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基金 » 正文

私募基金年度策略报告一一站在复苏的起点,静待春暖花开

作者:私募排排 来源: 头条号 56701/16

2022年市场回顾宏观市场回顾首先分析海外因素。美联储以实现最大就业率和2%的通货膨胀率作为长期目标,将联邦基金利率最终提升至4.25-4.5%的利率范围,年内共加息7次。由于过去美联储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推高大宗商品价格,以及在今年一季度爆

标签:

2022年市场回顾

宏观市场回顾
首先分析海外因素。美联储以实现最大就业率和2%的通货膨胀率作为长期目标,将联邦基金利率最终提升至4.25-4.5%的利率范围,年内共加息7次。

由于过去美联储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推高大宗商品价格,以及在今年一季度爆发俄乌战争影响供应链正常运作,美国CPI同比增速在6月达到1982年后的阶段性高点,之后连续下降5个月至7.1%,但距离长期2%的通货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根据美国2022年整年强劲的超低失业率支持,我们认为美联储在明年上半年大概率依然执行较紧缩的货币政策,但加息进程大概率不会再呈现如同2022年中期的速度。

图1:2022年美联储加息路径及CPI、失业率数据

数据来源:同花顺,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0日

2022年国内经济基本面主要围绕疫情防控和房地产展开。自2021年9月,房地产开发便进入了下行周期。在坚持“房住不炒”这一基本国策不变的背景下,国家各部委及各级地方政府全年陆续推出刺激性政策,以及在应对房地产业融资端风险时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政策:

然而由于疫情在全国散点式反复出现,遏制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因疫情管控伴随呈脉冲式恶化,且出口数据受海外加息环境影响明显降低,我国今年经济发展由衰退逐渐过渡至动力不足的弱复苏上,库存周期由被动补库存向被动去库存和主动去库存推进,需求尚未出现明显拐点。

图2:2022年中国库存周期由被动补库过渡至主动去库存周期

数据来源:同花顺,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0日

在我国房地产和出口活动未来中长期面临较大压力的背景下,扩大内需消费是决定明年经济增长的“胜负手”。11月中旬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条措施,12月发布“新十条”并优化来华人员疫情管控措施等,目的为释放国内经济活力。

各地区目前正经历疫情新增病例不断攀升,多地模拟第一波疫情感染高峰将于2023年1季度结束,因此各上市公司及中小企业营业状况实际发生好转可能需等待明年中报发布才能确认。根据2020年和2022年两次3-4月疫情后复苏经验来看,社会消费有较大可能在明年3-4月份开启快速反弹。

图3:2022年中国库存周期由被动补库过渡至主动去库

数据来源:同花顺,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0日

股票市场

今年,股票市场迎来较大回调,大盘连连破位下跌。在今年1月至4月末,大盘连续调整4个月,总体呈阶梯式下行,在4月末上证指数更是跌破3000点,但3000点以下抄底资金表现积极,仅4个交易日即重新收复,随后出现出乎市场意料的长达两个月的反弹。

而在7月后,反弹阶段性见顶,大盘再次回落下行,再次跌破3000点后,市场在11月出现以大盘股主导的快速反弹,形成“W”型底部。截至12月30日,上证指数收于3089.26点,12月单月跌幅为-1.97%,全年跌幅为-15.13%。深证指数收于11015.99点,12月单月跌幅为-0.83%,全年跌幅为-25.85%。港股方面,自2021年开始长期回调的恒生科技指数在11月也迎来小幅反弹,两个月接近上涨约40%,全年仍是创下了-26.97%的跌幅。

今年,两市成交量与去年相比小幅萎缩,今年上半年股票市场的波动更大,市场交易情绪仍较为浓厚,而在下半年,市场再次向下回调,叠加疫情等影响,市场成交量较上半年有所缩减。行业上,按中信一级行业分类,30个行业中,今年共2个行业实现上涨,28个行业下跌。其中,煤炭、消费者服务行业板块表现相对较好,电子、计算机、传媒板块的跌幅最大。今年,总体来看北向资金大幅流入A股市场,在5~6月和11~12月出现较为明显的连续流入。从风格上来看,年内多次风格偏好发生转向,总体来说,价值风格明显优于成长风格,大小盘风格表现相近。

