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上市公司 » 正文

扣非净利润预增二倍 中工国际迈入改革深水区

46001/15

正值横跨2020-2022年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际,中工国际(002051)(002051.SZ)交出了一份不菲的成绩单。2023年1月12日,中工国际发布2022年年度业绩预告。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公司预计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95

标签:

正值横跨2020-2022年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际,中工国际(002051)(002051.SZ)交出了一份不菲的成绩单。

2023年1月12日,中工国际发布2022年年度业绩预告。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公司预计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95.04亿元–103.68亿元,同比增长10%–20%;实现归母净利润3.2亿元–3.5亿万元,同比增长13.30%–23.92%;扣非归母净利润3.1亿元–3.9亿元,同比增长166.28%-235.00%;基本每股收入0.26元/股–0.28元/股。

中工国际2022年第四季度经营情况简报显示,公司全年国际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累计为18.04亿美元,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生效合同额16.51亿美元。国内工程承包业务新签合同额累计为25.30亿元,咨询设计业务新签合同额累计为23.13亿元,装备制造业务新签合同额累计为18亿元。

近日,国资委在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提出,2023年各地要着力推动提质增效稳增长,着力抓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谋划实施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行动方案。

面临疫情后全球经济有望提振的机遇,新一轮的国企改革要求,以及“十四五”战略转型攻坚之时,中工国际会如何行动?

海外工程排头兵再出发

既是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者,又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践行者,中工国际作为全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工程公司中的优秀代表,在五大洲70多个国家建设了百余个“交钥匙工程”。

2022年,公司重点把握RCEP生效和“一带一路”机遇,成功开发了伊拉克九区原油和天然气中央处理设施项目、圭亚那医院群项目、印尼杰那拉塔大坝建设项目、乌兹别克奥林匹克城项目等多个规模大、质量高的海外工程承包项目,且多个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生效,稳住了公司海外工程承包业务的基本盘。

2023年恰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更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将考虑在2023年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此外,据《“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2022)》报告,2023年“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总指数进一步回升。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和新冠疫情冲击放缓等积极因素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建投资环境将逐步改善,建设需求也会逐步释放。中工国际有望乘势而上,“二次创业”再出发”。

国内市场迎开拓良机

去年1-11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金额、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分别为-0.1%、9.1%、-9.8%。同时我国部分省份披露财政部已提前下达2023年新增政府债务限额,比往年下达时间更早、债务限额更宽。如福建省2023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933亿元较去年增长34.6%,浙江省一季度即将发行1439亿额度,相比2022年增长35%。

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我国消费、房产和出口拉动经济表现依然欠佳,基建有望在2023年继续承担经济稳增长“压舱石”的作用。

国内市场是中工国际“十四五”战略规划中的“双循环”布局之一。在设计咨询领域,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国中元为全国综合实力最强的设计咨询单位之一,在医养建筑、民用建筑、工业建筑、能源环境、物流工程等领域拥有雄厚技术实力。在装备制造领域,公司全资子公司北起院是我国起重运输机械行业综合技术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客运索道业务多年来在国内保持市场占有率第一,不久前客运脱挂架空索道成功入选国家工信部第七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名单;自动化物流仓储业务、环保起重机械业务均位居市场领先行列。

国内基建投资高景气度有望延续,中工国际2023年将再遇市场开拓良机。

即将迈入改革深水区

企业转型不仅止于业务层面的转型,更为深层、更为重要的是观念和文化的转型,以及人力资源和组织结构的转型。这是中工国际董事长王博当初在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发布时强调的转型理念。

中工国际作为“双百”试点企业,在2022年国资委“双百企业”改革工作成效评估中获评“优秀”。据了解,中工国际将2023年定义为“深化改革年”,将会在巩固前期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将改革从本部向各级子公司纵深推进和穿透,把改革作为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和化解矛盾的有力手段,进一步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充分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公司治理环节,公司将坚持党的领导,理顺党组织、董事会、经理层三者之间关系,明确权责边界,落实董事会对经理层的授权放权,加强子公司董事会建设。此外,公司还要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巩固和深化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和三项制度改革成果,强化刚性约束,严格兑现考核结果。探索中长期激励措施,积极推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作,促进企业内部活力和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

“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改革永远在路上!”面对中工国际的改革之路,王博充满了决心。(CIS)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