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调整时间、空间均较充分,估值处于十年历史低位,行业有望迎来估值修复。申万医药生物从2021年7月1日触及高点后截止到2022年10月12日创出新低后,整整调整时间长达14个月,累计跌幅达40.19%,在这期间463家医药生物上市公司下跌家数大389家,占总数的84%,腰斩的上市公司就达100家,跌幅超30%累计达225家。行业估值仍在历史低位,具备较大提升空间。截止10月14日申万医药生物的动态PE为23.9,分位数达到10年的1.73%。子板块估值仍在底部:医疗器械PE为19.1倍,10年分位数处于2.92%;医药商业PE为18.25倍,10年分位数处于20.07%;中药PE为21.5倍,10年分位数处于6.09%;生物制品PE为24.6倍,10年分位数处于4.11%;化学制药PE为28.6倍,10年分位数处于11.89%;医疗服务PE为33.05倍,10年分位数处于0.78%。因此,不管是从生物医药还是细分子行业的调整时间还是调整空间均得到充分的调整,估值处在十年低位。从性价比的角度来看,已经具备较好的配置价值。从当前的医药生物各细分行业的性价比来看,医疗器械、CXO、中药这三个方向最高。医疗器械利好政策不断,医疗新基建助推国产替代加速推进。创新医疗器械暂不纳入集采。2022年9月3日,《国家医保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4955号建议的答复》中明确创新医疗器械“尚难以实施带量方式”,“在集中带量采购之外留出一定市场为创新产品开拓市场提供空间”。这使得医保集采带来的利空消息消除后,市场信心增强。财政贴息贷款支持医疗设备更新改造。2022年9月,卫健委响应国常会决定,发布拟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的通知。据迈瑞医疗公告,全国已上报超过2000亿元的医疗设备贷款需求,贴息贷款将成为医疗设备采购的重要资金来源。根据统计,财政贴息贷款预计释放数千亿医疗器械市场需求。截至9月30日,浙江、江苏、安徽等已上报约180亿元的设备采购需求。截至10月11日已公开数据,各地已落地贴息金额约191.55亿元。早在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等部委共同编制了《“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强调,加快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与保障能力。此次引入财政贴息贷款支持医疗设备更新改造将成为医疗新基建进一步推进的重要一环。而医疗新基建带来的行业景气度将有望在医疗器械细分领域逐步渗透,基础医疗设备、配套耗材、医疗信息化智能化以及相关产业链上游将有望逐步受益,在国产替代的浪潮下,国产医疗器械将显著受益。上海证券认为,此次财政贴息政策涉及金额巨大,将极大刺激医疗设备采购及更新换代需求,为医疗新基建“添薪加柴”,基层医院诊疗水平有望全面提升。预计今年四季度到明年,医疗器械将迎来采购高峰期,这也是国际型、平台型、创新型国产医疗设备厂商提升市占率、加速入院的重大良机。受益标的,从三个方向重点关注一是:中大型医学影像设备如超声、CT、核磁、PET-CT等器械厂家。迈瑞医疗: 公司是国产医疗器械龙头,中国收入体量最大的医疗器械上市公司,多条产线市占率位于国内TOP3;主营分为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和医学影像系统三大类,监护仪设备、超声影像类设备在国内市占率保持第一位(65%),麻醉类市占率11%。联影医疗:公司是国产高端影像设备龙头,研发的多款产品为国内首创。 公司的主要产品涵盖 MR、 CT、 XR、MI 和 RT 等高端医学影像诊断和放疗设备,属于国家重点监管的医疗器械产品,其有效性、安全性及稳定性直接影响用户的生命健康。万东医疗: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大型医学影像设备制造企业,聚焦于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制造和医学影像诊断服务业务,现已实现包括通用 X 线成像设备(GXR)、磁共振成像系统(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等相对完整的医学影像设备的产品线全覆盖,是国内领先的医学影像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二是:国产内镜优质企业开立医疗:公司是彩超龙头,主营医用数字超声诊断系统、电子内窥镜系统和全自动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等医疗设备,其中超声影像产品线全面覆盖了高中低端市场,高清内窥镜技术水平在国内稳居第一。澳华内镜:公司是国内软镜领域龙头企业,公司围绕内窥镜诊疗领域进行了系统性的产品布局,突破了内窥镜光学成像、图像处理、镜体设计、电气控制等领域的多项关键技术,推出AQ系列、VME系列、可视喉镜、纤维内镜等一系列软镜设备产品,已经应用于消化科、呼吸科、耳鼻喉科、妇科、急诊科等临床科室。海泰新光:公司是少数同时掌握上游光学底层技术和下游内窥镜整机生产制造能力的企业,是全球荧光硬镜龙头史赛克核心供应商,为其提供荧光内镜镜体、荧光光源模组等核心组件,并深度参与其产品的迭代升级。目前公司现已形成医用内窥镜为主、光学产品为辅的业务结构。内窥镜业务:一方面随着与史赛克合作不断深入,新产品22年下半年开始发货,ODM业务收入有望快速增长;另一方面,自主品牌的整机系统已经开始逐步投入市场,未来几年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光学业务:积极拓展应用前景广阔的终端市场,如医疗美容、生物识别等领域,未来成长空间大。三是:医疗实验室科研设备厂家华大智造:公司是国内稀缺的具备测序仪自研自产能力的龙头企业,因其产品的复杂性和专利布局,有望超越的企业甚少。公司以“DNBSEQ”、“规则阵列芯片”等技术为基础,开发出覆盖超高、大、中和低通量的测序仪,产品矩阵丰富。