图4:2022年中信一级行业收益排名前五及后五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0日

商品市场2022年,商品市场在1月至3月初快速攀升,3月至6月初商品市场在高位横盘震荡,而6月至7月商品市场快速回落,南华商品指数几乎回吐年内所有涨幅,7月至年末市场波动率急剧下降,保持通道内震荡上涨。

国际上,本以为应以“闪电战”结束的俄乌冲突在多国影响下形成了持久战,俄乌作为能源与农产品大国,战争直接推动了大宗商品的暴涨,欧美多国囿于能源价格高涨,通胀一度创下新高,美联储开启迅猛的加息,多国央行跟随其后。国内受制于疫情多点散发,经济处于弱复苏阶段,商品需求仍不旺盛,在下半年,众多重磅政策如地产的“三支箭”政策等逐渐出台,对市场预期有一定提振。

根据南华期货研究所数据,截至12月30日,南华商品指数收于2380.7点,涨幅为19.25%;南华工业品指数收于3891.1点,涨幅为19.73%;南华能化指数收于1896.点,涨幅为15.21%;南华金属指数收于6517.3点,涨幅为21.27%;南华农产品指数收于1122.6点,涨幅为9.92%。

图5:南华商品指数今年涨跌幅

数据来源:南华商品指数日报,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0日

私募基金策略2022年回顾针对每类策略,我们以市场较有代表性的基金构建了股票观察池,以观察不同策略上半年的表现并进行对比。
主观多头
今年,市场总体震荡下行,以结构性行情为主,新旧能源、信创、医药等板块受到市场较高关注,其他板块更多的是跟随大盘表现,大部分股票多头产品在本年录得负收益。我们选择了52只比较有代表性的股票主观多头策略基金构建主观多头策略的观察池,并对他们的当月表现进行统计观察。

在观察的代表产品中,2022年全年平均收益为-16.43%,中位数为-15.86%,与沪深300跌幅非常接近。12月平均收益为-1.45%,观察产品的月度收益的分位图如下图所示,12月月度收益有所下跌,12月收益中位数为-0.98%。

从下图可以看出,12月观察产品的收益与11月相比重心有所下移,收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与10月相比均有所降低,25%分位数至75%分位数区间与11月相比有所缩小,表明12月观察产品的收益分化程度较小。

图6:股票主观多头策略收益分布图

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0日

量化多头

12月,沪深两市日成交额平均值达到7838.77亿元,成交额临近年终呈现收敛趋势,2022年两市成交额平均为9251.06亿元。北向资金继续保持净买入状态,12月净买入金额达897.21亿元,成为2017年以来净买入额最低的一年。规模指数月度收益排名为:沪深300(0.48%)> 中证1000(-4.68%)> 中证500(-4.74%)。指数换手率跟随成交额共同收敛。股指基差年化贴水程度因前期指数下跌而整体较低,也可理解为空方力量相对缺乏。

图7:沪深两市日度成交金额(亿元)

数据来源:同花顺,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0日

图8:2022年规模指数日频表现(净值化)

数据来源:同花顺,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0日

图9:三大规模指数近半年5日移动平均换手率

数据来源:组合大师,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0日

我们将量化多头细分为指数增强与量化选股策略,其中指数增强策略再细分为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增强,量化选股等同于为空气指增,即不对标单一宽基指数。我们选取了各细分策略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管理人,并对他们的当月表现进行统计观察。

(1)沪深300指增:选取市场12只产品作为代表产品。从12月2日至12月30日期间,沪深300的收益率为0.02%。在观察的代表产品中,期间超额平均收益为-0.41%,超额收益中位数为-0.67%,最小值为-2.03%,最大值为1.08%,超额收益标准差为1.07%,四分位图如下所示。本次观察期内,有4只观察产品取得正超额收益,整体超额较上月恶化。

