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出冲天蓝光的行星发动机、洞悉一切的量子计算机、高效可靠的外骨骼机器人、高耸入云的太空电梯、憨态可掬的智能机器狗“笨笨”、数字世界里脑容量惊人的“丫丫”……2023年春节档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正在热映,片中层出不穷的“硬科技”元素让观众大呼过瘾,就连电影衍生周边也在网上被卖的火爆!网友纷纷表示:买的不是周边,是中国科幻电影的未来!

近年来,科技的进步为科幻文艺崛起提供了强大支撑,且为科幻文艺的传播和接受提供了现实依据。在电影电视中运用高科技帮助影片呈现更好的效果,已不再是少见之事。在《流浪地球2》中,除了正片里令人印象深刻的重工业“硬科技”外,还有影片后期剪辑中运用到的AI技术。由于李雪健老师喉管手术导致声带受损,因此发声困难,难以清晰咬字。为了让李雪健老师的台词更加清晰,电影制作团队听取了网友的意见,利用AI技术对声音进行了修复。如今我们在电影里听到的对白,就是AI技术对李雪健老师音色的完美还原。此外,电影还通过AI技术让吴京和刘德华两位实力演员上演“返老还童”,剧组运用DI4D超精细度4D面捕技术及AI技术进行“年轻化”处理,再通过艺术家的手动修复,加上演员们的表演,最终呈现出吴京饰演的刘培强从青涩到成熟、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从年轻到两鬓斑白的状态。

其实,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活跃在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并且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了更好地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全国各地开始加大对人工智能、5G等学科建设的力度,加快对人工智能领域、5G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近年来,各大高校也着力培养实训高端人才,提升5G师资力量、创新5G教学环境、培养更好的高端人才。据了解,中国移动旗下专业公司为此推出了5G教培实验室、九天AI人工智能实训平台、物联网感知平台及VR虚拟实训室等产教融合核心能力平台,赋能各大高校丰富实训教学维度。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产教融合,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从科幻回归科学,《流浪地球2》中的那些“硬科技”元素真的能实现吗?未来的人工智能将如何发展?借用作家刘慈欣近日受访所言:“《流浪地球2》给出了更为‘纪实’的科幻想象。科幻可能是未来的历史,人工智能也离我们越来越近,值得所有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