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 » 新能源 » 正文

一年跌去两个茅台,特斯拉光环不再。明年的新能源汽车还香吗?

来源: 马永斌资本频道 60301/11

12月29日美股收盘,特斯拉(TSLA,股价121.82美元,市值3847亿美元)股价强势反弹,收涨8.08%。连涨两天之后(前日上涨3.31%),过去一个月特斯拉股价的跌幅仍然达37.43%,今年以来的股价下跌近70%,蒸发了6.7万亿人

标签:

  12月29日美股收盘,特斯拉(TSLA,股价121.82美元,市值3847亿美元)股价强势反弹,收涨8.08%。连涨两天之后(前日上涨3.31%),过去一个月特斯拉股价的跌幅仍然达37.43%,今年以来的股价下跌近70%,蒸发了6.7万亿人民币,相当于两个茅台的市值。特斯拉或成今年美股表现最差公司,马斯克也不再是首富。



  与此同时,国内的新能源三架马车“蔚小理”也被老大哥带崩,看着“跌跌不休”(美股和港股同时下跌)的股价,蔚小理似乎都感受到了资本的“翻脸无情”。截止12月30日:

  小鹏累计跌幅80.01%,目前市值85.23亿美元,相比最高点(638亿美元)缩水近九成;

  蔚来累计跌幅为65.37%,目前市值166.9亿美元,相比最高点(1133亿美元)缩水超八成;

  理想累计跌幅41.53%,目前市值203.1亿美元,是最高点(493亿美元)的四成。

  新能源汽车不香了吗?

  特斯拉基本面变差

  不少人将特斯拉的下跌归咎于马斯克。马斯克今年抛售了近40亿美元特斯拉股票,为收购推特的交易融资。更让投资者担忧的是推特占用了马斯克太多的时间。自从马斯克上任推特首席执行官以来,推特的内部就充满了混乱。在收购推特后,马斯克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从裁员到实行新功能,引发了混乱之后再撤回。



  实控人的行为让投资者丧失了信心当然是股价下跌的原因之一,但是马斯克的荒诞不羁已经不是一日两日了,特斯拉股价下跌和其基本面情况变差也有着直接的联系。



  先看销量。数据显示,特斯拉在今年三季度共交付了34.38万辆电动车,其中Model 3和Model Y一共交付了约32.52万辆,占比接近95%。但这一数字依旧低于此前预计的35.79万辆,这也导致了特斯拉在10月2日公布当天股价大跌8%。

  2022年前三季度,特斯拉全球销量仅90.8万辆。外媒Electrek认为,特斯拉第四季度交付量可能会高达42万辆,这将使特斯拉全年交付量超过130万辆,同比增长约39%。但也有Dan Ives的团队预计,特斯拉第四季度的交付量将从45万辆降至41万-41.5万辆,并且远低于市场预期的43.5万辆。

  与此同时,就全年来看,有机构预测,2022年特斯拉全球交付量预计为130万辆,同比增长33%,达不到特斯拉预期的50%增长目标,距离年交付150万辆的目标也相差甚远。



  再看财报。2022年三季度,特斯拉总收入约214.54亿美元,同比增长56%,低于市场预期;净利润为32.92亿美元,同比增长103%;汽车毛利率为27.9%,低于去年同期的30.5%。

  即使特斯拉方面对该季度毛利率下滑的原因解释为:主要系三季度面临着原材料、大宗商品、物流、质保及加急成本增加,以及柏林超级工厂、得克萨斯州超级工厂、4680电池生产爬坡带来的效率降低,都影响了特斯拉利润率。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随着电动汽车产业进入红海激烈竞争,全球范围内车企扛着巨大压力竞相角逐之时,特斯拉的稀缺性品质正在逐渐消失。比如在电池续航、车辆安全、智能驾驶等方面的比拼中,特斯拉的优势都不再明显。

  尤其是近年来,特斯拉自动驾驶方面事故频发,被调查也成为特斯拉的“家常便饭”。然而,当智能驾驶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下一赛段的关键环节,特斯拉在此处接二连三出现意外,实在让市场难以安心。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眼下正面临订单不足的问题,这直接导致特斯拉上海工厂停产。根据分析师TroyTeslike的说法,特斯拉全球电动汽车订单积压量近月来一直在迅速减少,截至2022年11月30日已降至19万辆,环比下降约33%。而该数字在8月底接近40万,3月—7月期间接近50万。

