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 » 生物医药 » 正文

河南生物医药产业咋发展?大咖晒出“金点子”

作者: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来源: 头条号 89901/14

来源:【大河健康报】大河健康报记者 王嘉译 梁露露2022年5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顺应“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新趋势,发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医药等多项举措。政策利好无疑伴随着

标签:

来源:【大河健康报】

大河健康报记者 王嘉译 梁露露

2022年5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顺应“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新趋势,发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医药等多项举措。

政策利好无疑伴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高额的研发投入意味着更大的营收挑战。

全球生物医药的发展趋势如何?怎样在时代的风口完成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8月25日-26日,在第三届郑州国际生物药发展高峰论坛上,5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行业领袖齐聚生物药之都,探讨生物药发展方向与策略,晒出“金点子”,为河南生物医药发展建言献策。

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常继红出席论坛并致辞,航空港实验区管委会副主任柳敬元担任主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校堃:

把握生物技术药发展趋势

“生物医药是整个医药领域发展最快的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其附加值高、投入大、风险大。”李校堃院士说。

在2021年全球药品销售排行前十榜单中,生物医药品种占据6席

2021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近4700亿,疫苗、抗体药物、蛋白药物、血液制品和基因治疗领域成果突出。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进步明显,但仍有待壮大与提升。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能力差距依然明显,主要体现在原创性药物严重匮乏、专利转化效率很低、工程化技术瓶颈凸显、工程技术人才稀缺等方面。

产业发展中,政府和大学的关系究竟如何定位?

就这一问题,李校堃院士从重视原创、敢于投入、完善功能、转变意识、引オ导向五个方面予以解答。

重视原创意味着形成系统、完善的高校创新体系,结合国内产业发展趋势,开展适合行业和人民需求的研究;

敢于投入即高效落地,鼓励扶持重点平台建设;

完善功能需向瓶颈和短板的领域倾斜,补齐产业链,尤其是服务端功能完善;

转变意识方面,政府应更有耐心,变管理为服务,大学应更聚焦需求,专业人才培养,应用需求研究,而非论文帽子;

强化人才引进导向,应以技术需求和转化为核心,摒弃唯帽子、头衔的传统痼疾。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礼和:

新药创制的最终目标是满足临床未满足的需要

2008-2018年在“重大新药创制”的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下,产生了41个一类新药,其中2018年10个、2019年12个、2020年15个。

张礼和院士表示,新药创制的最终目标是满足临床未满足的需要。

医学和生物学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研究,推动了新药研究中对药物作用靶的认识,也开启了药物靶向设计和个体化治疗的新领域。

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基础研究的积累催生出新的概念和技术,推动药物研究的新领域。

张礼和院士回顾了40多年来以RNA为靶向的核酸药物研究发展历程,详细分析了我国在核酸药物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他指出,我国核酸药物研发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某些领域与先进国家基本上处于同步发展阶段,呈现出并跑的态势,希望在这样一个新的领域,我们能够从并跑发展到领跑。

郑大一附院生物细胞治疗中心主任张毅:

免疫细胞治疗将是未来攻克肿瘤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2013年science(《科学》)将肿瘤免疫疗法评为年度十大科技突破之首,2014年CAR-T细胞技术获得美国FDA“突破性疗法”认证,被誉为“癌症治疗的第四次革命”。

截至2022年4月15日,全球肿瘤免疫治疗的管线中有2756种细胞治疗药物。

数字的背后,离不开无数科研、临床工作者、药物研发人员的共同努力。

临床应用免疫细胞的种类数量的渐多,如何进一步提升免疫治疗的疗效,成为肿瘤学家们亟待攻克的新挑战。

论坛上,郑大一附院生物细胞治疗中心主任张毅就《免疫细胞治疗实体瘤的进展》进行了成果汇报。

“细胞是无罪的,关键还看怎么用。”张毅教授介绍。

细胞类型不同,其特点及适用场景亦有所不同。

于临床研究者而言,如何合理地利用这些细胞,如何给出更完善的细胞治疗方案,以达到临床治疗效果的最优化,才是问题的关键。

目前张毅教授带领团队承担了针对多种肿瘤的细胞治疗临床试验,冀望从规范的临床研究中找到更有效的细胞治疗方案,造福肿瘤患者。

对未来,张毅教授信心满满:“免疫细胞治疗将是未来攻克肿瘤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免疫细胞治疗治疗实体瘤要针对实体瘤的特点开发出新型的免疫细胞技术;研究新的免疫治疗靶点、肿瘤微环境对免疫治疗的影响机制等将有助于未来免疫治疗的更广泛和有效的临床应用。”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孙勇奎:

仿制药和创新药必须两条腿一起往前走

“国内仿制药利润低、没有市场空间,而创新药又受价格谈判影响,因此企业应将市场放到国外”的话题备受热议,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原力生命科学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勇奎对此发表看法。

他认为,仿制药和创新药必须两条腿一起往前走。

高质量的仿制药是国民健康的基础之一,同时,仿制药竞争激烈,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对质量的要求。

企业的管理者要提高敏锐度,察觉到行业危机,考虑怎样提高质量或通过企业间的合并、整合等方式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创新药也非常重要,它为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福利。

如艾滋病药物、宫颈癌疫苗等药物的出现,为患者或这些疾病的高发人群带来了希望。

在这些新药给人类带来巨大福利同时,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两者是完全对应的。

同写意新药英才俱乐部荣誉理事长朱迅:

预计未来10年,中国将完成医药产业的全方位重构

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它以科学驱动为主、以技术创新为辅,成功的药品背后往往伴随着生命科学、药学、化学、分子生物学、医学等方面的重大贡献。

因此,创新药常常伴随高投入、高风险及高不确定性等因素。

实际药品研发模式的内涵,在近三十年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研发模式变革由原来的自主创新、获得创新、兼并型创新,到近些年来新型科技公司的VIC模式变化,这种模式变化,极大地促进了创新药的发展。

严格的市场准入原则、监管体系、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及恰当的医保支付体系,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创新药企业的高利润,有高利润才能保证后续的高投入,继而保证其在技术、知识产权、市场方面的优势,形成良性循环。

未来十年中国将完成医药产业全方位的重构,与药监国际接轨,制药行业的商业模式将发生转变。”

同写意新药英才俱乐部荣誉理事长朱迅认为,“中国医药的市场一定需要持续创新药的推动,无论是存量的替代还是增量的发展都是如此。”

本文来自【大河健康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热门推荐

世界各国拥有的生物医药制造企业巨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

来源:头条号 作者: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06/20 14:11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