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2年,受国际环境变化、国内疫情反复影响,资本市场波动率加剧,各类资产普遍下跌,投资者备受煎熬。
搜狐财经《基金佳问》栏目特别推出“基遇2023”专题系列报道,复盘A股市场细分领域年内行情,展望及预测2023年各热门赛道的投资机遇,把握后市资产配置的主逻辑,寻找具有投资潜力的基金产品。
做客本期“基遇2023”的基金经理,是东方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经理吴萍萍,本期聚焦2023年债市投资机遇。吴萍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12年证券从业经历,其中6年公募基金投资管理经验,现任东方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经理,管理东方恒瑞短债债、东方中债1-5年政策性金融债指数等产品。去年11月以来,债券市场波折丛生,多只债券基金净值出现异常波动,进入12月后,市场情绪有所回暖。然而,近日债市又出现明显的结构性调整压力,是否意味着去年12月中旬以来的修复行情已经结束?如何看待下阶段债市走势?吴萍萍表示,本轮债券市场的调整持续时间较长。当前债券市场仍然面临宏观经济加速修复和资金利率向政策利率靠拢的潜在风险。一方面,虽然市场对经济修复已有充分预期,但对其修复的节奏仍然存在分歧。近期头部房企估值修复明显,吴萍萍认为,现阶段大量参与地产债投资或为时尚早。在销售未回暖的前提下,行业对政策的依赖严重,基本面并未改善。其次,地产行业从修复到康复尚需时间落实,除头部外估值仍在低位徘徊,行业层面的趋势性机会仍有待观察。
基金佳问:去年11月以来债市的调整,主要是来自哪些方面的压力?站在当前时点看,宏观经济、货币财政政策等因素出现了哪些变化?吴萍萍:11月以来的债券市场调整开始于中旬,当时债券市场对疫情防控政策调整的预期并不充分,在防控措施全面放松后,市场普遍预期经济修复速度将有明显提速,之前支撑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的逻辑不再持续,因此部分机构卖出债券规避利率风险。由于政策调整较为突然,各类型机构均做出相同的卖出操作,导致了市场上债券抛压明显,买盘稀缺,收益率在短期内大幅上行。由于收益率上行较快,多数基金和理财产品的净值出现较大幅度的回撤,由此也带来的基金和理财产品集中赎回的压力。净值回撤与赎回压力两者相互作用,不断放大收益率上行的速度,各类固定收益类产品均面临估值大幅调整的压力和潜在的流动性压力。在当前时点看,11月之后防疫政策不断优化,房地产支持政策不断落地,稳经济促内需的政策也不断出台,宏观经济预计在未来逐步修复,企业信贷等数据预计或率先修复,诸多前期受疫情影响的消费场景也将重新激活,增长结构也将有所调整。在经济逐步修复的阶段中,预计财政和货币政策将相互配合,财政政策方面加力提效,货币政策方面精准有力。基金佳问:经过前期调整后,债市出现企稳迹象了吗?还需要警惕哪些风险因素?吴萍萍:本轮债券市场的调整持续时间较长,利率债率先企稳,信用债稍显滞后。目前来看,伴随各市场参与机构的净卖出规模的逐步稳定,两者的收益率也明显企稳,市场情绪明显好转。但当前债券市场仍然面临宏观经济加速修复和资金利率向政策利率靠拢的潜在风险。一方面,虽然市场对经济修复已有充分预期,但对其修复的节奏仍然存在分歧。未来经济修复的速度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例如国内外需求情况、刺激经济政策的出台和落地情况等,市场主要通过高频数据进行观察,并结合官方的经济数据、工业数据、金融数据等进行验证。另一方面,资金面在11月初有所收紧,市场开始对未来资金价格的中枢产生担忧,若后续经济修复效果较好,资金价格可能会向政策利率靠拢,带动债券收益率上行。基金佳问:如何看待地产债的投资机会?在这方面您的择券思路是什么?吴萍萍:近期各部门支持地产的政策相继出台,明显改善的房地产行业企业的融资环境,头部房企估值修复明显,但我们认为现阶段大量参与地产债的投资或为时尚早。一方面地产投资、开工、销售等数据尚未修复,仍然处于下降的趋势中,在销售未回暖的前提下,行业对政策的依赖严重,在以化解风险为主要方向的政策下基本面并未改善。其次是地产行业从修复到康复尚需时间落实,除头部外估值仍在低位徘徊,行业层面的趋势性机会仍有待观察。基金佳问:2022年黑天鹅事件频发,您的投资理念和框架是否发生变化?吴萍萍:去年市场较为复杂,但在投资中仍然延续了多年以来的投资理念,即自上而下的宏观策略与自下而上信用策略相结合,确定方向和久期后根据个券情况和行业利差、期限利差选取投资标的,这种框架在我们以往的投资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帮助。当然,在各类事件的冲击和市场结构的变化下,我们仍然在市场中不断学习和完善分析框架。例如今年理财产品基本完成净值化改造,市场调整后的净值回撤导致大量的申赎,引起了市场剧烈波动,这是以往难以想象的,各类机构集中且持续的净卖出行为也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后续我们在投资过程中会更加注重市场机构行为方面的影响。基金佳问:您是如何应对市场波动的?吴萍萍:之前在资金面宽松和疫情反复影响下呈现震荡下行的格局,我们在日常管理中注重回撤控制。同时,我们也注重把握市场中出现的交易机会,争取获得超额收益。
金信基金赵浩然:看好医药行情持续性,明年重点布局科技创新等方向
华夏基金李俊:明年市场风格或为“稳中求进”,成长板块机会不可忽视
创金合信基金刘扬:芯片市场明年下半年好于上半年,看好数字芯片设计方向
诺安基金吴博俊:新能源逻辑未受颠覆,投资专注“能源变革”大机会
金信基金黄飙:明年TMT有望呈震荡向上走势,元宇宙未来或进一步炒作嘉实基金肖觅:明年不排除出现小牛市可能,疫后快递物流行业迎机遇创金合信基金刘洋:港股仍有较大上涨空间,餐饮等消费有望率先复苏工银瑞信蒋华安:养老目标FOF为去风格化定位,配置上顺大势逆小势建信基金尹润泉:今年上半年债市或有交易性机会,中短期债确定性更高博时基金肖瑞瑾:今年A股将呈成长风格,科技板块或进入反转周期嘉实基金吴越:消费绝不再是躺赢式赛道,短期看好地产链、白酒领域万家基金黄海:今年价值股会继续占优,考虑购买化工、建材股前海开源崔宸龙:2023年仍会坚守新能源,光伏需求量还有很大空间泰达宏利张勋:今年市场节奏或为“价值搭台,成长唱戏”,光伏高景气仍将延续运营编辑: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