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券商 » 正文

基金行业观察周报 | 券商资管最新公募管理规模出炉

作者:顾问云 来源: 头条号 117402/04

摘要基金行业观察周报| ①券商资管最新公募管理规模出炉:这4家券商高歌猛进,7人管理规模破百亿!②基金经理看好科技成长板块③超700只公募基金年内收益率超10%......10分钟带你聚焦行业热点,直击政策风向!要闻速读公募基金多路径践行社

标签:


摘要

基金行业观察周报| ①券商资管最新公募管理规模出炉:这4家券商高歌猛进,7人管理规模破百亿!②基金经理看好科技成长板块③超700只公募基金年内收益率超10%......10分钟带你聚焦行业热点,直击政策风向!


要闻速读

公募基金多路径践行社会责任

公募基金信息披露更透明

证监会:大力推进公募REITs常态化发行

开年多家私募领罚单 应切实提高市场违规成本

这一批新注册私募大有来头,首富、知名创投机构现身

"专业买手"FOF正在抛债投股,多只主动权益产品受到青睐

券商资管最新公募管理规模出炉:这4家券商高歌猛进,7人管理规模破百亿!

2023年看好这些机会!多家外商独资公募齐发声

公募商品基金去年全部收获正收益,豆粕ETF涨超62%

“顶流们”规模回暖,这类产品成吸金王

明星私募参与定增浮亏 投资者“抄作业”需谨慎

逾5000只基金遭遇清盘 小私募生存艰难引关注

股基打赢“翻身仗” 四季度“顶流”赚钱效应显著

基金四季报落幕 行业配置更趋均衡

春节假期后首周 17只新基金“连发”

去年公募基金累亏逾1.46万亿 仅3成基金赚钱

上新与清盘并存 公募产品开始“提质增量”

公募参与定增超七成基金公司加仓!14家基金公司股票仓位超90%高涨!

重磅!混合策略债基即将面市

资金大举南下拉动产品需求 港股公募基金经理纷纷兼职私募

这个万亿市场,喜迎开门红!

逾八成QDII年内正收益 基金公司密集布局

超700只公募基金年内收益率超10%

主动权益基金去年四季度仓位环比提升2个百分点 基金经理看好科技成长板块

基金经理新年“小作文”划重点 锚定2023投资方向

1月基金发行收官,“股热债冷”格局渐显

起底去年四季度债基赎回潮,头部公募首当其冲

逾70只基金正发行 超4000亿元资金待入市

ESG基金排队发行 开年首月业绩回暖

7位基金经理跻身“顶流” 手握逾4900亿元!

年内49只主动权益基金发布“限购令”

年内定增市场明显升温 多个项目获机构热捧

基金自购延续高热度 绩优基金经理产品尤受青睐

非货ETF规模“狂飙”,1月规模达1.42万亿

洛阳洛龙区设立百亿规模产业投资母基金

基金抄底港股 腾讯重登第一重仓股宝座

摩根资产管理出资72.41亿元获得上投摩根基金51%股权

新华基金被强制执行超11.7亿


监管声音

1

公募基金多路径践行社会责任

2023.1.31

近日,中国证券基金投资业协会发布《公募基金行业202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报告》共收集了132家公募基金公司的社会责任问卷反馈,展示了公募基金行业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国家战略、抗击疫情、推动行业发展、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等12个方面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公募基金逐渐意识到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报告》提到,部分公司已完善制度,通过调整内部结构促进社会责任落实。同时,公募基金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承诺方面逐渐与国际接轨。共有16家公司已经或正在准备加入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此外,已有35家公司明确已成立专项小组或者由其他部门专职负责社会责任相关工作,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使命。

2

公募基金信息披露更透明

2023.2.1

近日,证监会、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以下简称《规范》)金融行业标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随着公募基金市场的快速发展,公开披露的基金信息日益增多。《规范》中指出,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披露信息规范化、结构化、数据化,有利于提升信息生成、交换、校验、应用的效率,在基金信息披露义务人、基金监管机构和投资者之间搭起数据交换的桥梁,对保障公募基金公开透明运作起到积极作用。对于公募基金的信息披露电子公告文档,《规范》作出四点要求,分别为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可用性。同时,《规范》将公募基金的公告信息划分为基金募集信息、基金运作信息、基金临时信息三大类。

