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富 » 正文

高净值人群,是通过什么方式让财富增值的

作者:微笑丶说 来源: 头条号 68901/18

近年来,高净值人群在投资市场上备受瞩目,引起了外界广泛关注,作为普通投资者的投资风向标,他们的投资偏好,往往被投资者们当作资产配置的参考信息。尽管市场是不断变化的,高净值人群的投资偏好也会随之改变,但无论普通投资者还是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的

标签:

近年来,高净值人群在投资市场上备受瞩目,引起了外界广泛关注,作为普通投资者的投资风向标,他们的投资偏好,往往被投资者们当作资产配置的参考信息。

尽管市场是不断变化的,高净值人群的投资偏好也会随之改变,但无论普通投资者还是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的目的都是一样:

让财富实现保值增值——在保值的基础上追求财富的长期增值。

怎么算“高净值人群”呢,可以理解为个人可投资产达到600万人民币以上、已经通过经济发展实现原始财富积累、率先享受到全球化红利的代表群体。

“大陆每940人中有1人是千万富豪,每1.4万人中有1人是亿万富豪”。

的确,中国的“高净值人群”规模近几年增长速度惊人,大中华区600万资产家庭比去年增长6.3%达460万户,其中八成在中国大陆;

千万资产“高净值家庭”比去年增长8.6%达186万户;

而亿万资产“超高净值家庭”比去年增长10.5%达12万户。

高净值人群手握财富,带动着投资、居住、教育、健康等无数个大市场。

无论国内外,中国高净值人群已成为最活跃的商业消费群体,不仅其自身拥有强大的消费能力,也引领着全社会消费升级的浪潮。

俗话都说:30岁之前可以靠人生钱,但30岁以后还要靠钱生钱!

怎么样,是不是你也好奇这些“有钱任性”的人们是怎么赚钱的?所以今天带你看高净值人群是怎么理财的。

1、私募股权投资

随着我国私募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目前有84.3%的高净值人士配置了私募股权基金,23.7%的高净值人士的配置比例超过30%,有7.8%的高净值人士配置比例甚至超过50%。

“未来十年,人无股权不富”的理念深入人心,在高净值人群中,股权投资已远远超过了股票投资和信托投资。

首先是国家各项政策的支持,推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包括支持政府引导基金发展,拓宽引导基金募资渠道,推动出台私募投资基金行业公平合理的税收政策等。

再有私募股权本身具备很大的投资优势,基金管理人的利益与投资者紧密相连,只有帮投资者赚到钱,管理人才能赚到钱,绝少涉及公开市场操作。

另外,私募股权投资一般是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并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股权,投资风险较低,长期投资回报利润高。

选择一款优质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绝对是明智之举。

2、房地产投资

买房,一直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短期内根本无法改变。

有需求就有市场,这也是我国房地产行业火爆至今的主要原因。因此,无论有几套房,无论房价怎么涨,大家买房的热情程度始终不减。

作为投资,房子又与资源联系在一起,除了教育资源,还有医疗、社会福利、户口等等。可以说房子除去居住价值之外,背后还有很多隐形的增值价值。

由于通货膨胀导致人民币的逐年贬值,房子稳定的保值优势很明显。

目前房产限购政策频出,楼市涨幅虽有缓解,但房价整体还处于上升阶段,高净值人群仍热衷在“北上广”等一线及新一线城市配置房产,主要用作财富保值增值。

房产投资依然是当前高净值人群财富管理的一大选择。

3、海外跨境投资

选择海外投资的原因,一方面可以分散风险、增加投资收益稳定性; 另一方面投资种类多样,配置也多元化。

但要注意的是,海外投资风险相对较大,比方国家政局不稳定,投资失误造成亏损等,这些风险都是不可抗拒的。

所以说,投资跨境市场要谨慎。

4、保险和信托

保险,是家庭及个人遭遇不测的基本保障。

保险的目的,就是把风险进行适当的转移,消除一定的危险顾虑,很多有钱人会选择配置保险,用来规避财富流失以及各种意外。

具有保障性的重疾险,医疗险与意外险是家庭资产配置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分红险,教育险等投资性更强的险种。

保险不仅能消除部分家庭成员对于不可预知风险的忧虑,同时对于高净值人群来说还有比较明显的避税效果。

同样,信托也是高净值家庭的热门选择。

投资风险较低,收入可观,信托除了作为投资工具外,也可以将财富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管理。

信托的投资周期较长,作为财富保值增值的长期投资选择,符合高净值人群的需求,信托也是他们偏爱的投资方式之一。

设立家族信托,在国外更是有钱人的首要选择,对于想让财富延续下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保险和信托一直是高净值理财的必备配置。

中国高净值人群追求稳妥式理财,投资基本按比例配置,组合投资,多元化理财,分散风险,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

更多金融趋势分析、投资技巧讲解、理财知识,理财课程,请关注公众号“亚洲财经商学院”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