图10:沪深300指增策略收益分布图

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0日

(2)中证500指增:选取市场40只产品作为代表产品。从12月2日至12月30日期间,中证500的收益率为-4.92%。在观察的代表产品中,期间超额平均收益为0.84%,超额收益中位数为0.90%,最小值为-1.96%,最大值为4.03%,超额收益标准差为1.20%,四分位图如下所示。本次观察期内,33只观察产品取得正超额收益,整体超额较上月下降,但超额收益结构依然较好。

图11:中证500指增策略收益分布图

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0日

(3)中证1000指增:选取市场20只产品作为代表产品。从12月2日至12月30日期间,中证1000的收益率为-5.97%。在观察的代表产品中,期间超额平均收益为1.00%,超额收益中位数为0.91%,最小值为-1.52%,最大值为3.49%,超额收益标准差为1.11%,四分位图如下所示。本次观察期内,17只观察产品取得正超额收益,整体超额较上月有所减弱。

图12:中证1000指增策略收益分布图

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0日

(4)空气指增:选取市场17只产品作为代表产品。在观察的代表产品中,期间平均涨幅为-0.87%,收益标准差为2.31%。我们选择将其中9只代表管理人收益与其500指增收益对比,观察是否有明显增强效果。对比后我们发现,12月份空气指增策略综合表现略优于500指增产品,连续4个月跑赢500指增产品,全年跑赢500指增约3-4个百分点。

图13:空气指增与500增强产品收益对比图

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0日

CTA策略
我们选择了市场上比较有代表性的管理人对其收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我们选取了21只量化CTA产品与10只主观CTA产品进行分析对比。

(1)量化:从12月2日至12月30日,量化系产品期间平均收益率为0.86%,最小值为-6.28%,最大值为6.14%,标准差为2.57%。代表产品中13家取得正期间收益,收益结构及水平较上月略有好转。

图14:量化CTA策略收益分布图

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0日

(2)主观:从12月2日至12月30日,主观系产品期间平均收益率为-0.87%,最小值为-7.02%,最大值为7.13%,标准差为4.31%。代表产品中3家取得正期间收益,收益结构及水平较上月恶化。

图15:主观CTA策略收益分布图

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0日

图16:CTA策略月度收益雷达图

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0日

2023年市场展望
市场展望
2022年对市场造成较大压制的几大因素在明年大多出现实质性的改善,相信2023年市场有较大概率能有较好的表现。国际上,俄乌冲突已持续将近一年时间,再度大幅升级的可能性不大。美国虽通胀水平仍处于高位,但通胀的增速已有放缓的迹象,且经济衰退的风险逐步显现,加息节奏将有所放缓。国内,在12月疫情管控放开后,各地确诊人数迎来高峰,但随着病程的好转,社会生活逐步回归正轨,对外的交流也将逐步恢复,国内经济预计在二季度有比较明显的好转,资产回报率将有所改善。随着外围加息步伐的放缓,人民币汇率的拐点也将逐渐显现,在中美经济周期错位、人民币汇率走强的影响下,A股在全球市场的配置价值提升,有望抬升市场整体估值。

股票市场上,在经历11月的短期超跌反弹后,12月大盘再次出现回调且再次考验3000点,春节长假临近,部分资金存在避险需求,同时春节的消费需求也将导致部分资金离场。但我们仍对2023年充满期待,各类稳增长政策的出台、对地产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明年宏观经济有望逐渐转好,另外经过2022年的调整,A股整体估值又再次回到历史相对低位,成长板块的估值泡沫得到一定释放。

估值方面,我们选择市盈率PE(TTM)指标来评估市场估值。在下列各个大盘指数中,创业板指、沪深300的近五年PE百分位处于低位,创业板指、中证1000指数近十年PE百分位相对处于低位。

