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债市 » 正文

开源证券:当前债市存在三个潜在风险,不宜过度追逐

作者:金融界 来源: 头条号 42801/22

春节前债市风险不大,但不宜过度追逐——固收专题-202301051、资金利率的超预期调整是引发本轮债市赎回潮的根本原因通过复盘本轮债市调整,我们认为,触发此次债市收益率的上行的核心原因并不是基本面预期转向所致,因为如果是基本面预期转好推动,

标签:

春节前债市风险不大,但不宜过度追逐——固收专题-20230105

1、资金利率的超预期调整是引发本轮债市赎回潮的根本原因

通过复盘本轮债市调整,我们认为,触发此次债市收益率的上行的核心原因并不是基本面预期转向所致,因为如果是基本面预期转好推动,应该长端的利率债上行的幅度更大,但与之相反,在本轮赎回潮中,短端债券和信用债收益率上行的幅度更大。短端债券和信用债收益率对资金利率变化更敏感,指向资金面收敛预期才是导致本轮债市收益率上行的根本原因。

11月前,由于基本面持续修复不见起色,市场普遍认为资金利率不太可能上行,但10月大会后,央行开始逐渐推动资金利率正常化,11月后,防疫政策和房地政策大幅调整,使得央行不太可能收紧流动性的观点迅速被证伪,市场对资金利率正常化的态度由质疑转向确信,进而引发了债市近一个半月的调整。

但我们从12月中旬后对债市态度转向短期积极,主要原因是,理财赎回之后,央行有维稳债市的必要性,需要再次压低资金利率,以及对流动性宽松做预期引导,监管的维稳可以有效的提高债市的信心,结束债市收益率单边快速上行的惯性,进而打破债市和理财赎回的负反馈循环。

2、近期短债和信用债收益率企稳下行,春节前债市仍有短期机会

受理流动性宽松预期、理财赎回压力企稳、弱现实影响,12月下旬信用债市场有所回暖,但相比于本轮债市调整前,短端利率债和信用债的利率绝对值和利差分位数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各品种仍然具备配置价值。

所以,我们认为春节前债市仍有短期机会,主要原因包括:首先,央行已经多次表态维护节前资金面合理充裕,春节前受益于资金宽松预期,将对债市收益率形成支撑;其次,受疫情持续扩散影响,当下到春节只剩两周左右时间,春节前基本面或许难见明显起色;再次,2022年首次降息发生在1月15日,因此市场对本月降准降息存在想象空间,市场存在博弈货币政策宽松预期,抢跑加久期的情况,助推债市收益率下行。

所以,在流动性宽松预期以及弱现实的支撑下,现阶段我们看好短端债券以及信用债的利差修复,短久期加杠杆策略依然占优。对于中长端利率债,由于本轮中长端利率债收益率上行幅度较小,其收益率下行空间或许比较有限。

3、当前债市存在三个潜在风险,不宜过度追逐

一是疫情过峰快于预期,经济修复有超预期的可能性。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各地相继在12月进入感染高峰,截止1月4日,全国地级市达峰数量已达到97.03%,达峰速度明显快于市场预期,中国科学院陈赛娟团队表示“元旦前后北上广渝接近尾声”,随着疫情过峰节奏前置,经济修复有超预期的可能性。从目前人流和消费恢复情况看,自12月下旬起,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工作日地铁客流量相继回升,截至2023年1月3日,北上广深四地地铁客运量已经恢复至2022年同期的71%、62%、69%、79%;北上广深四地百度消费指数较上周同期分别改善了24.65%、33.49%、36.0%、34.35%。截至2023年1月3日,国内航班执行情况已经恢复至2022年同期的69.71%。

同时专项债发行节奏较为积极,加之政策性金融工具以及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发力,经济修复或快于预期。

二是资金利率春节后较大概率会逐步收敛。随着疫情过峰,生产生活恢复,专项债加力发行,经济在二月进一步修复可能性很大,央行节后维护市场资金过度充裕的必要性降低,资金利率大概率将继续收敛;

三是股市有可能继续上涨,资金的虹吸效应可能会导致股债跷跷板的出现。近期股市已经明显回暖,随着经济复苏,股市或将进一步上涨,因此我们看好股市和转债。如果股市上涨而对资金产生虹吸,甚至存在引发新一轮的理财赎回的风险。所以我们认为,在春节之前,如果债券收益率下行,与2022年12月降准类似,或许是一个很好的降久期机会。

总之,我们认为2023年债市的机会来自超调,建议现阶段以持有前期的仓位为主,追高需要谨慎,未来超调后可适度加久期,而债市上涨过程则考虑降久期。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疫情扩散超预期。

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