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对芯片的需求持续升高,许多国家都把“造芯”当做自己的竞争力体现与核心攻克对象,甚至愿意在未来几年里投入更多的半导体研究、设计和制造,就是为了确保自己能跟得上这一波芯片创新!目前,半导体产业的全球化仍受到疫情的挑战,可能因为区域性的停产而影响进度。但这并不妨碍半导体市场的火热。在2022年,更多的新工厂、新研究将陆续展开了。与此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在把控2023年后半导体产能过剩所引发的危险。


一场全球性氪金游戏正在打响
高通总裁表示,目前芯片市场仍是需大于供,可能得到明年才能得到缓和。可以看出,目前新一轮的芯片短缺,已经影响到了汽车、手机等电子中断行业。有部分汽车生产因为芯片供应短缺而面临中断的风险。通用、福特、丰田这些车企都宣布过减产或停产。而国产新能源也因为缺芯的原因导致价格大幅上涨。目前,芯片企业已经着手出资让代工厂帮忙扩产,借此提高自己的产量。向台积电、中芯国际、三星这些代工企业的产能都是饱满的。而头部的芯片供应商和代工厂都准备投资上千亿元人民币来扩建芯片产能,建设晶圆生产线。中芯国际宣布投资500亿元人民币在北京建厂。而三星也把非内存芯片投资计划提高到1510亿美元。

中国半导体业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美欧“造芯潮”打响,英特尔、高通、AMD这些“芯巨头”都着手投资扩产,巩固自身地位。而中国也在突破“造不如买”这一思想惯势。虽然美国近些年对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限制措施,来限制中国企业在半导体领域的发展。而中国半导体行业也将这种紧迫感转化成更高的投资动力。中芯国际在北京、上海等全国五个地方布局建厂,投资额达到760亿元,同时对外宣布,继续投资研究40nm等成熟制程的扩产。而阿里巴巴、腾讯等19位股东花超过上百亿元投资集成电路“睿力集成”,打造的存储芯片产品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