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周期上行,顺势而为
在《周期性资源股投资思路——以山煤国际为例》一文中,我们曾经总结过周期性行业的三种投资思路:一是顺势而为,在行业上行时投资,赚利润大幅增长的钱;二是逆向而行,在行业萧条时投资,赚困境反转的钱;三是事件驱动,在行业经历短暂供需冲击时投资,赚短期博弈的钱。在能源行业资本开支不足和俄乌冲突的叠加影响之下,2022年全球的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产品价格一度保持高位运行,其中天然气价格更是突破历史新高。
02 困境反转,锦上添花
周期股的特点就是盈利和股价容易大起大落,在进入行业下行周期时将产生较大的跌幅。出于对冲的考虑,我们在买入能源股的同时也加仓了一些受益于能源价格下跌的行业,火电企业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部分观点认为国内的能源价格将会和海外市场一样长期地保持高位。但我们经过深入分析,发现随着国内强有力的能源保供稳价措施的实施,煤炭的长协价格远低于海外价格,部分优质火电企业的业绩开始扭亏为盈,具有困境反转的投资预期。锦上添花的是,这些优质火电企业还制定了未来几年风电和光伏的投产计划,打开了二次增长的曲线。关于具体公司的深入投资分析,可以参考我们之前发布的文章《火电企业浴火重生,国电电力二次增长》。在困境反转和增长空间的双重作用下,部分优质火电企业从价格低点实现了接近翻倍的涨幅。03 坚守安全边际,绝不盲目跟风
2022年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都经历了巨大跌幅。当国内某互联网社交龙头从历史最高点下跌50%左右时,很多人认为这是抄底良机。随后一些大V也发文分析其投资价值并宣称自己已经加仓,引得不少人跟风买入。但我们当时认为,港股互联网的估值受到三重压制:分子端的盈利增速下滑、分母端的美国大幅加息和行业监管带来的不确定性。由于中国互联网公司高速增长的阶段已经过去,整个互联网行业的估值中枢应该所有下降,不宜支付过高溢价进行购买。在这种情况下,对某互联网社交龙头的估值必须足够保守才能避免加仓加在半山腰上的尴尬局面。因此,我们十分耐心地等待交易机会,在15倍PE左右才开始买入小比例的仓位,在该公司跌到最低点附近时还能继续加仓,从而取得了一定的投资收益。04 恪守分散投资,坚持风控底线
除了秉持以上深度分析、追求安全边际的投资方法外,我们还恪守分散投资的原则。尽管在2022年发掘过不少涨幅50%以上乃至翻倍的股票,但我们依然严格保持了“行业非相关、持仓要分散”的投资思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我们的短期业绩表现,但这样的代价对于长期发展来讲是值得的。我们认为,资管行业就像开飞机,既要把客户送达资产增值的目的地,又要保证飞行过程中安全舒适少颠簸,避免较大幅度的回撤。在看对的情况下,重仓某一行业乃至单押某一个股固然能取得丰厚的投资回报。但在看错的情况下,极度重仓也会导致客户资本金的永久性损失。退一步讲,哪怕一时看对,大部分客户最终也赚不到钱。极个别业内投资机构就是通过这种方法赌对行业风口,在短期内实现耀眼的收益,接着便是高位募资发行产品,最终的结果当然是一地鸡毛。所以,我们在未来依然会坚持“行业非相关、持仓要分散”的原则,做好一个操作稳健的飞行员,平稳安全地将客户送达财富增值的目的地。二 2022年教训与学习总结除了取得投资成绩之外,我们也进行了投资教训的总结,加强了对新的投研知识的学习。
01 总结经验教训
1)要区分预期利润和当期利润。我们在对某民营纸巾公司进行估值时,将企业预计投产后满产满销能够实现的利润全部算进了公司估值,忽视了上游原材料纸浆价格上涨带来的短期利润承压问题,从而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误判。2)要区分周期性下行与趋势性下行。周期性下行意味着行业还能回归以往的高点,而趋势性下行意味着行业再也回不到以往的产量高点,2022年的房地产行业就是趋势性下行。
02 加强学习进化
在行业层面,我们加强了对中上游行业的学习,对能源和化工行业中所涉及的核心产品进行了更加高频的跟踪,这能让我们在未来把握更多产品涨价带来的投资机会。去年能够发掘出能源股的投资机会就是我们学习的结果。在宏观层面,我们从国际比较、流动性分析、景气指标等多个方面细化了跟踪框架,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宏观经济波动对投资的具体影响,这能让我们在未来更加从容地应对系统性风险。以美联储加息为例。2022年,在劳动力紧缺、房租坚挺和能源价格上涨的推动下,美国的CPI同比增速一度达到9.1%,创下近四十年来的历史纪录。为了遏制通胀,美联储开启了急速加息的过程,美国十年期国债利率从年初的1.52%一路向上达到4.25%的高点。美国十年期国债利率所代表的无风险利率是全球风险资产定价的锚。每当美联储加息时,其他国家的资本市场通常会面临较大的资金流出压力,带来系统性风险。随着美联储的加息和外资对中国防疫政策不确定的担忧,海外主动基金大幅减仓了港股,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港股市场的大幅下跌。恒生指数从2022年初的23397点下跌到11月初的14678点,下跌幅度高达37%。港股市场资金流向变动

01 新能源:景气回落,注意分化
新能源行业经历了从0到1的快速爆发期,目前正处在从1到N的平稳增长期,新能源发电占比、新能源车渗透率均处于往上爬升的关键阶段。如果说行业早期实现的是发展“快”,那么接下来就是要解决发展“好”的问题,例如新能源发电占比快速提升带来的消纳问题等。
02 消费股:复苏偏弱,保持谨慎
随着疫情封控的放开和地产融资政策的松动,整个权益市场自2022年11月份以来出现了普遍性的上涨,前期跌幅较大的恒生科技指数已经从底部反弹50%以上,许多投资者基于海外的经验都对2023年的消费复苏和股市上涨抱有很大的期待。然而,我国的居民部门的消费能力相比海外而言处在低位。美国的居民部门经历了政府直接发钱和劳动力紧缺的阶段,收入预期相对较高。我国的居民部门既没有政府直接发钱,而且还处在失业率较高的水平,收入预期相对较低。具体来看,消费复苏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消费场景恢复,随着疫情高峰期的度过,之前受到消费场景严重约束的行业的行业将会迎来边际改善,包括免税、白酒等行业。这种改善只能在短时间内提振消费,主要作用于小额支出,不足以支撑长期增长。第二阶段是消费意愿恢复。买房和购车这样的单笔大额支出才能真正反映居民消费意愿的恢复力度。只有居民收入预期开始好转,2022年积累下来的超额储蓄才能逐步释放,从而带动消费品行业的较大增长。
03 消费电子及半导体:周期下行,等待企稳
由于终端消费电子的需求不振,整个半导体行业目前仍然处在周期下行的过程当中。国内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去年同比跌幅达20%以上。
04 能源化工:传统产品机会不大,精细化工更有看点
能源化工的盈利增速和相关产品的价格高度相关。代表传统能化产品价格的PPI从21年10月17.6%的高点一路下降,目前已经步入负值区间。按照历史经验,只要原油价格不出现大幅波动,传统能化产品在价格高点过后一般会经历三到四年的调整期,因此2023年的投资机会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