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基金 » 公募 » 正文

个人养老金推出、REITs成新宠、薪酬改革……2022年公募基金十大新闻,你了解多少?

作者:每日经济新闻 来源: 头条号 18101/28

每经记者:黄小聪 每经编辑:赵云对很多行业来说,即将过去的2022年充满了挑战,基金行业也是如此。全年整体赚钱效应并不明显,甚至一些被视为稳健理财的产品,还经历了比较明显的阶段性波动。不过,如果回顾基金行业在2022年的发展,还是可以看到多

标签:

每经记者:黄小聪 每经编辑:赵云

对很多行业来说,即将过去的2022年充满了挑战,基金行业也是如此。全年整体赚钱效应并不明显,甚至一些被视为稳健理财的产品,还经历了比较明显的阶段性波动。

不过,如果回顾基金行业在2022年的发展,还是可以看到多个方面都往前迈进了一大步,甚至是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比如养老目标基金入围个人养老金投资目录,基金数量突破1万只等。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2022年公募基金的十大新闻。

1、个人养老金推出,养老目标基金入围目录

犹记得11月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对参加流程、信息报送和管理、资金账户管理、机构与产品管理等进行详细的规定。

到了11月2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公布个人养老金先行城市的通知》,公布了36个先行城市(地区)名单,个人养老金制度开始在先行城市(地区)实施。

在先行城市公布之后,多家银行纷纷上线个人养老金专区,个人养老金账户开始可以直接在线开立,而多家基金公司也都纷纷公告,自2022年11月28日起开放养老目标基金Y类基金份额的申购及定投业务。

此外,根据证监会披露的《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首批共有129只公募基金入围,全部都是养老目标基金,在正式开售之后,部分投资者在首日就直接用完了2022年1.2万元的税延额度。

个人养老金的推出,以及养老目标基金入围投资目录,无疑是公募基金行业2022年最为重磅的事件,其关乎着每个人的养老规划以及我国养老第三支柱的完善,意义深远。

2、《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

2022年4月26日,《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其中指出公募基金行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行业规模快速增长,产品结构持续优化,规范水平稳步提升,财富效应逐步显现,行业实力显著增强。但与此同时,行业仍存在专业能力适配性不够、文化建设薄弱、结构不平衡等问题。

《意见》指出,站在新发展阶段,要紧紧围绕促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进一步坚定深化改革,扎实推动监管转型,加快构建公募基金行业新发展格局。

《意见》还具体提出了多项要求,包括了积极培育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全面强化专业能力建设、着力打造行业良好发展生态、不断提升监管转型效能,而其中在每项要求中,还有多点更具体的要求,比如要支持差异化发展、壮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队伍、着力提升投研核心能力、提高中长期资金占比等。

《意见》的发布,引起业内热议。多家基金公司也纷纷表示,作为公募基金行业的一分子,将承担好公募基金的历史使命,在服务居民财富增长、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3、公募基金产品数量突破1万只,规模突破27万亿元

根据中基协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公募基金的总数量达到了10010只,历史性地突破了1万只。

公募基金从无到有,从有到实现1万只的突破,用了约24年的时间,尤其是近几年公募基金的发展尤为迅猛,回看2018年6月末时,公募基金的产品数量还只有5289只,相当于在约4年的时间中,产品数量实现了近一倍的增长。

而在产品数量实现万只的突破时,公募基金的管理规模也在不断创出新高,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底,公募基金的总规模突破了27万亿元,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同样回看4年前的水平,2018年7月底时,公募基金的管理规模约为13.8万亿元,也是相当于用了4年时间,就实现了将近一倍的管理规模增长。

4、基金公司掀起多轮“自购潮”

回看今年的A股和港股市场,虽然也存在着阶段性的机会,但是整体还是震荡向下,尤其在今年前4个月,以及9月至10月时,市场调整尤为明显。

而在这些市场调整比较剧烈的阶段,基金公司掀起了多轮的“自购潮”。根据记者的不完全统计显示,自1月27日之后的两周时间左右,有31家基金公司宣布自购,合计金额超过18亿元。

到了3月份时,睿远基金、易方达基金、中欧基金、天弘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又发起自购,累计自购金额超过了6亿元。

进入10月份,据记者不完全统计,10月17日之后,15家公募基金自购14.9亿元,3家券商资管自购2.2亿元,总自购规模超17亿元。

而根据choice金融终端最新统计,今年以来,基金公司的累计自购规模已经超过了68亿元。

除了自购,在上半年,“定投跟团”、“定投直播”也火了一把,基金经理密集晒个人“定投计划”,第三方平台也对定投专区进行了改版。

5、基金公司抗疫

3月份时,上海因为疫情实行封控,这对于主要分布在浦江两岸的基金公司来说,如何保证投资、交易、IT、运营、风控等部门的正常运转是个挑战。

彼时各家基金公司制定了不同的抗疫工作准备,比如有的实行轮岗制,有的实行AB岗,有的则是一批人驻扎公司长达1个多月。

而在各项业务的应对准备上,比如交易方面,有的公司会提前演练各类交易类型,确保不同办公地的交易员覆盖全部交易品种,有的基金公司还会根据疫情管控政策进行情景推演,明确交易、营运、风控双职场办公落地保障措施,以及居家办公场景下合规开展业务的各项需求,前置采购、调试、模拟演练等工作。

另外,在近期相关政策放开之后,北上广深的多家基金公司同样也是进行了多方面的准备,比如同样也有实行AB岗等,确保能够应对投资、交易等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转。