表1:市场指数估值表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0日

市场风格方面,我们把市场风格分为大/中/小盘的价值/成长风格。12月份,大盘风格占优,价值风格表现略优于成长风格,其中,大盘成长风格上涨最多,小盘成长风格跌幅最大。

图17:市场风格表现图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0日

商品期货方面,受国际地缘冲突影响,大宗商品在3月开始迎来明显上涨,但在6月商品市场暴跌后,商品市场整体保持窄幅震荡上行走势。明年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防控措施放宽后的经济预计逐步复苏,地产行业得到阶段性喘息,预计国内商品需求将逐步增长。海外方面,各国衰退风险仍在,海外需求短期难有较大提升,且供给矛盾的逐步缓解提高了商品的市场供应,但因衰退预期而放缓的加息节奏,对商品价格的压制有一定减弱,总体对商品市场持中性偏谨慎态度。

投资策略建议
(1)股票:A股在12月份呈现先涨后跌的走势。从右侧结构来看,A股当前处于弱势震荡区间,趋势行情并不明显;从左侧交易角度而言,投资者情绪在12月中下旬由于疫情预期偏向悲观,部分指标诸如沪深300股债利差在12月下旬部分交易日触底,左侧再次出现买点。这一从估值层面确定的底部也可以从月度宏观社融数据来得到再次确认。我们认为2023年是经济恢复的大年,股票市场底部有望提前于实体经济的恢复,2023年大概率将大幅好于过去两年市场的表现,但是大幅度的全面性的牛市逻辑目前还尚未可见。而由于当下股指期货基差成本端降低至近五年低位,市场中性策略产品当前已极具性价比,建议投资者择机布局优秀alpha管理人的市场中性策略产品。

图18:沪深300股债利差指标

数据来源:同花顺,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0日

图19:沪深300指数与社融规模存量变化对比

数据来源:同花顺,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0日

图20:中证500股指期货主力合约年化基差变化

数据来源:ricequant,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0日

(2)CTA:展望2023年,可以确定的是欧美将逐步进入衰退阶段,商品市场受外需下降影响,能源和金属品类预期价格将有所下降。贵金属在2022年由于美债实际利率上行以及美元指数上行而价格中枢发生下降,因地缘政治因素发生阶段性价格上行。2023年在美联储确定加息放缓乃至下半年可能进入降息,以及工业复苏强预期的前提下,贵金属可能会进入提前调整后上涨的行情。油粕品种由于2022年价格上升过快至历史高位,2023年受供给好转和价格高位压力大概率会有所下行,而受疫情放开政策影响,国内餐饮业预期好转下,后续价格估计有所上涨,但绝对水平应低于2022年。在波动率无明显放大的时期,仍应当谨慎考虑对CTA策略的配置。

(3)结合以上分析,对于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可参考以下资产配置比例优化投资组合(以下表格仅供参考,具体比例请投资者根据自身风险识别及承受能力等实际情况自行决定):

文末附最新券商观点

风险提示

本文信息来源于公开资料或对投资经理的访谈,相关数据仅为排排网财富研究之用,不代表对数据来源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的实质性判断和保证,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谨慎参考。

投资有风险,本文涉及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司未以明示、暗示或其他任何方式承诺或预测产品未来收益。投资者应谨慎注意各项风险,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销售文件,充分认识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情况作出投资决策,对投资决策自负盈亏。

版权声明

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我司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排排网财富,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

附件、各大券商市场观点

(1)国泰君安证券

大势研判:人心预期峰回路转,股市走牛空间打开。有别于市场对宏观前景与股票投资的悲观共识,我们认为2023年来自于疫情、经济、政治等关键因素的不确定性将下降,坚决看多2023年A股市场。第一,抑制性政策的转折、疫后开放世界的临近以及中下游利润率重新扩张(CPI-PPI),我们判断2023年Q2中国将迈入新一轮需求回暖、资产回报率改善、盈利预期提升的周期;第二,内外宏观环境均从高度不确定的状态逐步迈向确定,我们判断投资者对风险资产的持有意愿也将回升。第三,政策底部、经济底部和估值底部的同时出现,往往隐含了股票投资回报的巨大空间。2022年最差的预期已经见到,A股市场将迎来峰回路转之势,我们认为2023年A股是一轮牛市。