  此外,在裁员、降薪席卷汽车产业的同时,能赚钱的特斯拉也未能幸免。早在今年6月,马斯克就曾发布内部邮件表示,该公司需要裁员10%且暂停全球招聘。随后,特斯拉取消了位于中国原计划在6月16日、23日和30日举行的三场在线招聘活动,涉及1000多个岗位。之后,又有媒体爆出,特斯拉在华裁员计划已执行,幅度在10%左右。

  新能源车从红海变为血海



  前文所述种种表明,特斯拉不会是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唯一的强者,市场也从不会坚定且始终如一地选择任何一家企业。但是很明显,其他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来,美联储共实行了7次加息行动,带动了部分国家或地区的中央银行集体加息。由此引发的通货膨胀、经济衰退等问题,使得流入美股股市的资金减少。2022年,美股经历了2009年来最大回撤,出现二级市场萎靡、流动资金接近枯竭等现象。

  “资本市场进入寒冬期”,“全球经济衰退期到来”等悲观情绪,迅速席卷全球资本市场。投资热情冷却后,加快了新能源概念股去泡沫化速度。

  蔚小理市值暴跌仅是一个缩影。可以看到,比亚迪、宁德时代以及特斯拉等龙头企业都遭遇了暴跌。其中,特斯拉一年内市值更是蒸发超5万亿元。威马汽车首席数据官梅松林表示, 特斯拉都慢下来了,“可想而知今年全球汽车市场如何惨淡 ”。

  另一边,地缘政治冲突不断,也困扰着蔚小理在内的中概股。目前,已有100余家中概股被列入美国SEC“预摘牌”名单,其中就包括“蔚小理”。实际上,中概股“暴跌潮”始于去年,但彼时蔚小理受益新能源整车市场情绪高涨,加上基本面持续改善(销量倍速增长,毛利率上升等),受影响较小。

  国内资本市场有明显感受到,随着国内新能源整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传统车企在智能化领域逐渐迎头赶上,零跑、哪吒等新势力后来追上,蔚小理的领先优势越发不明显。倒是传统新品牌,由于背靠大股东,销量有保障,又有热度支撑,成为投资人的“新宠儿”。在国内投资者看来,从小鹏P7的起落、理想ONE销量断崖式下跌可以看出,智能汽车时代,“消费电子品”的属性越发突出,“买新不买旧”的消费理念正在盛行。在资本市场“寒冬期”的当下,新势力的投资价值弱化。有投资人预测,明年一段时间融资可能会更加艰难,新能源市场正在从红海向“血海”过渡。

  新能源车渗透率进一步提升



  截至2022年1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已经达到了36.3%,很可能明年一季度就会突破40% 。越往后,渗透率进一步提升的速度将无可避免的下降。

  而且根据新兴产业在不同渗透率过程中,产业和相关公司的二级市场的一般表现规律。

  20%~40%,属于高速渗透期,行业竞争开始加剧,龙头公司出现业绩颠簸,估值消化是主旋律,PE回到40到90倍。40%以上,属于饱和渗透期,盈利增速下降,估值回落到30到40倍之间,意味着行业里很多公司面临消化估值的压力。

  在国内开始担忧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速度下滑的同时,放眼全球,2023年却很可能是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加速提升的一年。

  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也就刚超过15%,尤其是北美市场,甚至也就刚超出5%,接下来随着燃油车巨头开始加速转型,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望进一步火热起来。

  尤其是2022年,中国的平价技术磷酸铁锂体系已经成熟,CTC、一体化压铸技术等初步验证,2023年平价技术体系有望向国内的全系产品导入,以及开始向全球输出。

  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快速提升是比较确定的,国内市场10到20万元的主流购车价格区间的渗透率也将进一步提升,国内的渗透率也不至于骤降。

  从二级市场而言,前两年主要炒作的国内渗透率提升的逻辑,2023年的看点是全球化,已经开始全球化,尤其是在2023年加速全球化的公司才有望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以及二级市场上的溢价。

  不只是主机厂商,上游的电池电机电控、各种零配件公司也是如此,拥有全球化产能,进入更多主机厂商的公司将具备更大的竞争优势,二级市场才可能享受更高的溢价。

  新的行业机会在哪里?

  渗透率是判断新兴产业未来成长性的重要指标,渗透率越低意味着未来成长空间越大,对应到“炒股就是炒预期”二级市场,那就意味着低渗透率阶段板块性机会将更多。

  迈向2023年,宏观经济已经出现了路转峰回的迹象。伴随疫情对经济负面影响的减弱,多重因素将共同推动消费渐进式反弹,并带动中国经济实现内生性增长。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