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时候股票和债券之间,存在着跷跷板效应。但现在太多人用这个“跷跷板”效应来解读债券市场了,导致许多误解。过度解读后,从短期到长期,甚至从日内走势中寻找股债负相关走势的蛛丝马迹;研究的越深入,错误来的越离谱。看到这些分析后,不少理财客户和债基投资人,对股票的上涨开始有了深深的惧意:
甚至开始推演沪指冲上4000点的时候,债市将受到何种冲击。
这种担忧是必要的吗?其实如果列举十个影响债市的因素,股债跷跷板会是其中之一。但它从来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我们要思考,“为什么说股债之间有着跷跷板效应,而不说股债之间有着“负相关”。那是因为它们之间的关系,构不成数学上的相关性。所以,我们用形象的词语来描述一个现象,可以用它来辅助理解市场,但同时也要明白,它不科学。
2022年,美股美债齐跌
美国金融市场比较完善,很多市场波动的现象在美国金融市场也都有体现。2022年一整年,美国股市、债市一起下跌,完全没有体现出股债之间的跷跷板现象。
标普500指数2022年跌了19.44%,投资级公司债ETF基金2022年跌了20.44%,两者之间走势趋同。这是因为影响2022年美国资本市场的主要因素是美联储加息。2021年末,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为1.52%;2022年10月末,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最高达到4.25%。无风险收益的大幅提升,成为压制美股、美债的因素。
我们用2022年的美股、美债趋同走势举例,是要说明:某个时期,股债可以完全不存在跷跷板效应。
2022年11月,国内股债之间的跷跷板
国内股债之间,近期发生跷跷板效应最明显的是2022年11月。2022年11月14日,周一,中债-总全价指数跌了0.6%,可以算的上暴跌。债市暴跌前,正好是股票市场突破的时候。2022年11月11日,周五,沪指涨1.69%、恒生指数涨7.74%、恒生科技指数涨10.05%。
恒指、恒生科技指数的暴涨,经过一个周末的信息发酵,引发了下个交易日债券市场的大跌,也是债市两轮大跌的开端。2022年11月中旬这次股债之间的跷跷板特别明显,其中资金流动和预期转变简单、明了。2022年股票市场走势太差,导致很多资金离开进入了债市;当股票市场有突破迹象的时候,这部分资金势必回流,跷跷板效应也就来了。
股票市场最开始突破的时候,吸引了最多的债市资金。随后两个市场之间的资金流动,就没有那么剧烈了。当牛市末期的时候,还会有两个市场之间资金剧烈的流动,但说实话,我们离股票牛市末期太远了。难道,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不能一起表现好吗?
股票好了,一定利空债市?
股票好了,利空债市;股票不好,利多债市;这是存量博弈思维,是市场某段时间的表现,而不是市场一直以来的规律。市场为什么陷入存量博弈中,很可能就是因为股票市场的疲软,因为股票市场基本上代表了资本市场情绪。2022年全年,全国人民币存款额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
如果股票市场迎来突破,这部分超额储蓄资金会借助各种渠道进入市场,成为增量资金。届时,不仅股市、债市也将受益。现在理财管理人也在探索,增加部分权益市场投资,比如5%-20%左右的资金投资股票;债券基金中,二级债基、混合型基金等,也都是既可以投资债市也可以投资股市。股市真好起来,它们的净值也会好起来,能吸引更多投资,最终资金不仅流向股市,也流向债市。
如果股票市场好到能吸引增量资金,债市也将受益;如果股票市场没好到能吸引增量资金的程度,对债市的影响也不会太大。你看,没必要担忧股票市场起来后,债市会受到压制。
总结
股债之间的跷跷板,有时候明显一些,有时候不明显,有时候甚至股债之间走势趋同。它是现象,偶尔发生;不是规律,不能用来预判。如果写债市分析报告,结尾的时候风险提示说一句“股票市场超预期带来债市风险”,是很正常的。其他时候,还是不要滥用的好。股票牛市进行地如火如荼的时候,我希望大家想起“股债跷跷板”这个现象,在股票牛市的时候,买一点安稳的债券。因为牛市总会结束,记得多年前听到过一句话“牛市不买房,一轮又白忙”。
我的投资理念是“股债平衡”。债券牛起来,卖点换股票;股票牛起来,卖点换债券。有时候两者都走熊市,那时候就想“幸好债券有利息,幸好股票有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