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1980年代迎来财富管理的爆发期,居民资产配置从房地产转移到金融资产,金融资产中存款占比不断下降,股票、基金、养老金等多元财富管理产品迎来大爆发。
北京、长三角、广东富翁最多
上述资产配置转移在高净值人群中的表现尤为明显。那么,我国的高净值人群主要在哪里?又有哪些鲜明的画像特点呢?胡润2020财富报告显示,总资产在600万以上的家庭数量最多的城市TOP10为北京、上海、香港、深圳、广州、杭州、宁波、佛山、台北、天津。

那么,高净值人群的财富从何而来呢?贝恩与BCG相关统计显示,高净值人群的财富主要来自经营公司获利、工资和福利、金融市场投资、继承父辈财产、房地产、其他。其中,经营公司创造了66%的财富,并且有36%的超高净值人士是一代企业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高净值人群在危机中的抗风险冲击能力更强。2020年疫情之后,AUM在300万以上的家庭财富“逆市”增长,金融资产在300万以上的家庭有60%家庭财富增加,且近20%表示“增加很多”。
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需求是?
根据贝恩咨询的统计,从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目标来看:更注重财富安全(采访提及率28%)与财富传承(提及率25%),远高于创造更多财富的需求(提及率15%)。而从海外经验来看,未来财富管理的需求、产品体系将更加“多元化”。如美国1975-2000年之间,股票、公募基金、养老金投资的风险金融资产规模从2.26万亿美元持续、快速增长至26万亿,期间年均复合增速高达10.3%,而现金及存款占金融资产的比重则从30%左右持续下降至12%左右,财富管理不再仅仅是“拉存款”或者“卖理财”。
当前,我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26%,而大多数发达国家在1.5%以下。过去几年我国市场利率整体呈下行趋势,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收益率最低下降至1.34%(当前为2.15%),中长期看,我国利率仍有下行空间。
我国“无风险利率”有望持续下行。一直以来我国理财收益率和存款成本的相对“刚性”,使得大部分居民财富保留在“无风险”资产中。但是在利率市场化和“打破刚兑”的推进下,能够“保本”的资产越来越少(如2020年银行净值型理财已17.4万亿,占比接近70%),理财产品收益率也持续下降。我国居民财富管理的“无风险收益率”未来或将持续下降,将促进居民更多元的财富管理需求。
以美国在1975-2000年的财富管理发展为参考可以发现,这6类投资渠道或将成为我国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