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可谓是贯穿企业2022年一整年的热词。在疫情导致的经济下行之下,“降本增效”成为企业生存的必然之举,裁员、降薪、业务调整,收缩员工福利等一系列措施轮番上演。数字化时代,企业“降本增效”还有别的手段吗?数字化转型是否能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利器?36氪发起年度策划「看见未来」,聚焦大消费、硬科技、新能源、元宇宙、数字化等五个关键赛道,邀请了创投圈里一群聪明的大脑,来告诉大家他们眼里看到的未来趋势。本系列的第四篇,我们邀请卫瓴科技的朋友一起聊聊数字化。2023年的今天,数字经济对我们生产、生活的渗透已然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每个人对此都有这样、那样的印象或想像:“坐在北京的办公室里指挥东莞无人工厂的机器人有序工作,这是数字经济;特斯拉的计算机视觉系统和传感器,每秒产生10亿像素级的实时数据,一起驱动驾驶员辅助功能及自动驾驶功能的更新,这是数字经济;银行利用实时数据建模识别商业欺诈、及时干预信贷评级是数字经济;一个toB公司的销售老大,在AI辅助下预测下个季度的业绩,也是数字经济;作为消费者,大家熟悉的千人前面的电商零售业,这当然也是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主要的经济形态,为了理解一个个数字经济现象背后真正发生的变化,我们有必要对其发展历程做一个简要回顾。第一波数字化浪潮其实是伴随个人电脑而崛起的,以无纸化和自动化为主要特征,比较典型的一个场景是会计电算化,也就是把各种纸质的财务数据、流程搬到了电脑上。第二波数字化就是我们很熟悉的互联网浪潮,以电子商务、社交网络为主要特征,这个阶段不再是原封不动把线下搬到线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流程和作业方式。那么今天,我们已经身处第三次大规模的数字化浪潮之中,我们面对的不是某一个核心技术的代际升级,而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大爆炸的聚合性冲击。那么,这一次数字化浪潮相较以往有什么根本区别呢?如果只能列举一条的话,我想说,海量数据尤其实时数据正在成为这个时代新的生产要素——无论在数据容量、生产速度、还是数据类型丰富程度上,其它两次数字化浪潮都无法比拟。尤其今天,数据的生长逻辑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最早的时候,是人在创造数据,我们所耳熟能详的UGC、PGC都在这个范畴;后来是机器创造数据,有了物联网、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可穿戴设备,不管是to B还是to C互联网中,都越来越多充斥着机器生成的数据,当然数据本身也会反哺机器,令机器工作得更加称职;再往后,我们能够看见是数据本身在创造数据(比如最近大火的ChatGPT就是如此),同时数据的应用场景也变得更加广泛,它不仅仅是以消费品的形式存在(比如数字创意相关如短视频、游戏等),更以生产资料或者生产要素的形态,推动人工智能进入下一个阶段,作用于更深远、广泛的产业链条。我们终将迎来一个数据爆炸性增长的阶段,在云计算的无限算力和存储能力支撑下,融合正确的工具、先进算法和组织流程,数据正在转化成新的生产力,在企业内部、外部都推动着数字化转型的发生。对于内部而言,数字化转型的意义重在降本增效,对外部而言,数字化的目标是寻求商业模式突破,找到下一个增长点。
作者:卫瓴科技创始人兼CEO杨炯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