3

证监会:大力推进公募REITs常态化发行

2023.2.2

中国证监会召开2023年系统工作会议,更加精准服务稳增长大局。增强股债融资、并购重组政策对科创企业的适应性和包容度。大力推进公募REITs常态化发行。在服务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支持平台经济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出更多务实举措。


行业焦点

1

开年多家私募领罚单 应切实提高市场违规成本

2023.1.19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19日,步入2023年以来地处深圳的私募机构及其管理人已收到9份罚单。从涉及人员看,不乏私募机构的董事长、总经理、合规风控负责人等。此次9张罚单中,处罚措施主要包括出具警示函、取消相关人员从业资格、取消会员资格、撤销管理人登记等。表面上看,取消资格的监管措施堪称严厉,但由于私募实行备案制,客观上会导致效果严重打折。开年后,针对私募的罚单满天飞,凸显出监管从严的一面,但处罚力度有待加强。

2

这一批新注册私募大有来头,首富、知名创投机构现身

2023.1.20

中基协官网显示,1月20日共有23家私募基金公司完成备案登记,其中包括12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和11家私募股权、创投基金。从成立时间看,上述23家私募基金中有19家成立于2022年,另有海南澎湃基金和海南中和信投资成立2021年,上海黑子基金成立于2015年,合肥国科新能创投成立于2019年。在注册资本上,仅有6家私募即山东谷信基金、江苏华文基金、广东辰元基金、福州榕投基金、无锡科晟基金的注册资本实缴比例为100%。值得关注的是,新一批完成备案登记的私募基金中,知名创投机构同创伟业、河南信阳前首富翁先定、成立14年的私募基金安丰创投等,均参股其中。此外,还有数家私募基金由国资控股,控股股东包括了山东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江苏省财政厅、福州市人民政府国资委等。

3

"专业买手"FOF正在抛债投股,多只主动权益产品受到青睐

2023.1.24

截至1月24日,300余只公募FOF产品已经披露了2022年四季报,进入FOF前十大重仓基金名单中最多的有交银裕隆纯债A、海富通中证短融ETF、银华交易货币A三只基金等,仍以债券型基金居多。不过,去年四季度债市出现调整以及权益市场见底反弹,FOF基金经理将更多目光转向了股票型基金,一批优秀的股票型基金经理受到青睐。合计有35只主动权益基金被6只以上FOF重仓持有。

4

券商资管最新公募管理规模出炉:这4家券商高歌猛进,7人管理规模破百亿!

2023.1.28

2022年公募基金四季报陆续出炉,券商资管的最新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也浮出水面。2022年,券商资管整体在公募基金业务上稳中有进,包括招商证券资管、国君资管、中泰资管、银河金汇等公司均在公募管理规模上大幅提升。截至2022年末,共有3家券商公募资管规模超千亿元,其中东方红资产管理以2071.21亿元的最新公募规模在券商资管中排名第一,中银证券、财通资管分别以1246亿元、1066亿元的最新规模排名第二、第三。另外,还有22家超百亿元。在2022年度,券商资管权益基金经理中有7人规模超过百亿,相比2022年第三季度末增加了1位。

5

2023年看好这些机会!多家外商独资公募齐发声

2023.1.28

多家外资公募发表2023年债市投资观点。有机构认为,对于2023年债市的走向,财政政策的发力节奏非常关键。现阶段需关注防控优化和房地产支持信号发出后经济的复苏情况。也有机构预计,今年的债市可能还是震荡市,投资者可以利用一些逆势反向交易策略来增强收益。

6

公募商品基金去年全部收获正收益,豆粕ETF涨超62%

2023.1.28

2022年,在权益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商品市场行情表现较好,尤其是大宗商品抗通胀的属性表现明显。公募商品基金可以让投资者通过基金间接持有大宗商品资产,是资产配置中重要的一部分。从2022年整体来看,国内四个商品基金均有较好的表现,在四季度末都获得了正收益,特别是豆粕期货ETF取得超过62%的净值增长率。第四季度,该基金实现收益4061.45万元,期末基金份额净值为1.9880元。2022年,该基金的净值增长率为62.23%,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60.67%。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大成有色金属期货ETF和国投瑞银白银期货LOF去年前三季度均未能实现正收益,但四季度纷纷扭亏为盈。