6、薪酬改革:基金公司核心人员与公司利益、投资者利益进一步绑定

今年6月份,中基协公告,为规范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行为,健全长效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基金管理公司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制定了《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指引》明确指出,薪酬包括四个部分:基本薪酬、绩效薪酬、福利和津补贴和中长期激励。

《指引》中提及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建立实施绩效薪酬递延支付制度,明确适用人员范围、期限和比例等。绩效薪酬的递延支付期限、递延支付额度应当与基金份额持有人长期利益、业务风险情况保持一致,递延支付期限不少于3年,递延支付速度应当不快于等分比例。

此外,绩效薪酬递延支付制度适用人员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董事长、高级管理人员、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分支机构负责人和核心业务人员。其中,高级管理人员、基金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递延支付的金额原则上不少于40%。

《指引》还指出,高级管理人员、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应当将不少于当年绩效薪酬的20%购买本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其中购买权益类基金不得低于50%,但是公司无权益类基金等情形除外。

记者注意到,此次薪酬改革主要加强了基金公司核心人员与公司利益、投资者利益的绑定。

7、制度创新、新品填补空白

2022年的基金行业,也出现一些制度上、交易上的创新,以及多个新产品填补了行业的空白。

今年5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原则同意两地交易所将符合条件的ETF纳入互联互通。ETF纳入互联互通后,内地和香港投资者可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和ETF基金份额。

而在新产品方面,今年4月,嘉实基金、华安基金等拿到上证科创板新一代信息技术ETF,该ETF主要跟踪的是科创信息指数,该指数是科创板首只行业指数,也是继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之后,又一个表征科创板市场的重要指数。

7月份,多只政金债ETF获批,据悉,政金债是由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发行,中央财政担保,被称为“准国债”。业内人士指出,次政金债ETF的获批,填补了行业空白,丰富了交易所场内较低风险产品序列。

在7月前后,医药细分赛道也有多个新品出现。其中华泰柏瑞、国泰基金、富国基金分别有1只疫苗主题的ETF获批。华泰柏瑞、银华基金、汇添富基金、鹏华基金还分别有1只中药ETF获批。

11月份,首批8只北证50成份指数基金获批,这些基金主要跟踪北证50指数,该指数也是全市场首只表征北交所整体走势的重要宽基指数。

8、REITs、同业存单基金成稳健理财新宠

今年在权益市场的不断调整中,有两类产品获得了低风险投资者的偏爱,成为了稳健理财的新宠,一类是公募REITs,一类是同业存单基金。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5日,今年新成立的公募REITs产品多达13只,发行成立的规模达420亿元,而这还是在首发限制规模的情况下所取得,部分产品在发行时的认购金额超过了千亿元,公众发售配售比例甚至低于1%。此外,在上市之后,公募REITs依然持续受到追捧,短期内也曾出现较大涨幅。

除了新产品保持高热度,公募REITs还开始进入到扩募阶段,7月份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做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新购入项目申报推荐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规定新购入项目的不动产评估净值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不再参照首次发行时原则上不低于10亿元的相关要求执行。

随后首批五家公募纷纷发布拟申请基础设施REITs扩募并新购入基础设施项目等公告,扩募标的涵盖了产业园区、仓储物流,以及清洁能源等资产。

同业存单基金自从去年出现之后,今年可以说是遍地开花,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5日,全市场共有46只同业存单基金已经成立,其中40只是在今年成立,规模达到了1648亿元,而如果加上去年成立的6只,总规模已经接近2000亿元。

9、知名高管、明星基金经理或跳槽或奔私

2022年,基金经理、高管离职的情况同样也在发生。

但其中也有不太一样的地方,随着外资基金公司的纷纷获批,有的高管开始奔向这些新成立的公司,比如原华宝基金总经理黄小薏,跳槽到富达国际任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此外,多位明星基金经理离职,有的同样也是转战新基金公司,比如原农银汇理的赵诣,跳槽到泉果基金,并担任泉果基金首只公募产品的基金经理。

当然,明星基金经理离职也有奔私的老套路,比如原中欧基金的基金经理周应波,奔私后设立了上海运舟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原易方达基金经理林森,奔私后加盟上海勤辰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该公司还有原华安基金崔莹。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明星基金经理的离职引起了业内热议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比如原华安基金的基金经理张亮,以及原工银瑞信的基金经理袁芳,这些基金经理从离职前就已经在业内有多种猜测,不过离职后还未有进一步的动向。

10、行业监管进一步加强,剑指多项行业问题

5月,在下发的《机构监管情况通报》中,记者注意到,监管主要聚焦优化公募基金注册机制,并在基金产品注册中依法区分实施鼓励性、审慎性和限制性措施。

其中对存在6种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在法定注册期限内采取暂停适用快速注册机制、审慎评估、现场核查等审慎性措施,这6种情形包括了管理能力弱、长期投资理念弱、定价能力弱、服务投资者能力弱、开发能力弱、声誉风险管理能力弱。

7月,在又一期的《机构监管情况通报》中,监管指出部分基金管理人存在风格库内控管理缺失、指数产品设计把关不严等问题,以及部分基金托管人存在基金投资风格监督不尽责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监管提出多项具体要求,比如基金管理人应当全面从严加强基金产品命名规范,禁止“蹭热点”“炒噱头”;产品名称明确显示投资方向、主题的,应当在基金合同中明确清晰约定方向、主题所涉风格特征、行业范围和选股标准,且所涉行业应当与主题具有直接相关性,慎用“未来”“可能”“间接”等含糊表述。

此外,因在基金销售中出现各种违约现象,多家基金销售机构也都被监管处以责令改正等行政监管措施。

每日经济新闻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热门推荐

2022年公募基金行业年度报告:来年依旧迎花开

来源:头条号 作者:每日经济新闻02/21 18:01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