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促使ESG不断壮大自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由新能源衍生出来的低碳金融产品亮点纷呈,一些绿色概念的公司把投融资目光瞄准低碳方向。对于投资者来说,除了重视上市公司业绩的表现之外,也越来越关注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情况。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证券”)研究院副院长解学成向记者介绍,银河证券研究院非常注重于绿色金融ESG的研究。公司专门成立了“碳中和”小组,包括建材、环保等行业。在研究方面,博士后工作站专门设立了一个ESG研究课题组,随着近几年工作的开展已经树立了较好品牌优势。另外,银河证券非常注重同国际组织共同推进ESG实践与研究,已经连续3年担任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绿色金融合作委员会的主任单位及学术支持单位,不断在服务实体经济及国家战略方面递交了一份份靓丽答卷。

ESG助力企业发展新疆作为我国矿产资源大省,目前已发现矿种152个,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87.9%,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种102个。富饶的矿产资源吸引一批大型能源、有色、冶金开采企业入驻新疆。伴随着新疆地区矿业企业的增多,如何规范企业开采,引导企业向着绿色可持续方面发展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近年来,新疆矿业联合会不断与国际ESG评级接轨,根据国内外金融市场、信誉机构等组织要求引入新的理念,鼓励矿业企业按照新的国际ESG标准做好企业发展。新疆矿业联合会秘书长张志敏在采访中表示,随着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采矿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进入了深度调整期,矿业企业需要重视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对自然环境和社会价值体现,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及指引,引导采矿行业的规范、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但是,我国矿业企业在践行国际ESG标准方面,缺乏总体政策规则、行业倡议及标准不足、发展不均衡等特点。需要有关组织积极与国际接轨,制定出台矿业ESG政策和标准,在此期间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他表示,起源于资本市场的ESG理念,将企业价值判断标准,转向了对企业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表现的评价,并促进了新估值模型的形成,同时将行业所面临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整合为更具系统性的议题结构,向矿业企业提供了一套非财务风险管理的思维。这意味着矿业企业正投入更多资源处理各项ESG问题,包括改进ESG指标的报告与披露,改变采矿作业方式,剥离或关闭不符合ESG标准的资产等。未能满足这类期望的企业,投资吸引力或将日益下降,将难以获得融资,税收负担也可能会因税法的改变而加重。面对ESG标准所带来的挑战,近年来不乏一些优秀的矿业公司先行一步,将ESG理念融入公司建设、生产、运营的全过程,促进价值链和行业可持续发展,并不断探索以低碳方式生产矿产品,推动矿业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助力项目所在地经济社会和民生发展。

我国大型矿企对标国际ESG评级表现不俗在国际矿业公司中,全球领先的钨、钴、铌、钼生产商和重要的铜生产商洛阳钼业在ESG评级方面不断深化治理体系,精细化治理模式、人性化治理方式,走在了世界前列,不但获得国际评级机构认可,也赢得了当地百姓的信赖。2021年8月,国际权威指数机构明晟(MSCI)将洛阳钼业的ESG评级从BBB级升至A级,与国际同行力拓、必和必拓、英美资源同级,领跑国内外矿业界。2022年5月,MSCI发布新的报告显示,洛阳钼业的ESG绩效继续保持为A级。经过分析,该公司在最新的ESG评级报告中,治理能力超过74%的全球同行;在环境领域,该公司的水管理、碳排放、生物多样性和废弃物管理均表现良好;在社会领域,社区关系和谐,不断提高着当地百姓的幸福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