7

“顶流们”规模回暖,这类产品成吸金王

2023.1.28

2022年公募基金四季报披露完毕。从申赎情况看,四季度股基债基现“跷跷板效应”,大量资金借道ETF布局,股票型基金份额大增,而债券型基金遭遇大量赎回。与此同时,多家“腰部”基金公司“逆袭”,迎来超百亿份净申购。张坤、葛兰等顶流基金经理管理规模亦有所回暖。

8

明星私募参与定增浮亏 投资者“抄作业”需谨慎

2023.1.28

近日,多家上市公司定增限售股解禁,高毅资产、景林资产、宁泉资产等明星私募参与定增浮亏。事实上,近期解禁的上市公司定增股份,大多于去年7月份发行。彼时市场刚刚经历反弹,市场信心有所修复,对于明星私募参与的定增项目,投资人颇为关注,部分投资者还在互联网平台讨论称,可以根据披露的机构参与定增情况“抄作业”。不过如今看来,“抄作业”也存在一定风险。

9

逾5000只基金遭遇清盘 小私募生存艰难引关注

2023.1.28

私募基金已迈入20万亿元时代,但在行业持续发展的背后,是愈演愈烈的马太效应。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共有超5000只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遭遇清盘,其中绝大部分遭遇清盘的产品来自于管理规模在10亿元以下的私募。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在渠道方面较为弱势,小私募大多设置了预警线和清盘线,因此在去年的市场调整中清盘产品明显增多。未来随着行业“扶优限劣”持续升级,私募优胜劣汰将不断提速,小私募需在业绩与风控上双管齐下,方能跟随行业发展大势而发展壮大。

10

股基打赢“翻身仗” 四季度“顶流”赚钱效应显著

2023.1.29

数据显示,2022年四季度,公募基金整体盈利718.05亿元。具体来看,股票型基金利润大幅提升,混合型基金亏损大幅缩窄。此外,头部基金公司盈利分化明显,易方达旗下基金以150亿元盈利额领跑市场。在具体产品方面,2022年四季度,港股互联网、消费、医药等基金的盈利表现出色。

11

基金四季报落幕 行业配置更趋均衡

2023.1.29

公募基金2022年四季报日前披露完毕。总体来看,随着市场回暖,基金权益仓位整体回升,在行业配置上的“抱团”趋势明显减弱,医药、传媒、计算机、建材、大消费等行业成为公募基金关注的重点。展望后市,基金经理普遍认为,2023年宏观环境将持续改善,权益市场也将迎来估值修复。

12

春节假期后首周 17只新基金“连发”

2023.1.29

春节假期后首周,将有17只新基金进入发售期,打响兔年“第一枪”。在节前市场筑底企稳背景下,不仅资金借基入市的信心增强,基金公司的新发热情也在逐步提升。数据显示,节后第一周,富国基金、华宝基金、华夏基金、嘉实基金、汇添富基金等9家基金公司启动新基发售。从产品类型来看,新发基金主要为权益类产品,包括了6只混合型基金、6只QDII基金、2只债券型基金,以及一些商品类、指数型基金。

13

去年公募基金累亏逾1.46万亿 仅3成基金赚钱

2023.1.30

随着2022年四季报的落幕,基金产品的四季度营收情况也随之披露。至此,2022年全年的实际经营成果已全部揭晓。Wind数据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公募基金管理人旗下基金产品的基金利润共计为728.62亿元;拉长至全年,公募基金的亏损额缩至1.46万亿元。

14

上新与清盘并存 公募产品开始“提质增量”

2023.1.30

据统计,步入2023年,从1月3日新华增强与富国中证10年期国债ETF两只基金宣告终止合同开始,年内已有18只基金清盘。虽然多数基金清盘的直接原因系规模小于合同规定,但业绩不佳才是其中主因,18只基金2022年平均净值下滑11%。不过,监管部门也在2022年针对迷你基金问题,开展了一次摸底调查,要求基金公司在上报新产品时,需提交公司存量迷你基金情况报告,并要求基金公司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给出解决的时间期限。因此,基金公司也在以多种方式加速处理迷你基金。与此同时,随着股指回暖,赚钱效应显现,年内还有18只基金“上新”,多只基金认购火爆提前结募,更有一天内诞生两只久违的“日光基”。