空间节奏:走势不是一马平川,N型节奏阶梯上抬。由于疫情闯关、经济复苏与大国博弈的复杂性,2023年A股市场不会是一马平川的过程,我们判断呈一个N字型走势,先上后下再上。N字型的第一笔上行自10月底以来走出,短期由于病例激增、基本面压力对市场产生扰动。但是面向即将重启的经济、新经济要素的起势(高质量发展)以及仍旧低迷的市场预期,调整反而是布局的机会。我们判断2023年上证指数的回报在20%以上,低估值权重行情的启动有望对指数形成有力的拉动。因此,放大股票头寸更有助于捕捉到新的边际变化与周期趋势。

(2)国金证券

国内处在政策密集出台的红利期,防疫政策、地产政策和产业政策均陆续出台。但2023年国内经济或缺乏弹性。首先,防疫政策拐点已现,疫情拐点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疫后消费或呈现K型修复;其次,地产动态调整政策拐点明确,但中长期“房住不炒”政策思路一以贯之,地产销量和投资能否明显回升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最后,出口同时面临美国深度衰退的潜在风险。

海外紧缩预期缓和的核心逻辑是美国经济的持续下行,特别是美国劳动力市场呈现虚假繁荣,一是员工缺勤率在疫情影响之下明显提升,二是员工工作时长持续下降,也就是表面上紧张的劳动力市场背后是劳动生产力的明显下降。后续随着美国经济的衰退,劳动力市场紧张趋势的反转可能会很快。

国内政策红利期,海外紧缩预期缓和期,双期叠加,海内外共振,A股市场或有望重演反转级别的行情。其中阶段性高点或在2023年3-4月,一方面全国两会召开引领政策预期达到高潮,另一方面美联储最后一次加息或发生在3月下旬或五月初的议息会议。随着“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后续产业政策方向是市场重点关注的方向,政策催化是后市走势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此外,私募基金仓位为代表的市场情绪尽管有明显回升,但仍处在历史较低位水平。如果把今年4月底当作中期的市场底部,10月底市场二次探底结束。参照2018年底和2020年3月市场中期底部后的行情演绎,中期底部后市场都会经历一轮明显的反转行情。

(3)中金公司

展望2023年,我们重申11月中旬发布的2023年A股市场展望《翻开新篇》中,对A股未来12个月的市场持中性偏积极的看法,10月底至今的反弹行情虽有波折但仍有望继续延续,中期重点关注增长预期的企稳,尤其是中下游领域。

我们认为当前A股仍处于较好的布局期,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中国增长走向实质性复苏,市场有望在今年迎来趋势性投资机会。配置方面,我们建议短期要紧跟政策边际变化节奏来配置,如地产链条、受疫情影响的消费板块。中期仍然是根据景气程度以及产业政策支持方向来把握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的主线。

配置建议:短期紧跟政策边际变化的节奏,中期偏成长

1)预期不高、政策出现边际变化受影响大的领域,如地产链条、受疫情影响的消费,包括食品饮料、家电、轻工家居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支持平台企业发展,相关领域也值得关注;

2)高景气、有政策支持、中国有竞争力的制造成长赛道,包括科技软硬件、高端制造、军工等;

