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也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国中小微企业数量达到4800万家,累计培育899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万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稳链强链补链支撑有力,就业主渠道地位凸显,服务支撑体系不断完善。然而,面对当前全球正在发生重大调整的发展竞争格局,以及宏观经济下行、去杠杆、去产能等复杂情况,部分中小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反应不够灵敏,经营压力加大。与此同时,由于我国产业链上“断点”“堵点”问题仍然突出,关键核心领域发展仍然受制于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就显得尤为迫切。专精特新企业位于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攻克核心技术,在解决“卡脖子”难题时举足轻重,对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韧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期待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提供动力支持。具体来说,专精特新企业具有四个特征。一是专业化。专注核心业务,通过提高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的能力,为大企业、大项目和产业链提供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产品和配套服务。二是精细化。精细化生产、管理和服务,以美誉度高、性价比好、品质精良的产品和服务在细分市场中占据优势。三是特色化。利用特色资源,弘扬传统技艺和地域文化,或采用独特工艺、技术、配方或原料,研制生产具有地方或企业特色的产品。四是新颖化。通过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养越来越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从规模来看,专精特新企业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小型制造企业,这些企业与产业链龙头企业形成配套,是产业生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行业分布来看,专精特新企业多分布在战略性新兴行业的重点领域,比如机械设备、化工、生物医药、电子、电气设备和计算机等行业。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这一背景下,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加快培育,将成为产业链供应链“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的有力支撑。专精特新企业的灵魂是创新。培养越来越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离不开创新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推进专精特新企业与产业链龙头企业组成创新联合体,深化大、中、小企业创新协同与产业协作。要建立赛马机制,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形成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良性循环。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合作,集聚要素资源,构建宽松的创新环境,打好支持企业创新的政策“组合拳”,促进一批创新能力强、增长动力足、行业水平高的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进而打造更多“小巨人”企业,让中小企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源。(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屈晓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加快创新驱动 培育越来越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作者:中国经济网 来源: 头条号 105901/19
来源:中国经济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也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