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 » 新能源 » 正文

新能源汽车“疾驰”,车企间竞逐还在继续……

作者:36氪江苏 来源: 头条号 76202/09

新年伊始,丰田“换帅”的消息一经发出就成功吸引了各方视线。据丰田汽车官网1月26日公布的消息,现任社长丰田章男卸任社长一职,改担任“有代表权的会长(Representative Directors)”,雷克萨斯负责人佐藤恒治成为新任社长。全

标签:

新年伊始,丰田“换帅”的消息一经发出就成功吸引了各方视线。

据丰田汽车官网1月26日公布的消息,现任社长丰田章男卸任社长一职,改担任“有代表权的会长(Representative Directors)”,雷克萨斯负责人佐藤恒治成为新任社长。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丰田汽车将迎来新掌门人。

无独有偶,4天后,小鹏汽车官宣王凤英将出任小鹏汽车总裁,将全面负责小鹏汽车的产品规划、产品矩阵以及销售体系,并向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汇报。

老牌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的人事变革似乎变相昭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火热。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当下,新能源车已不再是个新鲜的词汇,它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不同种类。新能源汽车发展成为具有广阔前景的朝阳赛道。

《2022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白皮书》显示,从市场规模来看,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突破350万辆,实现同比1.6倍的大幅增长。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要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布局整车技术创新链;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构建关键零部件技术供给体系。这一规划的推出直接在政策层面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补贴、放宽号牌申请等利好措施的发布及消费者端对新能源车接受程度的提高,进一步促进了新能源汽车规模增长壮大。巨量算数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体销量的比例)将达到45%左右。一个潜力无限的市场正在形成。

老牌车企“求变”,新势力造车“出新”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作为汽车行业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智能网联汽车也是汽车行业产业升级的战略方向。面对潜力巨大的蓝海市场,吸引多方势力竞逐涌入。

当下已形成比亚迪、广汽、吉利为代表的传统车企,以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哪吒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和华为、小米、百度等互联网公司跨界造车三种方式。

去年4月,比亚迪宣布自3月起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未来汽车版块将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

宝马推出了纯电驱动的小型车i3,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驱动的跑车i8;

奔驰也在2022年推出了多款电动车型,同时宣布自2025年起,所有新发布的车型架构将均为纯电平台,并且每款车型都将提供纯电版本;

吉利汽车推出了极氪、几何,长城汽车布局了欧拉、沙龙,华为与小康汽车合作推出了问界系列,长安汽车也将在2023年陆续投放新能源产品深蓝S7、C236、览拓者EV、阿维塔E12等产品。与此同时,丰田、大众、沃尔沃等品牌也都在进行电动化转型,新老车企们都在新能源车市场认真起来。

据乘联会12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1月国内零售份额中,11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70.3%,同比增加8个百分点;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4.2%,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主流合资品牌中,南北大众新能源车,占据主流合资纯电动55%份额,其他合资与豪华品牌仍待发力。

多维度集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

近年来,巨大的汽车需求、资本的进入、政策的支持都在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随着汽车动力来源、生产运行方式、消费使用模式全面变革,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正由零部件、整车研发生产及营销服务企业之间的“链式关系”,逐步演变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

放眼全国,江苏的新能源汽车汽车产业的发展成果可见一斑。2021年12月,江苏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了《江苏省“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从技术发展、企业培育、推广规模、基础设施等方面对产业发展进行了规划部署。南京、常州、苏州等地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

《2022年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显示,新能源产业集聚度最高的中国城市中,常州位列前五,南京、苏州紧随其后位列前十,新能源产业集聚度50强中,江苏十市上榜,占据榜单的五分之一。

以常州为例,近年来,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2022年,常州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动力电池、光伏行业新增产值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超九成,全年整车产量超34万辆。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覆盖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电气仪表系统等10多个领域,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有3400多家企业,集聚300多家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企业。

此外,在新能源产业链上,常州集聚了理想汽车、比亚迪、东风、北汽、上汽大通、宁德时代、天合光能、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天晟新材、长海股份等重点企业,产业链“全”的基础正转化为常州新能源产业的“强大”优势。

进入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告别补贴,受大环境的影响,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也会在一定程度受到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吉利、广汽、长城、小鹏、蔚来、理想等一众车企也放出了2023年的销售计划,纵观其中,集中发力新能源成为共同选择。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新老车企的同步发力,新能源汽车之间的比拼和博弈仍在继续。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