3)股价调整相对充分、中长期前景有待明朗的领域,如医药、互联网等,配置时机需等待政策预期变化。

(4)申万宏源

2023年A股行情三阶段推演:1.春季躁动,仍是政策表述期,下行风险可控,后续政策预期发酵有望由点及面,由托底到进击。反弹行情未结束,蓄势后再出发。2.两会后,景气验证期,全球经济衰退主导A股基本面回落,周期项改善的方向非常稀缺,A股仍需震荡磨底。3.23Q2之后,从国别经济相对比较角度找机会。经济中强美弱,以中国居民适应新防疫措施为前提,要持续则依赖于新的经济增长点出现。疫后恢复兑现,足以支撑一波行情,但新增长点的线索并不清晰,2023年中行情可能不是牛市级别。

(5)中信证券

2022年以来一直压制A股的多重因素将在2023年迎来转折,2022年11月防疫政策优化和地产支持发力已明确政策预期拐点,经济逐步企稳回升潜在增速水平,改善市场风险偏好;预计2023年3月欧美加息结束,人民币汇率拐点出现并逐步升值,打开估值修复空间;2023年下半年A股盈利拐点出现,增速弹性更大,夯实中期修复基础。随着上述三大拐点渐次出现,2023年A股将逐步聚力上行,延续已开启的中期全面修复趋势,进入二季度后上行动能更强,其中外资和私募是全年增量资金的主要来源。A股行情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政策驱动,并已在途中,配置上建议聚焦精准防控、地产产业链和全球流动性拐点三条主线;第二阶段行情由业绩驱动,风格更偏成长,配置上建议重点关注“四大安全”。

(6)华西证券

扩内需阶段总量政策积极,支撑A股底部区间。回顾历次扩内需发力阶段,国内总量政策均偏积极。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述,预计2023年货币政策力度不会小于今年,降准降息均可期待,财政支持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随着政策的持续发力,市场的资金面和情绪面将获得支撑,因此中期对A股无需悲观。结构上,明年扩内需战略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主要抓手在于房地产和汽车产业链。一方面,要确保前期出台的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全面落地,另一方面,房地产、汽车等相关领域的增量政策仍将继续出台。落实到A股行业配置上,建议围绕政策稳增长、扩内需方向作布局:1)防风险和稳地产相关的,房地产产业链;2)受益于扩内需和疫后修复的:汽车产业链、医药、食品饮料、免税等;3)与“安全、发展”相关的:信创、自主可控、数字经济等。

(7)浙商证券

展望2023年,A股迎来新繁荣周期的起点,我们所指的周期涵盖风格周期和牛熊周期。如果对A股2000年以来走势进行复盘,可以发现风格周期和牛熊周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规律性,每轮风格周期约7年左右,每轮牛熊周期约3年左右,就两者的嵌套关系而言,每一轮风格周期往往先后有一轮小牛市和一轮大牛市。产能投资周期主导风格周期,工业增加值产出缺口周期主导牛熊周期。

展望2023年,风格层面,当前正处在新一轮小盘股占优的风格切换初期;大势层面,2022Q2进入筑底期,2023年上半年将开启新一轮牛市。

展望2023年,重视“科港稳”,科创板引领新成长,恒生科技转折向上,稳增长链未完待续。针对科创板,底层逻辑,科创板产业分布的鲜明时代感,加之自2019年以来的持续估值消化,使其具备景气优势、估值合理、基金低配等表观特征;边际变化,交易层面流通盘扩容有利于基金配置,微观层面“大非”解禁叠加募投项目逐步投产,宏观层面经济弱复苏信号增多。针对恒生科技,估值底、政策底和盈利底共振,迎来转折底,随着2023年我国经济修复,叠加美联储货币政策边际改善,恒生科技将转折向上。

(8)国元证券

展望2023年经济:经济周期错位延续,国内外经济将呈现一左一右,国内稳增长持续发力、防疫政策优化及地产的企稳的背景下,回稳向好值得期待,消费复苏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大亮点,投资则大概率仍是“稳增长”的重要落点,有望维持不错的增速水平。海外方面,美联储加息终点未至,“衰退难题”难以回避,海外衰退可能是明年的外部风险点。

