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债市 » 正文

再跌!资金突然收紧,债市多头势力终究还是守不住了?

作者:FICC金融研究 来源: 头条号 69801/25

#财经新势力新春季#编者按:关注本公众号,每日学习金融市场行情,积少成多,进一步每一天。一、资金市场:资金面收紧,隔夜利率突涨至1%关口以上今日央行开展7天逆回购操作20亿元,中标利率为2.0%,今日逆回购资金到期640亿元,全天净回笼资金

标签:

#财经新势力新春季#

编者按:关注本公众号,每日学习金融市场行情,积少成多,进一步每一天。

一、资金市场:资金面收紧,隔夜利率突涨至1%关口以上

今日央行开展7天逆回购操作20亿元,中标利率为2.0%,今日逆回购资金到期640亿元,全天净回笼资金620亿元。今日资金面明显收紧,隔夜资金DR001上行46.82BP收1.13%,一举突破1%关口,DR007上行22.32BP收1.93%。本周还有逆回购资金到期200亿元,其中周三到周五分别到期160亿元、20亿元、20亿元,预计近期资金面不会像前几日那么宽松。

二、债券市场:主要期限债券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

今日银行间市场主要期限利率债全面收跌,收益率普遍上行2-5.5BP。10年期国债活跃券220025收益率上行3.75BP收2.88%;10年期国开债活跃券220220收益率上行4.25BP收3.0%;国股行1Y同业存单发行报价普遍2.58%附近,比上一交易日报价提升约5BP。

以上数据来自wind。

今日债券市场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主要源于资金面明显收敛叠加金融数据向好。随着央行持续收回年前投放的跨年资金,且春节假期临近,资金取现需求增加,今日资金面明显收紧。此外,央行发布的最新金融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中国M2同比增11.8%,预期增12%,前值增12.4%;新增人民币贷款1.4万亿元,预期1.24万亿元,前值1.21万亿元,尾盘推动收益率进一步上行。但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似乎对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31万亿元,预期1.61万亿元,前值1.99万亿元的利多数据视而不见,因此可能存在前期市场回调已充分反应“弱现实”,债市对利多消息视而不见,而利空数据助力收益率较为猛烈地上行。短期资金面的持续宽松令机构加杠杆意愿又有所升温,日间波动加剧也会随之而来,后续还需关注央行会否加力逆回购操作。

近期同业存单收益率持续上行,主要来源于经济修复预期所带来的融资需求抬升,促进存单收益率温和上行。经济修复需要时间,经济修复的速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利率上行的速度,短期存单利率估计难以出现2022年11月以来快速上行的局面,当前1年期MLF利率2.75%或市场预期调降10bp后的MLF利率2.65%可能在短期内构筑存单利率上限。当前债券市场震荡走势主要受到“弱现实”与“强预期”交易逻辑博弈影响,随着时间推进,疫情缓和、经济修复,债市多头可能处于不利的位置,2023年存在经济基本面触底回升、宽信用、宽地产预期向现实转化的债市潜在利空。

三、股票市场:沪深股市走势分化,汽车板块领涨

今日上证指数跌0.21%收3169.51,深证成指涨0.49%收11506.79,今日北向资金净买入58.01亿元,南向资金净卖出0.06亿元。板块追踪方面,上涨较多的行业有汽车、摩托车、林木板块;下跌较多的行业有保险、石油化工、化纤板块。

以上数据来自wind。

四、重点关注事项

1.宏观数据方面,央行发布的最新金融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中国M2同比增11.8%,预期增12%,前值增12.4%;新增人民币贷款1.4万亿元,预期1.24万亿元,前值1.21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31万亿元,预期1.61万亿元,前值1.99万亿元,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44.21万亿元,同比增长9.6%。

2.东莞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首套房(无贷款)最低首付20%,利率下限4.1%;首套房(有贷款记录)最低首付30%,利率下限4.1%;首套房(有贷款记录)最低首付30%,利率下限4.1%;有一套住房(已结清贷款)最低首付30%,利率下限4.1%;有一套住房(贷款未结清)最低首付30%,利率下限4.9%;有2套及以上住房(已结清贷款),由银行业金融机构视情况具体确定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

3.财政部、税务总局明确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等政策。2023年期间,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适用3%预征率的预缴增值税项目,减按1%预征率预缴增值税。另外,允许生产性服务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5%抵减应纳税额,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加计10%抵减应纳税额。

4.据第一财经,银行到期不赎回二级资本债的情况逐渐增加,截至目前,已有50只债券未被赎回,涉及规模达323.8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不仅影响银行的再融资风险,也加大了投资人本金回收、期限错配、估值波动等风险。

注:部分内容来自wind及其他网络平台数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此文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需谨慎。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