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袁园 每经编辑:廖丹10月28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22中国金融发展论坛暨第13届金鼎奖颁奖礼”在线上拉开帷幕。在金融ESG分论坛上,一场来自银行、保险和财富管理领域代表的圆桌对话围绕“践行ESG价值成长新风口新路径”热烈展开。企业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在ESG产业处在难得的历史机遇期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将ESG理念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主动选择。金融机构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不仅直接影响着经济建设的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社会发展的状况。因此,金融机构如何践行ESG理念、强化ESG信息披露,将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那么,金融机构是如何看待ESG的?在践行ESG的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绩?未来又将从哪些方面去践行ESG?在此次圆桌对话中,与会嘉宾给出了答案。
金融机构对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ESG是近年兴起的企业管理和金融投资的重要理念,倡导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等多维度均衡发展。”阳光保险集团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助理海霞表示,对于金融机构而言,ESG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一种投资策略,也为金融企业践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指南与工具。江苏银行绿色金融部总经理董善宁认为,对金融机构来说,关注企业ESG方面的信息,有助于金融机构优化其资产结构,提升资产质量,完善金融机构的产品服务体系。另一方面,ESG还能有效地规避企业相关的环境与社会风险,帮助金融机构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可见,ESG对于金融机构的意义十分重大。海银财富联席总裁麻保平认为,作为经济融通枢纽,金融机构对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ESG及可持续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议金融机构要提升ESG转型的战略地位,制定具体、可量化的目标。据悉,海银财富、阳光保险、陆金所控股和江苏银行均在ESG方面十分重视,并将其纳入战略发展目标中。例如海银财富成立了专门的ESG领导委员会指导具体工作,从绿色投资、节能减排、公益实践、客户服务、员工关怀等多方面创造长期价值;阳光保险在公司董事会下设ESG委员会,规划并推动公司ESG发展。“金融企业提升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除了可以从金融的本质出发,还可以从经济面扩大到社会、自然环境中,用金融的力量驱动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陆金所控股品牌公关部总经理、平安碳中和绿色金融发展慈善信托理事程瑞表示,陆金所控股践行“金融+ESG”的模式,融合16年服务小微的专业优势到环境、社会、管治等更广泛的议题,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不过,与会嘉宾也认为,ESG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金融机构在践行ESG时,除履行好社会责任,完善公司治理,强化企业风险管控外,还需要在业务模式、信息披露等方面下功夫。
结合业务特点做好绿色金融市场服务商
在践行ESG的过程中,金融机构也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形成了一套熟练的业务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陆金所控股为例,其主要聚焦小微企业主的金融需求,通过产品创新与专业合作两方面,积极贡献金融力量。在金融机构擅长的领域创新找出突破点,在不擅长的领域通过专业合作实现多方共赢。陆金所控股旗下的平安普惠创新开拓了面向新能源车车主的优惠借款服务,从2021年4月开始逐步覆盖到目前13个主要新能源汽车品牌,满足新能源车车主的融资需求。截至目前,陆金所控股已累计为新能源车车主提供优惠借款超10亿元。不同于陆金所控股的普惠角色,在绿色金融市场上,保险企业主要承担风险保障者和资金提供者两个角色,因此保险机构的ESG实践也多和这两个项目相关。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保险业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助推绿色发展蓝皮书》统计,2018-2020年,绿色保险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保额年均增长23.43%,赔付金额年均增长28.77%。阳光保险作为大型保险集团,在这两个方面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为2.2万次企业及个人提供绿色保险服务,风险保障金累计达3800亿元,累计提供赔款支持1.17亿元;截至2021年末,阳光保险参与可持续投资余额超过384亿元。银行方面,针对信贷客户,江苏银行开发了自己的ESG指标体系,并在近年来不断对其迭代优化。目前,江苏银行已将ESG评级方法应用到产品创新当中,并在徐州落地了挂钩ESG的贷款等。而ESG作为企业的非财务指标,江苏银行还将其作为设置差异化融资政策的一项参考。
期待统一标准体系和相关激励措施落地
虽然金融机构在践行ESG和绿色金融方面各有特色,但是绿色金融毕竟还处于初级阶段,仍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在开展绿色金融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小微企业主体目前较难找到合适的标准来划定是否归属为绿色产业。”程瑞表示,小微企业自身业务发展的随意性较强,同时存在跨行业经营等现象,如何去识别它是否属于绿色产业并给予专属支持,也是现在面临的现实问题。此外,面向目前需求量比较大的高效应用、绿色转型等领域,随着绿色生活、绿色发展的逐步推广与普及,也衍生了一些新产业的融资需求。陆金所控股遇到的困难并非个例,在实践过程中,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海霞表示,绿色保险是一个较新的概念,目前学界、业界并未形成统一的定义范畴,各家险企发展绿色保险主要还是沿着已有业务模式来发展,缺乏前瞻性。董善宁对此也持相同看法。其表示,绿色信贷的相关标准和体系建设相对完善,但是转型金融的标准目前却还没出来,这导致金融机构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金融作为强监管的行业,亟待出台相关标准。“金融机构在参与构建绿色金融市场的过程中存在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董善宁表示,其一是标准落后于金融实践,上述的转型金融就是较为典型的案例;其二是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的数据可获得性较差,很多企业并无相关的数据可供金融机构参考;其三是相应的激励措施较弱,导致金融机构参与绿色金融的内生动力不足。基于此,与会嘉宾建议加强ESG相关法律和标准建设。“首先,健全推进绿色金融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为利用金融手段促进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同时有效控制资本的消极作用,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麻保平从六大方面给出了建议,其次,完善环保和金融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共享机制。金融部门能获得及时和有效的企业环保信息,是绿色金融开展的前提;第三,在绿色金融融资体系中引入ESG因素,推进建立绿色金融实施的有效标准体系;第四,设计并完善企业的环境会计制度;第五,加强国际的交流和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第六,鼓励加快绿色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和推出。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