15

超七成基金公司加仓!14家基金公司股票仓位超90%

2023.1.30

去年四季度A股市场迎来震荡反弹,公募权益基金投资热情也持续升温。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四季度末,权益基金平均股票仓位升至77.04%,较上季度提升近4个百分点,超过35%的基金股票仓位在90%以上。从单只基金仓位看,股票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在90%及以上的基金有1478只,股票仓位在80%-90%的基金有1072只。从基金公司来看,去年四季度末有14家基金公司的平均股票仓位超过90%,57家基金公司平均仓位在80%~90%,40家公司平均仓位在70%~80%。

16

重磅!混合策略债基即将面市

2023.1.30

2022年公募基金四季报陆续出炉,券商资管的最新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也浮出水面。2022年,券商资管整体在公募基金业务上稳中有进,包括招商证券资管、国君资管、中泰资管、银河金汇等公司均在公募管理规模上大幅提升。截至2022年末,共有3家券商公募资管规模超千亿元,其中东方红资产管理以2071.21亿元的最新公募规模在券商资管中排名第一,中银证券、财通资管分别以1246亿元、1066亿元的最新规模排名第二、第三。另外,还有22家超百亿元。在2022年度,券商资管权益基金经理中有7人规模超过百亿,相比2022年第三季度末增加了1位。

17

资金大举南下拉动产品需求 港股公募基金经理纷纷兼职私募

2023.1.30

近日,据观察,多家基金公司披露了港股主题的公募基金经理兼职私募专户的情况,其中不少港股基金经理的兼职发生在港股的至暗时刻。例如,大成港股精选QDII基金披露的四季度报告显示,基金经理柏杨除管理港股主题的公募基金外,他还兼职管理5只私募以及1只其他组合产品。此外,南方旗下基金经理黄亮除管理22亿元的公募基金产品外,还管理接近3亿的私募组合。令人注意的是,在港股的底部关键时刻,管理港股公募产品的基金经理开始频频出现兼任私募产品的人事调整。此外,还有基金经理此前只从事私募专户产品的投资管理,但在港股市场持续走跌后,相关基金经理开始同时管理私募与公募基金。

18

这个万亿市场,喜迎开门红!

2023.1.31

2022年,股市杀跌、债市意外回调,“固收+”基金业绩惨淡,被认为能为持有人带来稳稳幸福的产品一度引发信任危机。不过进入2023年,万亿规模的“固收+”基金喜迎开门红,逾百只基金修复回撤,净值创下成立以来最高纪录。据统计,2023年以来,权益(含可转债)投资比例在10%-30%范围内的近千只含权债基(亦可称“固收+”基金)全部实现正收益,逾百只基金涨幅超2%,最新总规模达到1.08万亿元。以“固收+”基金为主的偏债混合型基金指数和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指数年内涨幅均接近2%。

19

逾八成QDII年内正收益 基金公司密集布局

2023.1.31

据统计,纳入统计范畴的445只QDII基金(未合并A/C份额)中,365只今年以来实现正收益,占比达82%。其中,综合权益类QDII基金产品业绩表现来看,已有33只产品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超过10%,而39只另类投资产品中,逾八成实现正收益。此外,72只债券类QDII产品中,约50只取得正收益,占比近七成。随着国内投资者对境外市场配置需求的提升,公募基金QDII业务持续稳步发展。中国证监会官方信息显示,2022年至今仍有包括招商中证全球智能驾驶主题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QDII)、创金合信全球医药生物股票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QDII)等在内的48只QDII基金在排队待审。

20

超700只公募基金年内收益率超10%

2023.1.31

据统计,2023年以来收益率超过10%的公募基金逾700只。今年以来收益率最高的公募基金是北信瑞丰健康生活主题灵活配置(A/C份额分开计算,下同),在短短15个交易日里涨幅达16.55%。另外,财通资管科技创新一年定开混合、东方区域发展混合、东吴移动互联混合A/C、金鹰智慧生活混合、嘉实信息产业股票发起式A的年内收益率也已超过15%。此外,开年以来收益率超过10%的基金产品中,不乏重仓港股的基金身影。摩根士丹利华鑫沪港深精选混合A年内收益率达13.37%,富国沪港深创新药产业ETF年内收益率为13.33%,华泰柏瑞中证创新药产业ETF年内收益率为12.9%,在公募基金收益率排行榜中稳居前列。

