也在改造提升中从城市“老记忆”变身“新地标”。拱辰街的提升改造,是庐阳实施老城保护更新战略成果一隅。这一年,庐阳区系统推进城市更新。紧扣建设“彰显合肥历史文化核心区”目标定位,着力打造合肥文脉传承展示窗口,完成市政府原办公大楼改造,作为合肥城市记忆馆对外开放;拱辰市井文化街区、中市国潮嗨街改造完成,实现流量、口碑“双在线”;区文化馆、三国合肥历史文化馆陆续开放,“庐州面塑”等3个项目入选省级非遗,“走读老城”活动持续升温。庐州公园。杨硕摄着力提升宜业宜居水平。轨道交通5号线北段试运行,西二环主线高架桥贯通,14条道路建成通车,4条断头路顺利打通;全区新增停车泊位超2000个;完成33个老旧小区改造、99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完成征迁39万平方米,建成交付美丽景湾B地块等安置房3300余套,完成回迁2800余户,出行及人居环境稳步提升。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三河两库”水质稳定达标;PM2.5和PM10均值浓度持续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创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完成森林抚育2600亩,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545亩,新增城镇绿化面积81万平方米。迈步2023,庐阳区将聚焦全域提升,深入实施城市有机更新行动,加快推进老城减法“1210”计划,启动实施梨花巷改造项目,加快推进李鸿章家族当铺保护修缮等工作;常态化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加大各类环保问题整治力度;加快建设大杨镇智慧农业综合示范基地项目,重点打造“刘一盆”研学游教育培训基地、大隐原乡科普集市教育基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庐阳样板。民心向城“首善底色”成就“幸福成色”民生落细落小,多积尺寸之功。2022年,庐阳区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将近九成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全力推动完成10项暖民心行动。民生实事落地生根,民生愿景成现实图景,既有力度,也有温度! 这一年,庐阳社会事业提标扩面。推进名校倍增工程,45中长丰路校区、等6所校园投入使用,新增学位6240个,获评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健全健康服务体系,全区社区医院建成率达到70%,社区和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成率达到80%;建成庐阳全民健身体育中心和37个社区运动场地、16公里健身绿道,建成开放庐州铁线公园、庐州公园西区、四里渠东路公园,市民健身休闲再添新去处。长者照料中心老人们在享用午餐。孟明摄这一年,暖民心行动落地见效。“三公里就业圈”精准促成就业1.3万人;开展徽菜师傅技能培训227人,摘得全市首届“新徽菜·名徽厨”竞赛一等奖;建成老年助餐设施72个,新增为老服务场地8000平方米、家庭养老床位925张,入选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超额完成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任务,每万名群众拥有口腔医师数量达到8名;建成全市首家公办独立托育服务机构,增办23所幼儿园延伸托班,新增幼儿托位1178个;39家家政企业入驻合肥家政服务平台,企业订单增长57%,新增3900余名从业人员;改造4个菜市场硬件设施,提高8个菜市场管理标准;建成68所社区老年学校;打造“15分钟学习圈”。此外,“庐大姐”“庐小志”“庐州街坊”等社区治理品牌影响力也进一步扩大。一张张“民生清单”,正转化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账单”。迈步2023,庐阳区将聚焦民生福祉,持续推进暖民心行动,采取更多惠民生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生活更安心、更放心、更舒心;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加大名优校长、教师培养和人才引进力度,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和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守好群众生命健康,贯彻落实疫情防控要求,深化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进“健康口腔”行动;抓好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百万大学生兴皖”行动计划,持续改造老旧小区、新增停车泊位,推进“安心托幼”行动,优化养老助餐点建设布局。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站在新的奋斗起点上,庐阳豪情满怀,将牢牢把握“一保障两建成”使命任务,奋力推进“科创庐阳”建设,聚力打造三大“产业高地”,加快构筑“一核一地一中心”城区发展新格局,全力开创全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区和长三角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首善之区建设新局面。(何晓珺)
合肥市庐阳区布局“全域科创” 聚力打造三大“产业高地”
来源: 金台资讯 60301/10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回顾2022,合肥庐阳稳中求进。发展质效稳步提升,科创动能加速汇聚,创新开放持续深化,城市更新系统推进,民生福祉全民共享,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0亿元,社消零总额86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