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消息,告别春节假期,A股兔年有望迎来“开门红”,集微网梳理了半导体材料、智能手机、车规级MCU等市场的发展态势及未来展望,为行业人士提供参考。在半导体产业链中,材料位于制造环节上游,和设备一起构成了制造环节的核心上游供应链。目前,国内半导体材料目前仍以中低端为主,高端材料仍然被海外厂商所把控,因此,国产替代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车规MCU方面,在新能源汽车高度增长的带动下,市场需求持续旺盛。截至2022年12月,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恩智浦、安森美、英飞凌等企业的汽车料号缺货仍普遍存在,恩智浦等企业或将开启新一轮的涨价潮。相对于车规级MCU市场需求火热,智能手机市场俨然是另一番景象。疯狂的备货碰上不利的外部局势,使得手机厂商们在2022年历经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去库存压力。展望未来,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三年手机市场仍处于静默期。半导体材料国产化进程提速近年来,受益于消费电子、5G、汽车电子等需求拉动,行业规模呈上升趋势,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呈现波动并整体向上的态势。根据SEMI统计,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在2021年创历史新高,达到643亿美元,该机构预计2022年将达到698亿美元,同比增长8.6%,预计2023年将超过700亿美元。具体来看,2021年全球半导体分材料市场占比中硅片占比最高,达到35%;其次是电子特气,占比14%;光掩模排名第三,占比13%;光刻胶及光刻胶配套化学品占比均为7%,CMP抛光材料占比则为6%;溅射靶材为3%。其中,国内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为266.4亿美元,占比41.4%,是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最高的国家。在中低端领域,国产化进程已经卓有成效,国产化率也逐年攀升。2021年中国半导体晶圆制造材料的整体国产化率为20%-30%,其中电子特气、靶材国产化率约为30-40%;硅片、湿电子化学品、CMP耗材总体国产化率约在20-30%。然而,当前国内半导体材料产业和海外巨头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在中高端领域。例如:较高端的12寸硅片国产化率不足5%;光掩模、光刻胶国产化率约在10%以下,EUV光刻胶等高端细分领域,国产化率近乎为零。半导体材料作为芯片制造的重要上游支撑,而国内产品偏中低端,高端制程领域依然被外资厂商主导,因此,国产替代需求极为迫切。近年来,随着下游需求的增长,以及美国对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限制,国内晶圆厂纷纷增资扩产以应对。据统计,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士兰微、华润微、粤芯半导体等均宣布了扩产计划;不久前,增芯科技12英寸晶圆厂也正式动工。晶圆厂新建阶段将带动半导体设备需求景气度高涨,而在晶圆厂投产后,随着产能利用率和良率不断爬坡,将会带动半导体材料开始逐步放量,在供应链安全的背景下,国产半导体材料或将开始逐步放量。国产车规级MCU崛起正当时随着汽车电子化的持续发展,车用MCU的市场规模正在持续扩大。据IC insights数据显示,至2026年,全球车规级MCU的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10亿美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市场,对车规级MCU的需求更为旺盛,不过由于车规级MCU门槛较高,国产化率并不高,公开资料显示,全球车用MCU的主要供应商为瑞萨电子、恩智浦、英飞凌、德州仪器、微芯科技、意法半导体等国际大厂,市场占有率合计超95%,国内市场同样如此,国产化率不足5%。