21

主动权益基金去年四季度仓位环比提升2个百分点 基金经理看好科技成长板块

2023.1.31

2022年公募基金四季报陆续出炉,券商资管的最新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也浮出水面。2022年,券商资管整体在公募基金业务上稳中有进,包括招商证券资管、国君资管、中泰资管、银河金汇等公司均在公募管理规模上大幅提升。截至2022年末,共有3家券商公募资管规模超千亿元,其中东方红资产管理以2071.21亿元的最新公募规模在券商资管中排名第一,中银证券、财通资管分别以1246亿元、1066亿元的最新规模排名第二、第三。另外,还有22家超百亿元。在2022年度,券商资管权益基金经理中有7人规模超过百亿,相比2022年第三季度末增加了1位。

22

基金经理新年“小作文”划重点 锚定2023投资方向

2023.1.31

随着公募基金2022年四季度报告全部披露完毕,在岁末年初的节点上,基金经理在四季报中的“报告期内基金的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颇具前瞻意义。部分基金经理回顾和反思了此前的投资动作;另有部分基金经理深入浅出,向投资者分享自己的投资思考。基金经理的行业展望也为新一年的基金投资锚定布局方向。

23

1月基金发行收官,“股热债冷”格局渐显

2023.1.31

数据统计,截至1月31日,1月新成立基金总数为59只,总份额超过400亿份。在A股市场持续回暖的背景下,1月基金发行呈现“股热债冷”格局。此前表现低迷的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占比回升至近五成,债券型基金占比则有所下滑。此外,还有部分债券型产品公告延长募集期限。“基金的发行往往与市场行情互为因果,2022年股市‘赚钱效应’缺乏,导致公募基金新发遇冷,预计2023年权益类公募基金新发有望回暖,但前期或回升较慢。”中信建投陈果表示。

24

起底去年四季度债基赎回潮,头部公募首当其冲

2023.2.1

根据天相投顾数据,去年四季度债基遭遇净赎回高达6581.22亿份,占整体基金净赎回份额的70%,Wind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共有996只债基(不同份额分开统计,下同)净赎回超1亿份,其中有302只债基净赎回份额在10亿份以上,净赎回超过100亿份的则有4只基金。就绝对份额而言,头部公募在大额赎回中首当其冲。比如,博时基金旗下的博时富瑞纯债A、博时安盈A净赎回分别高达176.49亿份和96.73亿份,国泰利享中短债C净赎回也在100亿份以上,此外富国国有企业债C、景顺长城景颐双利A、汇添富短债A、交银纯债AB等净赎回均超过80亿份。

25

逾70只基金正发行 超4000亿元资金待入市

2023.2.1

2023年开年以来,超九成主动权益类基金1月实现正收益,200多只基金收益率超过10%,领跑的基金收益率更是超过15%,总回报超过10%的基金超过200只,其中金鹰转型动力混合收益率为15.27%,创金合信新能源汽车股票基金收益率为15.22%。另外,权益类基金发行也显著回暖,数据显示,1月股票型基金平均发行规模为7.35亿元,创下自去年9月以来的新高。另外,据统计,公募基金尚有4000多亿元资金等待入市,当前有70多只基金正在发行。

26

ESG基金排队发行 开年首月业绩回暖

2023.2.1

2023年第一个月,年内新成立、正在发行或即将发行的ESG基金就多达十几只。从基金发行的数据来看,今年新成立的ESG基金共4只,其中3只都是偏股混合型基金,1只是中长期纯债型基金。目前仍在发行的基金有2只,均为偏股型基金。今年新发行的ESG基金有4只,其中3只是被动指数型基金,1只是普通股票型基金。已经公告尚未发行的ESG基金也有3只,其中2只是偏股混合型基金,1只是普通股票型基金。

27

7位基金经理跻身“顶流” 手握逾4900亿元!

