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策略:持股过年 节后有望迎跨年行情第三阶段节前或有颠簸,节后市场有望迎来跨年行情的第三阶段。随着流动性环境转向充裕,叠加年报业绩预告窗口期的临近推动盈利预期改善,跨年行情正在进入盈利预期驱动的第二阶段,而随着未来地方两会的渐次召开,市场对于宏观政策的预期将进一步,市场有望逐步进入跨年行情的第三阶段。结构上看,在疫情管控放开背景下,医药与线下消费场景的修复仍然值得关注。随着两会逐步临近,政策预期升温,电力,通信,计算机,电子等于新基建相关的行业值得关注。随深化金融改革不断推进,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过程中,直接融资市场重要性上升,关注券商业绩和估值的持续改善。中信证券:资金逐步接力 布局节后高弹性A股正处于全年关键做多窗口,高频数据验证与基本面预期形成正反馈,强化投资者增配共识,预计外资快速流入之后节奏将放缓,国内资金也将补仓,逐步形成资金接力效应。历史复盘显示,外资集中流入叠加春节过后,市场上涨概率更大,当前依然是较好的加仓时点,建议长期战略配置围绕“四大安全”,中期战术加仓三类“洼地”,短期聚焦处于“洼地”且春节后有爆发力的品种。首先,近期全国疫情“达峰”后日新增感染数回落明显,高频数据验证与基本面预期改善形成正反馈,且基本面中期修复趋势高度明确,各类投资者中期增配A股已形成较强共识。其次,外资补仓式流入明显提速,已成为开年来最重要的定价力量,预计也是今年全年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国内机构调仓从均衡配置转向更重成长,内外资将逐步形成资金接力效应。再次,历史复盘显示,外资过去33次周流入超200亿元的事件中,有20次A股在后续3个月上涨,沪深300平均涨幅8.8%;2000年以来春节后一个月A股上涨概率74%,平均涨幅2.5%:当前上述两类事件叠加,节后市场上涨概率较大。最后,当前依然是较好的加仓时点,短期配置上,建议布局机构仓位低、产业逻辑顺、业绩弹性大,预计春节长假后有爆发力的品种,如医药医疗和信创等。信达策略:价值股有望带领市场普涨熊转牛第一波上涨中,市场可能会有整体性的普涨。后续领涨的板块可能会更偏向价值。本质原因是,熊转牛初期,估值和逻辑比景气度更重要。历史上这一阶段,涨幅较大的板块大多为熊市中超跌或过去2-3年超额收益较弱的板块。当前价值风格估值和仓位均较低,估值修复空间更大,尤其是在基本面改善左侧可能有更好的超额收益机会。另外,受益于稳增长政策的推进,以及疫情达峰后消费修复预期,驱动年内整体经济恢复的逻辑,更有利于经济相关板块表现。未来3个月配置建议:消费(疫情&地产政策变化+经济beta+估值修复)>金融地产(稳增长+经济改善左侧有表现)>软成长(过去2-3年受压制+低估值+寻找新赛道)>周期(商品价格下降+部分地产链估值修复)>硬科技(供需错配缓解+产能压力仍待出清)。华安策略:持股过节 四条主线持续把握春季行情春节在即,内外部共振向好。疫情感染春节前达峰回落营造消费复苏大环境,美国通胀压力缓解有望带动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均对A股形成持续利好,春季行情延续无忧,可放心持股过节。配置上建议以四条主线:一是成长风格内强者恒强,关注具备产业周期加持的风光储、电池链上游材料以及中游制造;二是春季行情中的情绪引领板块,重点关注券商和计算机信创;三是疫情达峰回落叠加春节需求,关注服务类消费中的出行链条及线下消费、白酒等食饮消费品和需求恢复的医疗服务、医药商业;四是支持政策、绿灯投资案例推出可期,叠加美股持续反弹带动,关注港股互联网平台经济龙头企业。海通策略:本轮上涨价值略占优 成长有望接力本轮上涨的性质:牛市初期第一波上涨。拉长时间来看,本轮A股上涨行情始于22年10月底,从估值角度看当时A股已经处在历史底部位置:对比过去5轮牛熊周期的大底,去年4月末和10月末A股的估值、风险溢价、股债收益比、破净率等指标均已处于大的底部区域,即A股走势形成了W型的双底。结合基本面和市场面的维度看A股均已确认3-4年大的周期底部,目前中国经济正从衰退后期走向复苏早期,A股盈利增速已经达到底部区域,基本面领先指标显示A股底部已经过去,进入牛市初期的向上通道。往23年看,随着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推动经济修复,预计23年国内实际GDP同比增速将接近5%,对应6%的名义GDP增速。落实到A股基本面,A股营收和盈利增速有望整体上行,预计23年全A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有望达到10-15%。从资金维度看,23年美联储加息有望停止、国内居民资产配置力量渐显,因此海外流动性、国内微观资金面均有望边际改善,预计23年A股增量资金有望达到1万亿元。因此,在前述诸多积极变化推动下,23年A股有望进入牛市初期,而本轮22年10月底以来的行情或属于A股牛市初期的第一波上涨。广发策略:春季躁动助力“破晓”行情 港股买成长、A股买价值A股春季躁动助力“破晓”行情,“托底+重建”继续推荐“低估值△g”。