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 » 新材料 » 正文

瞭望 | 广东新材料产业何以位居全国前列

作者:新华社 来源: 头条号 73702/07

广东拥有全国最完善的制造业链条,下游企业和终端用户丰富,为上游材料产业提供了充分发展的土壤广东新材料产业仍面临核心技术薄弱、人才缺口较大、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三方面挑战,这也是全国新材料产业的共性问题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马晓澄 洪泽华新

标签:

广东拥有全国最完善的制造业链条,下游企业和终端用户丰富,为上游材料产业提供了充分发展的土壤

广东新材料产业仍面临核心技术薄弱、人才缺口较大、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三方面挑战,这也是全国新材料产业的共性问题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马晓澄 洪泽华

新材料是国家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21年广东新材料产业产值2.7万亿元,居全国前列。

广东新材料产业何以占据如此重要位置?透过广东新材料发展,又对全国加快培育自主可控的新材料体系有何借鉴?

终端市场滋养新材料产业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广东调研多家新材料企业和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了解到,广东新材料产业发展受益于活跃的终端市场需求,富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以及高水平科研团队等多重因素。

终端市场活跃,市场需求旺盛。广东背靠基础雄厚的终端应用市场,以优势的电子信息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新能源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领域新材料为主要发展方向。

TCL工业研究院副院长马松林说,广东省是国内新型显示技术和产业大省,汇集大量手机、电视、电脑等电子消费终端制造商,在显示应用领域几乎占据全国“半壁江山”。以此为牵引,带动了新型显示新材料的发展。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工程中心主任刘潜发说,广东省拥有全国最完善的制造业链条,下游企业和终端用户丰富,为上游材料产业提供了充分发展的土壤。“终端用户需要不断迭代产品,对选材也会提出新的要求,某种程度会倒逼上游材料企业创新,形成产业链良性互动。”

优惠政策支持鼓励科技创新。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广州南沙科学城等规划建设,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创新基础。

另据广东省科技厅负责人介绍,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先后设立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电子信息关键材料、先进制造基础材料、先导性新材料与技术、5G通信关键材料及应用、新型显示、材料基因工程等10多个重大、重点专项,省级财政立项金额达15亿元,项目总投入达40亿元。

高水平科研机构及创新团队保驾护航。据了解,目前广东在新材料领域已形成包括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多层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吸引建设了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等新材料领域科研院所,为广东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注入动力。

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为例。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哥表示,虽然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建设起步不久,但每一布局都聚焦国际前沿。包括金属材料、能源材料、陶瓷材料、半导体材料、生物医学材料等十大方向,并已在多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新材料三大共性挑战

受访人士表示,新材料初创企业不断萌芽、头部企业不断占领取得突破的同时,广东新材料产业仍面临核心技术薄弱、人才缺口较大、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三方面挑战,这也是全国新材料产业的共性问题。

一是核心技术被“卡脖子”仍然严峻。据了解,包括集成电路领域光刻胶、高端高温合金等在内,部分原材料及高端装备面临较高技术壁垒,现阶段主要依赖进口,高端应用领域产品保障能力有待提升,核心材料供应短板依然存在。

广东华特气体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国内半导体用电子气体市场份额主要被国际巨头垄断,且国内相关领域起步晚、配套技术不足、人才储备不足。

马松林表示,在关键核心发光材料方面,国外企业已建立垄断性专利网,美德日韩等公司基本垄断全球OLED产业的材料市场。

二是高端和应用人才缺口依然较大。广东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材料产业具有跨学科、跨领域相互融合渗透的发展特征,人才队伍的高端化才能引领产业快速发展。现阶段广东省高端人才多集中在高校及科研院所,缺乏产业型人才、应用型人才。

刘潜发说,该公司所在的覆铜板行业是业内公认的朝阳产业,但近几年感觉企业招聘难度很大。“新材料企业虽然相对技术含量更高,但归根结底是制造业企业,工作比较辛苦,薪酬回报又不算很高,年轻人才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深造而不是到企业、工厂就业,企业对科技人才的需求难以被满足。”

广东华特气体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在半导体用电子气体领域,目前国内尚没有相关专业学科,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的人才培养梯队缺位,由企业培养人才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成本。

三是新材料供应链的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较低。马松林说,国内OLED材料企业主要供应毛利率在10%至20%的中间体,以及毛利率在30%至40%的单体粗品,然后销往欧、美、日、韩等地企业,进一步加工制作成毛利率在60%至80%的产品。在相关产业链的国际分工中,中国企业仍在“微笑曲线”底部。

刘潜发说,生益科技目前采用“短-中-长”的梯度研发模式,将研发团队分成不同梯队,更多的技术员工要在短期内将技术转化为利润,着眼长期研发的团队人数较少。这种模式也能顺畅运转,但很难期待这种方式帮助企业短期赶超国外垄断企业。

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工作人员讲解碳化硅陶瓷材料(2021年4月21日摄) 邓华摄/本刊

培育自主可控的新材料体系

针对目前新材料产业的挑战,受访人士提出加快培育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鼓励龙头企业带头牵引、加强人才培养等三方面建议。

一是加快培育自主可控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广东省科技厅负责人说,当前需要加快推进材料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资源整合和规划布局,在石墨烯、轻量化材料、稀土新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等关键材料领域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材料领域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统筹建设新材料协同攻关机构,加强各部委组织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合理分配创新资源,避免创新资源分散、创新载体重复建设。“既要‘顶天’,注重基础研究,打造世界级硬核新型创新研发平台,又要‘立地’,与终端需求紧密结合,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二是优化统筹布局,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升级。马松林建议统筹组织开展及承担新型材料技术领域重大项目,以需求为牵引,从全链条综合考虑,构建原材料-技术-装备-应用多维一体的新驱动模式,解决产业化共性关键技术,布局前瞻性技术,吸引更多企业落地。

刘潜发说,近年有关部门组织攻关核心技术时,会将整个链条上的不同环节拆解给数家企业突破,这需要在选择相关企业时做好调研,建立核心重点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名录,择优将核心难点交给真正的龙头企业进行科研创新,同时对承担研发任务的企业适当倾斜照顾,保护企业创新积极性。

三是加强细分领域的材料学科人才培养。广东华特气体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建议推动高校开设新材料领域相关专业,加强人才引进政策力度,让更多优秀人才更好投身新材料研发。

马松林说,目前尤其需要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人才、工程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科技金融人才的高层次人才生态链,培养兼具科学素质与工程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打造创新创业创造人才团队。■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热门推荐

揭秘未来丨100大潜力新材料

来源:头条号 作者:新华社01/26 00:02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