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基金 » 正文

踏空?懵了?昔日私募冠军回撤“创纪录”,投资老将遭遇尴尬时刻

来源: 华尔街见闻 49201/11

拥有20年投资经历的老将,在年关前后的反弹行情中,创下了净值回撤的纪录。“粉丝规模”超50亿元的百亿私募投资总监,在过去一年中几度追逐热点却最终踏空。没错,这就是部分百亿私募管理人过去一年的写照:行情的变化正在遮盖他们身上的光环,勤奋的总结

标签:

拥有20年投资经历的老将,在年关前后的反弹行情中,创下了净值回撤的纪录。

“粉丝规模”超50亿元的百亿私募投资总监,在过去一年中几度追逐热点却最终踏空。

没错,这就是部分百亿私募管理人过去一年的写照:

行情的变化正在遮盖他们身上的光环,勤奋的总结有时也不能挽救回落的净值曲线。

冠军魔咒效应也好,策略失灵也罢,资深私募投资人遇到的逆风,总是格外让人意外,也格外引人慨叹。

这究竟是什么情况?

为什么过去一年成了不少机构的“滑铁卢”?

“成长老将”策略“失效”?

2022年是许多成长风格基金经理的“滑铁卢”,盘京投资也不例外。

这是一家在2019年至2021年牛市期间持续业绩飙高,连续三年位居百亿私募业绩榜单“最前列”位置的私募机构。

它一度成为基金同行“口口相传”的“仰望”对象:业绩和管理规模“双丰收”。

盘京投资的创始人庄涛拥有20余年股市投资经验,先后担任长江证券自营投资经理、航天科工财务公司投资总监、华商基金投资总监等显赫职务。

“奔私”后庄涛的状态,也曾经相当稳定。2019年、2020年、2021年庄涛管理的产品年度收益分别为67.17%、78.08%、24.11%,均排列在同行前列。

即使在“乌云密布”的2018年,庄涛产品虽然一度负收益,但依然跑赢沪深300指数13个点。

然而,对成长股情有独钟的庄涛,在2022年大幅度跑输。

截至12月23日,庄涛管理的“盛信1期”2022年收益为超过-30%,跑输同期沪深300达14个点。

更让人吃惊的是:上述产品在2022年,两度刷新历史最大回撤纪录(最厉害时接近40%)。

而此前该产品的回撤纪录是2019年1月——A股指数型牛市前夜,回撤值也不过是24%。

另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情况是,对庄涛的上述产品,在2022年岁末又再度向下刷新回撤。这样的表现也同样让人十分意外。

2022年内庄涛也曾数次面对持有人解释原委,其中比较常见的解释是,相关产品重仓的成长股,不管基本面如何、估值如何,都被市场严重“抛弃”。

“抱团股冠军”踏空?

除了“投资手风不顺”的庄涛,另一个名叫石锋资产的老牌私募机构,也在经历“艰难时刻”。

2020年,石锋资产从一众私募中脱颖而出,它们当年以126%的收益率拿下冠军,并晋升百亿私募阵营。

石锋资产创始人是崔红建,曾任平安保险资管股票投资部投资总监。

勇夺冠军之际,这家上海私募广泛在渠道募资,各路投资者冲着其冠军名号踊跃跟投。

然而,好景不长。2021年一季度——A股机构抱团股突然解崩,资金离场,石锋资产的代表产品,当年头三个月就跌超22个百分点。

那些在净值高点慕名申购的投资者,很尴尬的发现,买入没几个月就被“套牢”了。

之后,石锋资产旋即降低仓位,新产品权益仓位降至2成进行“补救”。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到了2022年一季度,石锋资产旗下的部分产品再次出现大幅回撤。

而且,这次的回撤幅度更加惊人,直接刷新了产品2015年成立以来最大回撤纪录。而且不止一次!

据私募排排网,2022年10月31日崔红建管理的部分产品再次刷新最大回撤值,达到33%(下图)。

意外还在继续,伴随着年末A股和港股大幅反弹,但崔红建的产品却令人惊讶的几乎没有太多的受益。

下跌有份,上涨无份,这样奇葩的情况,如果不是重仓品种表现过于“吊诡”,那么就只有“大跌后平仓踏空”可以解释了。

人气投资总监择时跑输?

表现斗转的私募机构还有冲积资产的陈忠。

作为业内颇受人关注的“实战派”私募基金经理,陈忠曾经在当年“跳槽”中,吸引了50亿的客户资产跟随,足见其的市场号召力。

陈忠转战冲积资产仅半年,旗下基金净值翻倍,一举拿下2021年私募冠军,管理规模突破百亿,成为名副其实的私募“火箭筒”。

可惜的是,2022年陈忠的“冠军光环”始终黯淡,他的产品净值一路下滑,到了年终全年跌幅达到36个点,显著跑输沪深300指数。

表面上,这似乎是有一个“冠军魔咒”,但仔细复盘后,资事堂却发现,情况没有那么简单。

回顾操作轨迹可以发现,陈忠在去年操作并没有“固守一隅”,相反是极为勤奋的“变来变去”——只不过,这次市场好运没有再那么青睐这位交易型选手。

以2022年3月份为例——当时A股遭遇超预期下跌,逆回购成为上述产品的头号配置资产,达到42%。而当时股票仓位仅有两成,其中房地产是头号行业配置,其次是医药生物和传媒互联网。

到了6月末——当时A股完成了一轮反弹,陈忠产品的股票仓位达到55%,前三大配置行业为电力设备、有色金属和电子,整个投资组合并未见到逆回购的踪迹。

逆回购的“若隐若现”,叠加股票行业的“变来变去”,在今年9月份再次出现。

9月月报信息显示:陈忠产品股票仓位降至四成,另有四成“流动性管理”——货币基金(占比22%)、逆回购(20%);股票重仓行业再次切换,前三个为通信、公用事业、家用电器。

到了11月,A股大幅反弹,陈忠出现“追涨”的情况。

10月末冲积资产股票仓位(以去年9月成立产品为例)仅有三成,净值在0.9元之下。

11月末上述产品的股票仓位上升至45%,环比增加了15个点。其中,陈忠大幅调高了房地产股票的配置比例,从10月末的5%升至11月末的21%。

同时陈忠在11月还在大金融板块进行“追涨”,分别持有7个点的银行股和5个点的券商保险股。

然而,上述的仓位“腾挪”并未对净值有任何帮助,相关产品的净值曲线表现出踏空了市场。

难过但必须过的“考验期”

上述的知名私募基金经理,过去一年碰到的问题五花八门,结果却高度一致。

曾经亮眼的业绩,似乎不那么亮眼了;曾经大杀四方的投资策略,也不那么灵验了。

从投资规律上说,每一种投资风格都会有它特别不适合的市场阶段,无论主观还是量化,都无避免。

这可能是为什么,投资资管产品必须秉承一定的分散度的原因。

但从另一个角度说,中国的私募机构在享有和全球同行同样的高费率安排时,确实也有义务尽快完成投资方法的反思和调整,同时和投资者坦诚、良性的沟通。

而投资者,也可以把握这次考验期,审慎、系统的观察所投资的机构,并进而做出理性的决策。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