港股牛市、A股修复市,港股买成长、A股买价值。年度策略提示23年中外呈现“此消彼长”趋势,驱动外资流入并为躁动行情提供了增量资金。历史上当“强预期”兑现为“强现实”时A股△g占优,当“强预期”转为“弱现实”时市场配置高景气g.23年行业估值分化、但复苏验证尚未到决断期,“强预期”下继续沿着托底+重建方向,配置“低估值△g”: 1. 疫后修复链+估值合意(影视院线/黄金珠宝/医疗设备/疫苗);2. 地产链普遍估值低位(装修建材/地产/家具);3. 信心托底+预期重建的其它方向(互联网平台/通用自动化/非银)。开源策略:“躁动反攻”行情布局成长 静待消费“由弱转强”底部已现,A股“躁动反攻”行情开启。12月经济、货币数据或显示:国内经济、市场剩余流动性底部已现。展望2023H1,维持国内经济、市场剩余流动性及风险偏好均将底部向上的判断,并预计随着1月流动性、风险偏好持续改善,市场“躁动反攻”行情或将率先启动,并有望逐步推向“白热化”。故当重视本轮趋势性“反攻”机会,重点布局:拥有基本面支撑(制造业)、对流动性及风险偏好更具备弹性的成长风格,同时,也当聚焦与经济复苏共振、能尽快贡献业绩的高β行业。配置建议:(一)在消费能力尚未回升之前,成长风格或将是市场主线,包括:(1)高端制造:机械自动化、电力设备(储能>光伏)和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池、能源金属);(2)既有“政策底”又具有基本面逻辑自主可控方向:计算机、半导体(设备&材料)、军工。(二)受益于消费场景放开,布局服务性消费:美容护理、社会服务及互联网电商。(三)券商布局正当时:“赔率”受益于流动性扩张周期,“胜率”静待基本面“反转”。中泰策略:如何看持股过节OR持币过节在经历了连续三周上涨后,当前市场情绪较为亢奋,鉴于一季度仍然存在疫情扰动、消费复苏低于预期等风险,短期内不建议盲目追高,在配置方向上亦应保持平衡:1)结合过去10年春节前后的市场表现,大消费板块在春节前普遍表现不俗,但春节后板块往往出现回落。且自12月疫情防控政策放松以来,以食品饮料、消费者服务为代表的大消费板块实现较高涨幅,当前板块交易情绪已处于高位,因此短期内不建议盲目追高。2)计算机、军工等科技板块在近10年来春节前后表现相对稳健,结合当前计算机等科技板块拥挤度较低,且在数字产业发展和大国科技竞争等因素催化下不乏相对景气的业绩支撑,短期内板块投资价值凸显。3)电力、特高压、电网改造等板块目前处在底部阶段,板块交易情绪较低,未来在稳增长政策相继落地的催化下,板块或将有不俗表现,可适当配置进行防御。4)伴随疫情逐步“常态化”和政府定向刺激效果显现,下半年市场风格或将回到央企低估值蓝筹,而在疫情反复冲击影响下,医药板块或成为23年市场重要主线。华西策略:岁末年初 为何当前外资集体看好A股A股春季行情仍在积极可为期。本轮A股行情从11月初启动,主要驱动力来自估值的抬升。展望后市,对A股仍持积极态度:1)美联储加息预期放缓,美元美债下行驱动外资风险偏好回升;2)疫情政策优化后,外资机构上调中国2023年增长预期,A股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吸引力提升;3)房地产、平台经济等领域政策释放暖意,驱动A股估值的持续抬升。资金面来看,外资是近期主导增量资金,私募基金仓位也出现快速上行,待投资者情绪进一步修复,公募增量资金也有望逐渐入市,驱动A股资金面向好。行业配置上,建议关注三条主线:1)受益于疫后修复的消费领域,食品饮料、医药、航空机场、酒店、免税等;2)产业政策支持的成长板块,数字经济、信创、军工、新能源部分领域等;3)受益于政策边际调整的,地产相关产业链等。粤开策略:经济活动回暖 春季躁动可期通过对春节后市场短期行情的回测,在节后5个交易日及10个交易日市场上涨概率及涨跌幅中位数均有较好表现,主要受两会政策预期驱动,随着全国两会召开时间的临近,市场的政策预期升温,涨幅逐渐扩大。三大股指中创业板表现较为突出,中小盘表现显著优于大盘股,与政策重点支持的相关产业均有不错表现,建议适时关注相关配置机会。临近春节假期,资金趋于谨慎,短期内市场或将仍存在分歧,板块轮动较快,但考虑到本轮疫情形势趋缓,年初市场通常流动性较为充裕,近期外资的积极进场,后市“春季躁动”行情仍可期,配置方面建议:1.关注各地两会定调政策利好的行业板块,如政策改善的地产链及促消费相关机会;2. 业绩超预期,基本面弹性较大板块的投资机会,截止1月底A股上市企业年度业绩预告陆续披露完毕,建议关注业绩高增长或边际明显改善且处于估值地位的高性价比投资机会,如部分日常出行消费、医药领域的优质标的。本文源自金融界
十大券商策略:A股正处于全年关键做多窗口 节后有望迎跨年行情第三阶段
作者:金融界 来源: 头条号 37601/19
西部策略:持股过年 节后有望迎跨年行情第三阶段节前或有颠簸,节后市场有望迎来跨年行情的第三阶段。随着流动性环境转向充裕,叠加年报业绩预告窗口期的临近推动盈利预期改善,跨年行情正在进入盈利预期驱动的第二阶段,而随着未来地方两会的渐次召开,市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