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说到朋友,骄成超声董事长周宏建校友也是深有体会。2007年,几个交大毕业生,蜗居在闵行交大旁的一个小办公室里决定创业。彼时,他们瞄准了一个超级小的缝隙市场,超声波裁切在汽车轮胎橡胶领域的应用,当时一把超声波切刀售价就要近10万,而一辆桑塔纳也不过10万左右。
创业维艰,早期愿意和你一起干的团队大多只能来自于“同学、同事和同乡”,得靠“朋友”杀熟。
张强也不例外。2011年,张强与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博士校友、西门子时的同事薛敏一起创业,创建了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专业从事高端医疗装备及其相关技术研发、生产、销售的本土高新技术企业。
2022年,这两家公司都上市了。
这家名为骄成超声的公司,创下了一个纪录。董监高、核心技术人员中,周宏建、隋宏艳、邵华、段忠福、杨晓伟、殷万武、石新华、孙稳均毕业于上海交大。8位交大校友一起去敲钟,绝对是一段佳话。
而联影医疗也集齐了多位交大校友,如上海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创始院长、联影智能联席 CEO沈定刚校友、联影智能联席COO詹翊强校友等,并创下了2022年A股IPO融资额记录,仅次于中国移动和中海油。开局即巅峰,如今的联影医疗是科创板市值前三。
创业10几年来,这两家公司都没有离开过上海交大。骄成历经几次搬家,选址均在学校附近,「生在交大,成长在交大」。而联影医疗团队还与上海交大、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强强联合,共建医学影像先进技术研究院。
在选大学这件事上,张强、周宏建们的眼光很不错。
上海交大,这里可能是全中国硬科技创业氛围最为浓厚的地方之一了。过去几年,上海交大系的上市企业一直在逆势增长。
根据「交大新上院」不完全统计,2022年像骄成超声、联影智能这样的新上市交大系企业共22家。其中,国内A股上市16家,大部分为硬科技企业。(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1日。)
若将「上海交大」看作是一个省,则其2022年上市企业数量仅次于广东、江苏、浙江、北京、上海,居于全国「第六位」。
2022,纵然有起起伏伏,交大创业人依旧在踉跄间坚毅前行,越过山丘,追逐属于自己的荣光。
“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在创业路上,总有勤勉奋进的交大人敢于逆势而上,勇往直前。
2022年,在上市企业数量上,交大创业者们又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交大系企业定义:实控人为个人,且创始人、董事长或总裁,毕业于上海交大)
值得注意的是,乘着科创东风,最近几年,交大系上市公司数量正迎来井喷。
在2018年前,交大系国内上市公司数量仅为36家。但在短短5年时间,交大系上市公司开始倍增。而最近2年交大上市的数据更是扶摇直上,2021年增加15家,2022年更是一举增加16家上市公司。
对交大人来说,2022的“寒冬”阻挡不了硬科技的脚步,机会往往就藏在困境里。
以宁德时代为例,在刚发布的2022年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净利润将达291亿元至315亿元,同比增长82.7%至97.7%,单季度盈利首次突破百亿,这就是宁王的实力。
逆势增长的不仅是宁德时代,迈瑞医疗、联影医疗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出现20%左右的增长;新近上市的骄成超声,去年前三季度更实现了80%的利润增长。短短5年时间,一批交大系优秀企业,如宁德时代、迈瑞医疗、柏楚电子、锦浪科技、芯原股份、联影医疗等纷纷上市,“交大系”更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
在市值方面,创业板市值前三为宁德时代、迈瑞医疗、东方财富,科创板市值前三为晶科能源、天合光能、联影医疗,6家企业,交大系企业就占据了四席(宁德时代、迈瑞医疗、东方财富、联影医疗),颇有“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的豪气。
校友是大学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学校实力的体现,交大系上市公司已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生力军。更值得欣喜的是,「交大创业帮」生力军源源不断,仅最近一个月内,又有4家交大系企业上市又有新进展。
上海交大1997届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本科校友陈宁,他创办的云天励飞科创板IPO注册申请获证监会同意批复;硕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专业的朱缨担任总裁的碧兴物联科创版上市首发通过;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校友赵奂创办的康希通信科创板IPO获受理;上海交通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王永泉博士,创办的司南导航,科创板IPO审核获上交所恢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交大系已进入到上市流程的还有:联合水务、第四范式、思必驰、凯盛融英、禾赛科技、博动医疗、赛特威尔、诺康达、容汇锂业、三态股份、英华特、树根互联、安乃达、索迪龙、福尔达、锐成芯微、治臻股份等。
「半个创投圈,都是上海交大人」,源于上海交大的一批科技创业企业,正与上海交大投资界校友联手,在多个「硬科技」领域实现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深度融合,促进多项技术创新取得突破。