2023.2.2

2022年四季报披露收官,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浮出水面。2022年四季度末,共有7位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超过500亿元,管理规模合计超过4900亿元。其中,葛兰仍旧稳居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冠军宝座,共管理五只基金(A/C份额合并计算),管理基金总规模906.54亿元,比2022年三季度增加31.07亿元。此外,张坤的管理规模比三季度减少63.88亿元,以894.35亿元的管理规模位居第二,从基金业绩来看,张坤管理的4只基金在2022年四季度均实现了正收益,基金净值上涨从6.23%到7.73%不等。刘彦春管理规模779.61亿元,比三季度增加20.76亿元,仍然稳居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第三名。

28

年内49只主动权益基金发布“限购令”

2023.2.2

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49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不同份额分开计算)主动“限流”,宣布暂停大额申购、定期定额投资业务。例如,近日万家基金发布公告称,去年股基冠军黄海管理的万家精选暂停大额申购,单日限购金额为100万元。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限购次数最多的是朱红裕管理的招商核心竞争力,今年已经发布了三次“限购令”。公告显示,招商核心竞争力自2月1日起限制大额申购(含定期定额投资)和转换转入业务,限制定期定额投资金

29

年内定增市场明显升温 多个项目获机构热捧

2023.2.1

2023年以来,定增市场明显升温。据统计,截至2月2日,年内共有35家公司发布定增预案,较上年同期的19家增长超八成。例如,1月31日,润丰股份披露定增预案,公司拟定增募资不超过25.48亿元。多家机构对此积极参与,数据显示,开年以来共有27家公募机构参与上市公司定增,资金规模达到149.56亿元。其中,财通基金、诺德基金、广发基金位居前三,参与定增金额分别为36.42亿元、27.63亿元和15.92亿元。

30

基金自购延续高热度 绩优基金经理产品尤受青睐

2023.2.3

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基金公司及从业人员自购热情明显提升。截至目前,基金累计自购金额已超过5.5亿元。今年1月,基金自购基金共计19只,其中包括14只混合型、股票型基金。一些绩优基金经理的产品被自购的金额较大,由张媛管理的新基金英大碳中和混合1月被基金管理人运用固有资金认购了5000万元。此外,近日华夏基金发布官微称,华夏景气驱动拟任基金经理夏云龙出资100万元认购该基金。

31

非货ETF规模“狂飙”,1月规模达1.42万亿

2023.2.3

2023年首个交易月,A股市场仅有十五个交易日,但非货ETF市场仍不乏亮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底,非货ETF市场整体规模达1.42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837.86亿元。其中,鹏华国证有色金属行业ETF年内净值回报为14.85%,领涨市场。从基金份额申赎情况看,南方中证1000ETF在1月资金效应最为显著,获得16.63亿份净申购份额。


机构动态

1

洛阳洛龙区设立百亿规模产业投资母基金

2023.1.28

1月28日,洛阳洛龙区与洛阳国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结成长期共同发展联盟,推动国晟集团筹划设立的100亿元产业投资母基金落户洛龙区,通过未来构建300亿元规模子基金群,撬动500亿元规模产业投资,以“基金+风口产业”投资模式,加速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据了解,国晟集团设立的100亿元产业投资母基金,以城市产业、风口产业为主要投资方向,重点围绕城市运营、城市服务、科创产业、适合城市的先进制造业、商贸物流等领域,以“母基金+子基金”模式进行投资运作,多维度参与城市提质,助力打造聚合创新资源平台型城市。

2

基金抄底港股 腾讯重登第一重仓股宝座

2023.1.29

据悉,去年11月以来,港股走出一轮凌厉的反弹行情。在此过程中,持续南下抄底的内资起到了较强的推动作用。根据最新披露的基金2022年四季报,公募基金去年四季度对港股进行了明显加仓,腾讯控股重新成为公募基金的港股第一大重仓股。多位基金经理认为,在基本面逐步好转以及流动性保持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压制港股估值的因素已经显著缓解,今年港股表现值得期待。具体到行业,互联网、生物医药、消费等板块是基金经理重点关注的方向。

3

摩根资产管理出资72.41亿元获得上投摩根基金51%股权

2023.1.31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告显示,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49%的股权转让成交,交易价格分别为2.41亿元、70亿元,成交日期为1月31日。此次摩根资产管理控股公司共出资72.41亿元获得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51%的股权,进而全资控股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4

新华基金被强制执行超11.7亿

2023.1.31

近日,新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新增多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合计11.7亿余元,执行法院均为北京金融法院。该公司成立于2004年12月,法定代表人为翟晨曦,注册资本约2.18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基金募集、基金销售、资产管理、中国证监会许可的其他业务。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恒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杭州永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热门推荐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赶来

来源:头条号 作者:顾问云07/09 14:03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