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 » 正文

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经济有望迅速回归合理区间

作者:每日经济新闻 来源: 头条号 79101/13

每经特约评论员 盘和林2023年的财政政策怎么安排?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这一部署如何理解?将从哪些方面加大力度、挖掘效能?对此,日前财政部部长刘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一是

标签:

每经特约评论员 盘和林

2023年的财政政策怎么安排?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这一部署如何理解?将从哪些方面加大力度、挖掘效能?对此,日前财政部部长刘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一是在财政支出强度上加力。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二是在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持续形成投资拉动力。三是在推动财力下沉上加力。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

为什么财政政策要继续加力?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当前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在国内,经济依然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这三重压力,虽然防疫政策进一步优化后内需有所复苏,但此时依然不能掉以轻心,要通过财政政策来抓住经济修复的关键时间节点,推动经济迅速回归正常发展区间。此外,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动荡不安,外部冲击随时可能到来,欧美通胀高企,欧美央行激进加息可能驱动欧美经济步入衰退,俄乌冲突对全球经济也造成了持续的负面影响。

面对国内外的复杂局面,财政政策加力有望让中国经济数据迅速回归到合理区间,通过财政政策加力稳住国内宏观经济的同时,也能提前为应对海外各种冲击作好充分准备。所以,当前财政政策加力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那么,如何为财政政策加力筹措资金?财政资金来源主要是两个:一个是财政收入,包括税收和非税收入;一个是扩大财政赤字。笔者认为,为保障企业发展,2023年将继续在市场主体层面推进减税降费,以此来推动企业“降本增效”,但此举可能会影响财政收入的增加,所以2023年财政政策加力的资金来源应该主要是来自于适度增加财政赤字。一方面适度增加财政赤字,可以为财政政策加力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可利用专项债资金启动重大项目,以项目来激活内需,增加就业。当然,适度扩大财政赤字存在一个前提,那就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过大的问题,需要合理统筹规划。

解决了财政政策加力的资金问题,那么,财政政策加力具体如何实施?

其一,对于企业等市场主体,财政政策加力的重点应放在持续推进减税降费上。减轻企业经营负担,让企业有余力扩大规模,增加就业,实现发展。

其二,对于居民等个体,财政政策加力的重点应放在优化民生保障方面。2023年财政政策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生态、基层“三保”等领域可持续加力,增加老百姓福祉,扫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增强老百姓信心。老百姓有信心,就会愿意投资和消费。

其三,对于农村,财政政策加力的重点应在于增加转移支付。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城市反哺农村势在必行,未来中央财政将增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为偏远农村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偏远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最终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综上,财政政策加力将带动中国经济发展,但财政政策加力并非盲目的。财政加力的同时,提效的重要作用同样不可忽视。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财政政策的资源调配总量是有限的,只有用好财政资金,才能让积极财政政策的效用最大化,才能推动中国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

在财政政策提效方面,刘昆表示,提效,就是要提升政策效能。一方面,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增强精准性和针对性,着力助企纾困。另一方面,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效带动扩大全社会投资,促进消费。同时,加强与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按笔者的理解,财政政策要增强精准性和针对性,那对于一些产能过剩的落后企业,就不用再往里面填坑,有限的财政支持要留给有活力的企业,给需要的人。提高财政预算的精准性,完善财政资金的监管体制机制。财政政策要四两拨千斤,调动市场主体参与热情,可通过混改、合资等方式,撬动民间资本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中来,发挥好财政投资的杠杆作用。

财政政策要和货币、产业、科技、社会等政策有序协调。比如碳中和碳达峰是国策,对符合“双碳”目标的产业要给予适度的财政倾斜,通过投资和补贴的方式引领传统企业完成转型升级,以财政的力量引导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产业结构优化和创新发展创造条件。

随着防疫政策进一步优化,内需复苏叠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迅速回归到合理区间,老百姓生活将获得进一步改善,企业将在2023年加速发展。在此基础上,中国经济有可能在2023年成为全球经济的“定海神针”。

(作者系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

每日经济新闻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热门推荐

2023年中国经济面临巨大挑战,只有知道如何破局,才能纵横股市

来源:头条号 作者:每日经济新闻06/14 21:14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