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 » 正文

「新华解读」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 扣除留抵退税因素8月财政收入同比增长5.6%

作者:新华财经 来源: 头条号 66301/17

新华财经北京9月17日电(记者 董道勇)财政部16日公布的8月财政收支情况显示,今年1-8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8043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3.7%,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8%;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5177亿元,比上年同期

标签:

新华财经北京9月17日电(记者 董道勇)财政部16日公布的8月财政收支情况显示,今年1-8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8043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3.7%,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8%;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51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

专家表示,财政是经济状况和政策周期的映射。8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边际好转,同比增长5.6%,是今年4月以来的首次转正;税收收入增速自3月以来首次正增长,凸显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与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往后看,随着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准财政”资金与结存专项债的使用,对需求的支撑在加快显现,基建投资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扣除留抵退税因素8月增值税同比增长5.7%

数据显示,1-8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8043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3.7%,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8%。其中,全国税收收入113249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1.1%,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12.6%;非税收入247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2%。

“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前8月收入完成进度74%,为近年来较高水平。”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分析,8月税收收入改善或与留抵退税影响减弱有关,同时非税收收入延续较高增速。数据显示,8月非税收收入同比增长33.6%。

从各分项税收收入看,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1-8月国内增值税增长1.4%,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37.6%;国内消费税同比增长8.7%;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2.5%;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8.9%;进口环节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同比增长12.4%;资源税比上年同期增长62.2%。

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吴棋滢表示,8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主要拉动项是国内增值税,自然口径下增速为5.7%,可比口径下收入增速为16.1%,均显著高于前值。其次,国内消费税同比增速为5.2%,略高于前值的3.3%,应与同期的消费表现小幅好转有关。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大助企纾困政策力度。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前期缓缴的所得税等“五税两费”,9月1日起期限届满后再延迟4个月补缴,涉及缓税4400亿元。吴棋滢提醒,近期国常会明确再次新增制造业留抵退税额度320亿元,国内增值税自然口径增速可能会再度下行。

专家表示,四季度退税因素对财政收入的扰动或将进一步减弱。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今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3.3万亿元,其中累计已有21723亿元退税款退到纳税人账户,已经超过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定下的目标。

“准财政”资金与结存专项债支撑基建投资增长

支出方面,1-8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51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211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40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

赵伟表示,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8月,科技支出增速达21.6%;教育支出同比增长11.4%。基建类支出占比达22.9%,较上月提升近2个百分点。

“在收支压力增大,财政支出放缓背景下,未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准财政’资金与结存专项债的使用,或成为新一轮稳增长‘加力’的重要来源。”赵伟认为,在预算外,新增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3000亿元资金正在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且可根据实际需要扩大规模。

吴棋滢持有类似观点。她认为,增量财政工具已扩张明显,财政部要求专项债额度尽量在6月底前发行完毕,8月底前落实到位,第一批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在8月内投放完毕。虽然8月份与基建相关的三项分项财政支出表现一般,但财政口径的单月基建支出和基建投资完成额并非同步关系,只要不形成连续的趋势无须过度解读。

“未来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在增量政策、低基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仍然保持较高水位。与此同时,积极财政增量政策的投放也有望对9-10月的社融数据形成一定支撑。”吴棋滢说。

数据还显示,1-8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997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5.5%;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7304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4%。

“新一轮稳增长‘加力’已然开始,对经济支撑效果或逐步显现。”赵伟认为,随着资金与项目不匹配问题缓解,加快推动稳增长落地,对需求的支撑在加快显现。但由于宏微观环境等不同,或使本轮经济修复并非过往的简单复制。

编辑:郭洲洋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