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为代表渠道年度收益不完全统计)市场中性策略指同时构建多头和空头头寸以对冲市场风险,并获得稳定收益的一种投资策略。由于该策略投资成本较高,在部分量化机构产品线的权重有一定下降。据私募排排网和头部渠道数据,中性策略年度收益居前的百亿管理人包括:宽德投资(+10.43%)、衍复投资(+10.38%)、致诚卓远(+9.50%)、明汯投资(+8.21%)、幻方量化(+8.21%)、诚奇资产(+7.62%)、世纪前沿(+6.35%)、灵均投资、(+4.58%)、赫富投资(+3.33%)。难言满意的“危机阿尔法”资事堂发现:量化管理人通过商品期货CTA策略,到了年末投资回报的数字取得了正收益。(上图为代表渠道年度收益不完全统计)综合私募排排和渠道数据,多家“量化大厂”的CTA产品堪比旗下股票策略,包括:思勰投资(+12.71%)、黑翼资产(+10.21%)、白鹭资管(+6.55%)、千象资产(+4.39%)。虽然上述机构取得正收益,但却显著跑输了市场。实际上,2022年商品期货圈的宽基指数——南华期货指数,全年回报录得19.75%。对比发现,百亿量化在充满危机的年度里,并未将这个策略的功能“释放”出来。选股高手的正收益“稀缺”虽然2022年市场走势飘忽不定,仅有极少数主观多头策略管理人斩获正收益。拔得头筹的是高毅资产董事长邱国鹭,产品年度回报达到5.96%,可谓妥妥的绝对回报。这位千亿私募的掌门人在2019年-2021年相当“低落”,产品在指数型牛市、结构型牛市均大幅落后同行,并遭遇持有人的舆论压力。然而,他长期不追热点赛道,而是主打价值股,成功躲避了成长股的大幅调整,并在去年三季度末加大港股、金融类板块的配置,在11月市场大反弹时实现“大幅超车”。其他获得正收益的管理人包括:夏俊杰的仁桥资产(+1.48%)、杨东的宁泉资产(+1.41%)、余海丰的慎知资产(+1.07%)。其中,仁桥资产对低估值品种有偏爱,持仓重点包括非银金融、房地产、建材等,产品净值回撤控制能力较强。宁泉资产也斩获正收益,或与杨东的灵活操作有关,他擅长在市场拐点进行择时交易,并大幅调整仓位应对,而非业内管理人高仓位“扛着”等待反弹。(上图为代表渠道年度收益不完全统计)另有数家百亿机构的代表产品年度跌幅较小,仍然显著跑赢宽基指数,包括王强的保银投资(-2.48%)、徐京德的宽远资产(-2.89%)、邓晓峰管理的高毅产品(-5.19%)。宏观策略迎来黯淡时刻资事堂发现:2022年主打大类资产轮动的投资人,也出现了明显的错判,产品净值走势遭到“压制”。实际上,中国内地主打宏观策略的机构并不多,且多以期货投资背景起家。百亿私募中,凯丰投资、敦和资管和永安国富是代表机构。其中,永安国富暂无净值数据,凯丰投资和敦和资管年度回报分别为-10.89%、-24.77%。债券投资起家的乐瑞资产也主打宏观策略,去年产品回报为-15.17%。此外,有“私募魔女”之称的李蓓,去年宏观产品管理规模突破百亿元,年报回报为1.34%,可谓甩开了宏观基金同行们。固收策略“有惊喜”虽然2022年股债市场均有波动,但百亿债券私募表现表现稳健。实际上,债券私募主打高收益债、城投债、中高等级信用债等品种,较少涉足利率债,这与是公募同行持仓较大的区别。收益居前的是明毅基金和合晟资产,代表产品年度回报分别为17.19%、13.71%,抓住了地产债等品种的反弹。“跌麻者”并非少数2022年损失惨重的投资人当属成长股名将了。最显著的例子就是集元资产任泽松,他奔私之前曾是公募圈的“创业板一哥”,以重仓乐视闻名市场。过去一年,他的策略遭遇重击,年度亏损达到50个点,净值曲线可谓腰斩。年内回撤30%的还包括源乐晟曾晓洁、高毅孙庆瑞、盘京投资庄涛,他们都在成长股的投资比重较高。然而,坚定成长的“盛世逻辑”也在2022年彻底失效。
来源:资事堂 作者孙建楠 编辑袁畅
量化大厂喜忧参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