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 » 正文

港媒:中国有能力和决心推动经济加速增长

作者:环球网 来源: 今日头条专栏 63512/19

来源:环球时报 香港《南华早报》12月13日文章,原题:为什么投资者应警惕有关中国经济悲观的说法?“在中国发生的事情不会停留在中国。”这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上月发布的一篇讨论文章的标题。在中国进入处理疫情的新阶段之际,投资者应牢记这一概念。

标签:

来源:环球时报

香港《南华早报》12月13日文章,原题:为什么投资者应警惕有关中国经济悲观的说法?“在中国发生的事情不会停留在中国。”这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上月发布的一篇讨论文章的标题。在中国进入处理疫情的新阶段之际,投资者应牢记这一概念。

简单地说,中国经济实在是大得让人不可忽视。当然,投资者现在看中国的经济前景会有些困惑不解,也算情有可原。虽然中国政府坚持严格的防疫政策对国内经济活动产生影响,但目前又出现另一种说法,声称中国政府决定调整防疫政策,国内病例激增,同样也会损害其经济前景。按照此类逻辑,似乎中国政府怎么做都是错的。

投资者可能会认为,在中国经济前景变得更加清晰之前,风险最小的路线是将目光投向别处,但这并不是真正的选项。美联储发表的文章简明扼要地指出了这一点:“由于中国是全球商业活动的重要驱动力,来自中国的影响会通过情绪效应波及全球金融体系。”

但还有一个角度值得探讨。这与中国的具体情况有关,可能会促使投资者质疑中国政府不断演进的防疫管理办法是否会必然导致中国经济活动持续受损。首先,中国在制定应对疫情策略方面必然领先于世界。毕竟,病毒在世界各地传播时,其他国家才跟进。在全球范围内,控制新冠病毒是首要目标。采取封锁措施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害,这样的结果不受欢迎,但却是所作决定的不可避免的后果。但此一时彼一时。

中国调整防疫政策,从而更接近其他主要经济体现在所处的位置。其他国家早些时候就认为,该病毒现在是流行性的,只能与之共存。但是,晚一点行动也给了北京——总是渴望确保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繁荣——充足的时间规划如何优化以前的政策。

然而,强调防疫政策调整带来经济风险的说法,显然没有考虑到中国政府制定任何此类预案的可能性。此类说法也没有考虑到中国在进入防疫新阶段时可供支配的政策杠杆,或者北京对2023年经济增长的重新强调。

与美联储不同,中国人民银行没有通货膨胀的问题。中国11月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了1.6%,低于10月的涨幅2.1%,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连续第二个月下降。如果需要,中国央行有空间提供额外的货币政策支持。此外,来自北京的态度表明,明年将更加强调恢复经济稳定,许多政策顾问呼吁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目标定为5%。

北京有政策杠杆,也有决心推动中国经济加速增长。也许这才是投资者应该关注的真实说法。(作者尼尔·金伯利,乔恒译)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