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末的时候,全市场理财规模达到高点,存续规模有27.29万亿元。现在经历了两轮债券市场下跌和赎回潮后,理财产品连续两个月规模下降,降至26.65万亿元左右。
理财赎回,理财产品卖出的时候,资金面变化主导了短期行情,使得债券市场砸了一个大坑。
现在,短期资金面的影响缓解了。是时候考虑一下,如果理财资金长期流回定期存款,对债券市场的影响了。
理财减少,存款增加,对银行的影响
理财赎回后,回到银行存款,是一个表外回流表内的过程。银行理财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是独立于银行资产负债表运作的。理财子公司的净利润会影响银行的净利润,但理财子公司的管理规模不影响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这也是风险隔离措施的目的。所以在债券市场大跌,理财赎回潮的时候,银行的股价几乎没有受到相关影响。中证银行指数,11月涨幅13.42%、12月涨幅0.88%。
市场预期到了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规模变动,对银行主要业务影响不大,才有银行股的这种走势。就算赎回潮还会发生,理财产品规模难以回到高点,资金也不会凭空消失,而是回到了银行主体,回到了表内。银行获得了存款规模的提升,只要存款增量有好的投资渠道,银行利润就可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银行的存款,最主要的投资方式是放贷。
放贷增加,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理财赎回-理财产品卖出债券,肯定是利空债券市场的,这就是过去一段时间特别出名的反馈。这个反馈其实还有后续的。资金回到了银行存款,银行需要增加放贷。企业在市场上除了发行股票融资外,最常用的融资手段是发行债券和银行贷款。
当银行贷款的规模增加的时候,银行贷款利率比发行债券成本还低的时候,企业会优先选择银行贷款来满足融资需求,相应的发行债券就会减少。银行融资成本低到一定程度,有的企业可能会赎回债券。整个市场上债券的供应量将会减少,而债券市场供应量减少利好存量债券。这就是理财资金搬家对债券市场的长期影响。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方向是不一致的。这是我对2023年债市不那么悲观的一个原因。
存款增加,银行可以投资利率债
投资债券,也是银行的一项主营业务。理财资金回流到表内后,银行也会通过自营方式投资债券市场。
只不过现在的监管体系下,银行投资债券市场需要满足风险要求。银行自营配置利率债,不占用风险资本,配置信用债风险占用为100%。所以银行会配置利率债,而不会去买信用债。政策性金融债券ETF第二轮下跌并没有创出新低,就有买入力量强的因素。
长期来看,理财资金搬家到存款,会成为利率债的买入方,有助于利率债价格的稳定。利率债稳定后,信用债下跌空间也就是利差空间,总会要小一些的。
总结
资金离开理财的时候,对短期债券市场带来压力。但拉长周期来看,这部分资金换了一个方式,重新回到了市场。
不论是信贷资金贷款给企业,还是自营投资利率债,中长期都对债市形成利好。这样看,没必要太过担忧。还有部分离开理财的资金,转投了保险产品、货币基金、同业存单基金等产品,其实最后也都回流到市场了。市场永远不缺抄底资金,只要资产价格跌的吸引力足够,就会有大量资金来买入,这是最基本的规律。比如短融ETF,已经接连新高了。
有很多朋友担忧未来一个季度的赎回压力,也没有必要。
赎回压力最大的阶段已经过去,余震可能有,但威力不会太大,新的均衡稳态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