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6日-17日,以“新的动荡变革期下的中国与世界”为主题的2023年宏观形势年度论坛暨第四届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在京成功举办。该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巨丰金融研究院联合承办,北京巨丰金控科技有限公司、新经济学家智库共同支持。以下是社会责任国际前中国区主任、国际第一个社会责任标准指导文件的执笔人马瑛的发言全文。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仁:
大家好!非常感谢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的邀请,给我这个难得的机会分享一下自己对ESG投资的学习心得。
我本人应该算是在国内最早倡导企业社会责任(CSR)的践行者之一:作为非赢利机构社会责任国际(Social Accountanility International)的核心成员,曾有幸参与了国际第一个可供验证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及其指导文件的编定工作。另外从2001年1月起20多年来一直在国内以及东南亚、南美、非洲的工厂、农田东奔西走,与众多制造业业主以及农户共同探索如何在保持业绩的同时切实维护员工权益、保护生态环境。20多年来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我个人感觉就是一个逆流而上、屡败屡战的历程。最大的挑战是如何给大多追求短期效益最大化的企业家们说明一个观点:履行社会责任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
与CSR相比,近几年ESG的发展可说是风生水起,甚至可以说是势不可挡。我个人认为最大的原因有两条。
第一:肇始于1990年代的CSR最大的推手是跨国公司。苹果、耐克等公司为了避免自身庞大的供应链上诸如童工、环境污染等问题给公司品牌声誉带来损害采取了额外措施,主要通过第三方审核、验厂来管控供应链风险。而ESG最大的推手是华尔街贝莱德、摩根大通等巨头:资本自上而下的驱动力量显然是不可估量的。
第二个原因是:近年来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灾害已经显而易见,基本证实了全球几千名相关科学家多年来的研究结论。为应对气候危机,全球大多数国家政府释放了更为明晰的支持ESG的政策信号,欧盟一些成员国也在近期推出了一些强制要求规模化企业披露温室气体排放的法案。这两个因素就足以让ESG的发展顺风顺水。
拥有政策与资本的双重支持,ESG显然可以成为实现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总目标的一个有效工具。但是俗话说的好:魔鬼藏在细节里。
作为一个一直在田间地头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排头兵,我想给大家分享三点个人对细节的观感:
第一。ESG截至目前还不是一个成型的、单一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体系。
它更接近于一个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比较醒目的路牌,来指引业界在环境、社会责任与治理方面不断进取,以求达到控制短期中期风险、获取长期收益的目的。如果把环境、社会与治理三方面展开来看,ESG涵盖数不胜数的具体事项,例如温室气体排放、水资源合理利用、固态废物处理、员工权益、性别平等、社区关系、董事会成员构成、供应链管理等等。以员工权益为例,目前西方好多机构、团体乃至公司都在倡导“生活工资”的概念,即给员工提供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的工资。但是如何定义基本生活需求目前似乎还没有一致意见:衣食住行之外是否应该包括未成年子女的医疗、教育需求?
第二。尽管华尔街巨头如贝莱德等近年来在强力推动ESG,但这些公司就ESG这一议题也只是处在摸索过程中,这个过程甚至会比较痛苦。
一方面是美国部分右派保守势力对华尔街推进ESG的政策公开进行了强力反制,例如佛罗里达州2022年从贝莱德撤出了20亿美元的托管资产,并宣称贝莱德等公司倡导ESG是在吃社会主义的草;另一方面是一些左派团体批评华尔街借ESG来“漂绿”,论点是贝莱德等公司在做ESG投资决策时候只看重ESG报告及第三方评估公司提供的评级数据,没有顾及投资对象实质性行动以及对环境和社会的可测量可验证的影响。
第三。ESG现在最大的短板之一是没有统一的报告标准以及评估体系。
据资深ESG专家牛津大学罗伯特.艾克里斯教授观察,目前仅比较知名的ESG标准制定机构就包括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可持续会计准则委员会(SASB: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气候信息披露准则委员会(CDSB:Climate Disclosure Standards Board)、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FCD: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等等。就连贝莱德目前要提交本公司的ESG报告都得参考不同的标准体系,有时候得一稿两投或者三投。
撇开前三点殿堂内讨论的话题,ESG成败,气候变化能否被遏制或减缓、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能否实现,最终取决于中小企业的何去何从。根据联合国劳工组织的数据,全球90%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 (员工人数250人以下),这些企业雇佣了70%以上的劳动力。我目前没有找到中小企业碳足迹方面的数据,但可以推测这个百分比不会低。 据我观察,为编写ESG报告,规模化企业现在要么专门在公司内部成立一个新的团队,要么聘请第三方机构帮忙,如国际财会界的四大。中小企业目前显然还没有这个财力或者还不愿意出这个钱来应对。但问题是,规模化企业若要提交一份相对完整的ESG报告,一个必要的步骤是测量并披露范围三的碳足迹,所谓范围三,我的简单化理解就是一个公司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碳足迹。
总之,可能是我过去大多数时间是在从事田间地头的工作,我最大的感触是顶层设计、制定标准等工作不可或缺;但这是个案头工作,相对容易。我的看法可能有些偏颇,但感觉是标准制定机构有时可能是受了奥运会精神的激励:要把标准制定的更高更快更强。但是要真正落实任何规划或者宏图,各个利益相关方必须更多考虑给中小企业提供方方面面、持续不断的支持,尤其是帮助中小企业优化内部管理体系,以利于控制风险,寻求持续改善的有效路径。
最后想跟大家分享的是:ESG这个词儿出炉其实有偶然的因素。
根据打造这个词汇的前联合国环境署顾问保罗.亨特先生回顾,当初他的团队曾经考虑过使用SEG、GSE等不同的英文字母组合,最终选定了ESG, 主要原因是把环境放在第一位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政治误读。我个人的想法是可能GES会更好:先要有治理,才能保护生态环境;有了生态环境才会有可持续地生产资料;才能最终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各种原因,只能通过视频给大家分享我的学习心得,期待尽早有机会跟大家面对面交流学习。恭祝大家新春安康幸福!■
社会责任国际前中国区主任马瑛:国际上关于ESG的三点前沿讨论
作者:NewEconomist 来源: 头条号 56402/12
2023年1月16日-17日,以“新的动荡变革期下的中国与世界”为主题的2023年宏观形势年度论坛暨第四届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在京成功举办。该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美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