22家新上市公司,仅是交大创业人笃行致远、砥砺前行的小小代表。正如林忠钦校长在2022年毕业典礼上所指出的,“走出交大,就要勇担使命”“惟立大志,方成大器”。交大创业人将持续坚守“硬科技”为创业底色,为中国的经济转型之战,在勇攀高峰中实现人生价值 。
一家初创企业要想成长为估值10亿美元的独角兽,要穿越多少千险万阻?数据表明,只有万分之五的创业企业有机会成为独角兽企业。
如何提升独角兽公司的成功率,这是个世界难题。
而交大也在努力进行探索,下力气打通产学研环节。目前,上海交大推出了天工计划(科学家创业扶持计划)、上海交大C计划:链接科研成果、创业人才与资本,以高校母基金为纽带,联合投资机构和企业,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未来,人们有望在上市公司及独角兽名单中看到交大更为出色的成绩。
新时代青睐硬科技的创业者,据「交大新上院」统计,2022年有24家交大系企业获得新一轮融资或市场估值超过10亿美金,成为新晋独角兽;又有25家企业在2022年融资超亿,晋升为准独角兽,其中大部分是硬科技企业。
「交大新上院」认为,能否成为独角兽,赛道选择很重要。赛道选择首先要符合国家的整体政策导向要求和社会需求,也就是方向要对。2022年新晋成为(准)独角兽的49家交大系企业,绝大多数都坚守在“硬科技”赛道。
独角兽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代名词。市场给予的高估值,是基于其创新技术和市场领先地位,给出的合理预测。而独角兽企业在获得投资之后,需要不断地增加科技创新的投入,获得高成长,才能更好地支撑合理的估值水平。
同时,独角兽们也需要将科技创新转化为市场认可,获得持续收入。单纯烧钱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何构建合理的商业模式,让自身在科技创新上积累的优势体现在市场化商业化上,是独角兽企业需要不断思考的。
「交大新上院」发现,在这些交大系独角兽的背后,不乏交大创业创投人的支持,如红杉、君联、软银、金沙江、源码、明势、耀途、宁德时代、米哈游等均有助力,交大的创业创投生态正不断得到激活,资本推动创新概念高效验证,持续提升科技投资专业化水平,为更多敢闯敢试的企业保驾护航,让更多“幼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在创投圈,素有“半个创投圈,都是上海交大人”的说法,而在独角兽中,也不乏交大系的身影,有些还是成建制的出现,如新能源中的“交大系”(氢晨科技、唐锋能源、治臻股份、美克生能源、钠创新能源)、机器人领域中的“交大系”(节卡机器人、云鲸智能、非夕科技),医疗领域中的“交大系”(傅利叶智能、景昱医疗、术锐技术、沈德医疗、乐纯生物)、人工智能领域的交大系(第四范式、云从科技、来也科技)、自动驾驶中的“交大系”(福瑞泰克、黑芝麻智能、酷哇机器人、禾赛)、半导体中的“交大系”(壁仞科技、芯启源、沐曦、景略半导体)等。
而与往常相比,2022年交大创业帮最大变化或是:更多科学家躬身入局,交大(准)独角兽们开始逐渐出现了科技成果转化与科学家的身影。
能量奇点完成近4亿元首轮融资,由米哈游和蔚来资本共同领投,能量奇点联合创始人李柱永为上海交大电气工程系副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曾指出,高水平大学应当通过加快建设创新型大学,将自身的办学使命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机融合,创造新的发展动能与优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而现在“交大创业帮”宏伟版图背后,正是源于上海交大从1896年创校以来的漫长历史积淀、是理工农医文多学科平台等教授老师的谆谆教诲。
饮水思源,是交大创业人永恒的情怀。
2022,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校园的平静,给交大人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在「抗疫」期间,上海交大的创业者、投资人校友纷纷为母校「雪中送炭」,这是心系母校、感恩母校的实际行动,更是秉承「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校训精神、以大爱情怀彰显责任与担当的善行义举。
天南海北的交大创业者及校友企业,在获悉母校疫情防控压力骤增,第一时间捐款捐物,源源不断的物资,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
如今,疫情已翻篇,相信交大创业人定将在不久后,再聚思源湖畔、仰思坪上,重温难忘的校园时光。
校友是大学最杰出的产品、最得意的佳作、最自豪的财富。而在上海交大,2022年,交大创业人成功后在适当时候回馈母校,履行社会责任,也渐成趋势。
校董、1992级本科校友、睿远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陈光明捐资1亿元,设立上海交通大学“睿远科技大奖”。
2022年,“交大创业帮”有的排队去敲钟了,有的晋升为独角兽......
而你过得还好吗?
「交大新上院」想说,创业的道路满是荆棘,但对真正的创业者来说,哪怕99%概率会失败,仍选择坚持那1% ;哪怕成为独角兽的概率只有万分之5,也会坚持走下去。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唯有努力是实现理想的路径。时代绝不会辜负真正的奋斗者。
2023年,「交大新上院」将持续关注“硬科技”领域的校友创新创业与科技成果转化,通过“交大C计划”与“天工计划”等,不断加大对交大创业生态的支持力度,构建资本与交大创业者、科技成果间的桥梁,并将始终陪伴创业创投者的身旁,为他们的拼搏奋斗加油助力,为他们的荣耀和成就鼓掌喝彩!
祝交大创业者们兔年大吉,大展宏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