目前,受疫情影响引发的全球汽车芯片短缺已持续了2年多,导致车用MCU一芯难求。截至2022年12月,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恩智浦、安森美、英飞凌等企业的汽车料号缺货仍普遍存在,恩智浦等企业或将开启新一轮的涨价潮。业内多家机构分析认为,车规级MCU缺货现状或将持续到2024年,给本土企业继续留足成长周期。另一方面,由于国内企业在消费类领域陷入内卷,去库存压力下,本土企业也更有动力发力车规级高端市场,中颖电子董事长傅启明曾向集微网表示,“新能源汽车是半导体未来10年非常重要的平台,半导体厂商都会把新能源汽车作为发展焦点,这大概是可以想象的。”瑞萨公司执行副总裁Sailesh Chittipeddi也表示,MCU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新冠肺炎改变了很多事情,终端客户与原始设备制造商之间的透明度发生了变化。”车规级MCU缺货涨价,不仅让主机厂成本上升,更重要的是,部分企业因没有足够的芯片导致汽车减产,因此,终端用户期望建立更安全的芯片供应链体系,其中上汽集团已经明确了MCU芯片的国产化策略,其他主机厂也越来越多地采用本土车规级MCU,终端用户的改变,也增强了本土MCU企业进军高端市场的信心。受益于此,国内涌现出了兆易创新、国芯科技、比亚迪半导、四维图新(杰发科技)、芯海科技、中颖电子、紫光国微、复旦微电等一批车规级MCU企业,并于2022年推出了多款新产品。既有适用于风扇、空调、雨刷、天窗、车窗、低阶仪表盘、集线盒、座椅、门控模块的8位MCU,也有匹配引擎、齿轮与离合器、电子式涡轮系统、悬吊系统、动力方向盘、扭力分散、电子刹车的16位MCU,同样不乏聚焦仪表板、车身、多媒体信息系统、引擎控制、安全系统及动力系统的32位MCU。伴随汽车电子化加速,叠加仍在持续的车规级MCU缺货潮,将继续给本土企业营造发展窗口期,车规级MCU国产替代潮也将加速上演。手机市场阵痛期持续2021年整个手机市场被缺芯所困扰。从手机SoC到电源管理IC、屏幕驱动IC、CMOS图像传感器等等,几乎无一幸免。有了缺芯的教训,加上各家2022年争夺市场的计划,安卓各大手机厂商加大了2022年的备货,然而乐观的背后,一场危机正悄然来临。不过,2022年第一季度,手机品牌厂商们便遭遇到了全球手机出货下滑的压力。面临这一出乎意料的情形,安卓手机厂商均开始了削减订单的动作。2022年5月份,郭明錤表示,累计至今年中国大陆手机品牌厂已砍手机订单2.7亿台。随后,三星更是在今年6月份一暂停对外采购零部件,并不断下调智能手机出货预期,从最初的3.34亿部到今年年中的3亿部,再到8月份的2.6亿部。相对而言,手机上游供应商更为煎熬。首先,乐观的市场评估,让不少厂商已着手扩产等事项,当市场需求大幅缩减时,为了争抢订单,手机上游供应商因此陷入激烈的价格战之中,如今产品毛利率下滑压力俨然已成为它们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其次,订单的减少,使得手机上游厂商们的产线稼动率狂跌。早前有手机产业链人士与集微网沟通时,对方直言,由于订单减少,很多工厂产线呈现“黑压压”一片的场景,为了有效控制成本,多家厂商产线稼动率狂跌,有的更是将生产线工人的工作日从每周7天调整到5天,甚至是4天,有厂商多次实施放假措施。当然,订单的减少,也使得多家厂商出现裁员,甚至是亏损的情况。值得一提的是,集微网还发现,不少手机相关从业者已转型至其它领域,例如AIOT、汽车产业等便成为转型的重要方向。整体来看,对于智能手机从业者而言,它们正处于一个难熬的“阵痛期”。展望明年,有业内人士更是颇为悲观地谈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手机创新乏力,订单也并不明朗,这是颇为不乐观的信号,因此明年会更为艰难。有业内人士更是指出,未来三年手机市场仍处于静默期。由此不难看出,今年或许还不是最难的时间点,而所谓的阵痛期还将持续。
一周概念股:半导体材料国产化进程提速,国产车规级MCU正当时
作者:爱集微APP 来源: 头条号 46401/30
集微网消息,告别春节假期,A股兔年有望迎来“开门红”,集微网梳理了半导体材料、智能手机、车规级MCU等市场的发展态势及未来展望,为行业人士提供参考。在半导体产业链中,材料位于制造环节上游,和设备一起构成了制造环节的核心上游供应链。目前,国内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