同时公司还是全球主要的基因测序设备及试剂耗材提供商之一,目前已经建立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体系,未来有望受益于基因测序的应用场景拓展海尔生物:国内生物医疗低温存储龙头,产品市占率全国第一;主营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自主研发并生产生物安全柜、洁净工作台二氧化碳培养箱等实验室基础仪器设备。CXO安全边际改善叠加三季报业绩有望超预期,行业有望迎来估值修复行情。美商务部于10月7日发布通知,药明生物无锡子公司从UVL清单中被移除,或表明医药外包服务行业的安全边际有所改善。2022年2月8日,药明生物发布公告称,2家子公司被纳入UVL清单,此后CXO板块的估值/股价均持续承压,板块指数累计下跌超20%。笔者认为本次药明生物被从UVL清单移除后,CXO板块主要的压制因素得到解除。从公司、行业多项指标来看,CXO板块业绩确定性强,目前主要CXO公司估值已经回落至近年来低位,具有较高配置价值。CXO板块业绩保持高增长态势,行业高景气度持续。10月12日,药明康德发布公告表示,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283.95亿元,同比增长约71.87%,其中,第三季度收入预计达106.38亿元,单季度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预计实现净利润约73.78亿元,同比增长约107.12%。此外,凯莱英(预计收入同比+150%~175%)、博腾股份(预计收入同比+125%~164%)延续高速增长。这充分体现了CXO行业的高景气度持续。重点关注:药明康德、博腾股份、凯莱英、九州药业、美迪西中药板块调整充分,中药创新药政策边际持续改善,中药创新药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中药板块在今年1月4日触及高点以来,进入长达超9个月的调整,截止9月26日申万中药板块指数累计下跌33.23%。从个股上看,今年以来74只中药股,除了大理药业上涨外,其他73只个股均下跌,下跌概率达99%。其中跌幅超30%的占比超一半,板块和个股均得到充分的调整,具备配置的性价比。中药创新药利好政策落地。2022年9月21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发出通知,开展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活动,并发布《健康中国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活动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活动为期3年,主要目标包括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健康促进全过程、重大疾病防治全过程、疾病诊疗全过程。主要内容包括妇幼中医药健康促进活动、老年人中医药健康促进活动、慢病中医药防治活动、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推广活动、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侧弯中医药干预活动等。《实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开展中医药专科服务的比例分别要达90%和70%;公卫服务中,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要达到85%,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75%;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提升到25%。同时,在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广泛开展脑中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门诊服务,支持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慢病防治联盟,构建“医院—社区—个人”慢病管理模式,对慢病患者进行全周期中医药健康管理。笔者认为,《健康中国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活动实施方案》的发布,显示出国家高度重视中药创新药的发展。而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加速,中医药在疾病防治与康管理中已是必然趋势,在利好政策频出下中医药行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浙商证券认为,结合2022H1疫情对中药企业销售的影响,2022年下半年随着疫情逐步恢复,消费将稳步复苏,具有消费属性的中药企业需求将会回升;此外,政策将继续为中药行业发展带来催化,国企混改红利仍处于释放期,我们建议关注配方颗粒赛道和国企改革下带来的投资机会。推荐:济川药业、康缘药业;建议关注片仔癀、同仁堂、云南白药、以岭药业、太极集团、中国中药、红日药业、华润三九等龙头企业。
本报告基于独立、客观、公正和审慎的原则制作,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对所述品种买卖的出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医药生物:至暗时刻已过,估值处于十年低位,从三个方向把握机会
来源: 元芳说投资 27501/12
医药生物调整时间、空间均较充分,估值处于十年历史低位,行业有望迎来估值修复。申万医药生物从2021年7月1日触及高点后截止到2022年10月12日创出新低后,整整调整时间长达14个月,累计跌幅达40.19%,在这期间463家医药生物上市公司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