“先抑后扬”+“阶段性复苏”可能是明年的A股特征。随着国内防疫政策优化以及地产的逐渐企稳,制约经济的两大重要因素正在发生变化,经济复苏动力提升,明年向好的态势毋庸置疑,但可能在疫情反复及海外衰退的制约下呈阶段性复苏。资产走势来看,明年权益资产的表现有望领先同步指标的阶段性上升,整体呈先抑后扬的态势:假设二季度国内疫情缓和,经济加速恢复,随之而来的消费复苏可能是上半年投资的亮点,而下半年则需要看到经济恢复是否符合预期,资本市场可能会给出相应反馈,中性假设下23年四季度基本面的良好恢复可能会对市场行情有较好的支撑。

基于整体市场“先抑后扬”与“阶段性复苏”的基础判断,我们认为不同行业在全年的相应节奏也不尽相同:上半年市场整体偏弱,疫情正常化后的消费短期反弹与受损较多的行业行情快速修复可能是结构性亮点,同时,参考充裕流动性环境与经济弱复苏的情况,成长板块也有望景气修复,在行业轮动中获得短期机会;下半年随着经济复苏的稳健推进,A股有望实质性走强,消费需求修复与地产企稳将带来诸多机会,大消费下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社服等行业及地产链相关建材、上游资源品等行情均值得期待。此外,相对充裕的流动性环境也使得政策及事件驱动下新能源、安全等主题投资机会获得阶段性行情的可能性有所提升。

(9)光大证券

展望2023年,市场将会看到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即使当前市场已经有所反弹,但A股的资产价格仍然相对偏低,2023年A股市场有较大的概率实现高收益率。盈利的修复会是支撑市场最核心的动力,其不仅是市场本身上涨的原因之一,也会对估值提升产生直接的影响。叠加信用修复与微观资金的流入,市场上行将会有较高的确定性。

在今年四季度政策全面发力已经支撑市场反弹的情况下,“春季躁动”或许将力有不逮。毕竟盈利数据的改善仍将有待时日,2023年一季度或许将会是一个震荡蓄势的阶段。不过从2023年二季度开始,经济与企业盈利或许都将出现实质性的改善,届时市场会有更大的投资机会。市场在经历了2022年的沉寂之后,2023年到了“跃马扬帆”的时刻。

(10)国海证券

经济:迎难而上,内需发力。2023年宏观最根本的问题是解决有效需求不足,海外经济衰退风险加大,出口确认拐点,外需低迷时基建和地产是扩大内需的主要抓手,地产有望阶段性企稳,修复前低后高;超前基建投资背景下动能仍强,资金项目均有保障。制造业投资具有结构性亮点,消费和服务预计将回升。

政策:积极有为,应际而生。总量政策方面,美联储加息退坡打开国内宽松空间,基本面弱式复苏下货币政策维持适度宽松,财政政策仍是稳增长首要抓手,准财政工具持续发力。中长期政策方面,重点关注扩大内需具体举措、二十大三中全会改革布局;产业政策聚焦安全发展、科技创新。

市场策略:惟实励新。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之义,2023年股票市场风险不断缓释,中美货币流动性即将结束背离叠加2023年是改革大年,市场估值有望提升。估值提升源于三点:一是美国暂停加息后,中国总量宽松具备契机;二是三中全会之年,重大改革预期;三是经济转型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结构性的业绩亮点在成长板块,A股市场逢3不差,市场有望演绎结构牛市,双创板块存在机会。

行业配置:制造强国,安全资产。主线一:制造强国。关注传统制造业成本下行带来的毛利率改善,以及主动补库和产能释放带来的盈利复苏,看好工业母机、专用设备、化工新材料、有色金属等赛道。主线二:安全资产。关注政策支持国产化率持续提升的计算机、电子和军工等细分领域高景气延续。布局信创、半导体设备和材料、航空航天和军工电子、医疗设备、风电、储能等领域的投资机会。主题投资关注“一带一路十周年”、AR与MR”与“全面注册制”。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