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零壹财经 作者 | 楚济慈作为财险公司的当家险种,车险去年的保费撑起了财险的大半边天。近年来,受益于政策红利,新能源车销量高增,带动新能源车险迅猛增长,使之成为车险行业增长的第二曲线。新能源车险的这个增长红利,谁都不想错失。险企、转型中的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保险科技公司等多方力量,近年来都在车险领域动作不断。对于险企来说,新能源车险是一场不得不争的巨大增量市场;对于车企来说,新能源车险是挖掘售后市场价值潜力、发挥出行数据优势、完善生态链的重要一环;对于保险科技公司来说,则需要它作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升级赋能者,为连接险企和车企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一、车险,撑起财险保费半边天从已揭晓的保险业数据来看,去年财产险公司经营情况反弹显著,创下近3年来最高水平。根据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2022年财险公司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49万亿元,同比增长8.7%,大幅高于2021年1.92%、2020年4.36%的增长率。从险种来看,财产险公司业绩优良主要与车险业务的刚性需求有关。数据显示,车险保费收入达8210亿元,同比增长 5.6%,占比达55.2%;不过,相较2021年的56.83%微降1.6%。表1:2022财产保险公司经营情况表数据来源:银保监会官网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作为行业第一大险种,车险重新走向规模与汽车保有量正匹配的自然增长逻辑,将带动财产险行业增速回升。光大证券分析师王一峰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车险刚性消费特征下保费增长有望延续,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将为市场迎来更为广阔空间,预计车险将平稳增长。二、新能源车险:千亿蓝海市场在政策红利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跑出发展“加速度”。根据公安部1月11日发布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4.10%,同比增长67.13%。另据乘联会方面预计,2023年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突破2000万辆,预计占汽车保有总量的7%。从销量和渗透率角度来看,乘联会方面预计,在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全年销量650万辆的基础上,2023年可能突破850万辆。据安信证券预计,新能源车销量有望保持高增,2030年承保量将达1.22亿辆,占当年汽车总承保量的24%。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仍在不断攀升。2022年全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接近28%,已提前完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所明确的“在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20%”的目标。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认为,大城市限购限行因素带来的示范效应推动中小城市购买新能源车的热潮,因此综合成本差异推动的新能源车销量猛增,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的进程正在加快。新能源车销售火爆,也拉动了新车保费快速增长。根据中再产险数据,除了2020年受承保车辆数量增速放缓影响,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保费增速均维持在40%以上的水平。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费规模达到350亿元,同比增长56%。安信证券也在近期发布的研报中表示,2022年全年,新能源车险保费有望达708亿元,同比增长102%。此外,还有机构预计,到2025年,国内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将达1543亿元,占车险总保费比例约为15.7%;预计2030年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将达5131亿元,占整体机动车险保费的比例将从2021年的不到5%增长至36%。图1: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高增资料来源:中再产险,安信证券研究中心三、车险定价自主权扩大,会否掀起“价格战”今年1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扩大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等有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扩大财产保险公司定价自主权,通知明确自6月1日起,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的浮动范围由 [0.65,1.35] 扩大到 [0.5,1.5] 。这也被业内称为“车险二次综改”。可以预期,未来,不同保险公司的同种类业务的保费差异会进一步拉大。早在2020年9月,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将自主定价系数范围确定为[0.65,1.35] ,并明确将逐步放开自主定价系数的范围。根据经济日报解读,扩大商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是将定价权更多下放给保险公司,以渐进方式深化车险综合改革,有利于健全市场化条款费率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车险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车险综合改革实施两年多来,车险行业普遍费用率下降、赔付率上升,“降价、增保、提质”的阶段性目标已经实现。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6月底,消费者车均保费为2784元,较改革前大幅下降21%,87%的消费者保费支出下降,为车险消费者减少支出2500亿元以上。“展望看,2023年新车销量有望随着宏观经济复苏稳步增长,商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扩大或对车均保费影响较小,车险仍可维持较高景气度。”开源证券表示。华泰证券则认为,定价系数的扩大可能会导致 2023 年车险市场竞争趋于激烈,但中长期内行业竞争马太效应强化的格局有望持续。车险定价系数浮动范围扩大让保险公司具备了调降车险折扣系数的能力,不排除中小险企可能会通过低价获取优质车险客户,但同时保险公司可能会提升高风险车险业务的价格。四、险企+车企+保险科技公司,未来共建生态?新能源车险蓝海之下,待开发的市场需求巨大。除了险企的布局,近年来,不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转型中的传统车企,都在保险领域动作不断。车企涉足保险业务有三方面原因,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分析称,一是希望通过车险形成汽车消费从销售到后期保养维护的闭环,拓展利润来源;二是若能借助信息优势,降低自家品牌汽车的车险保费,能增强汽车竞争力;三是车企本身有很多企财险、责任险等保险需求,设立保险经纪公司也能同步为集团提供服务并获取利润。纵观车企进军保险行业的行动,传统车企早在十多年前就已进入车险赛道。比如2011年成立的众诚保险,就是由广汽和多家公司联合创立的国内首家由汽车制造商牵头成立的专业汽车保险公司;再比如2012年正式成立的鑫安汽车保险,是中国一汽旗下的十家公司共同出资成立;还有上海汽车集团保险销售有限公司,是2011年上汽组建的全国性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吉利控股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易保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在2018年拥有保险代理牌照,同时,吉利控股还购买了合众财险33.33%的股权,成为其第二股东;2022年10月,宝马申请设立的保险经纪公司在工商部门完成注册;比亚迪也于2022年成立保险经纪公司,并且近期还在收购易安财险,想要打通新能源车金融价值链。值得关注的是,车险领域在近几年也不断迎来造车新势力。继2022年初注册成立旗下保险经纪公司后,2022年末蔚来又收购了一家保险经纪公司。此外,小鹏汽车在2018年成立保险代理公司,特斯拉于2020年成立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同时,理想汽车也在2022年通过车和家金融科技(江苏)有限公司100%控股银建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的方式,曲线拿下保险经纪牌照。表2:新能源车企入局车险市场
据了解,2021年12月,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正式上线。上线一年多以来,关于新能源车险保费高、投保难的争议从未间断。目前,大多数险企承保新能源车险仍处于亏损状态,存在出险率高、维修成本高、赔付率高、风险数据少等问题。面对持续不断的车险入局者,险企将面临竞争更加剧烈的市场,“这将倒逼保险公司升级经营模式,从传统的‘两率’(费用率、手续费率)竞争,转向‘两力’(风险定价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竞争。”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表示。陈辉建议,要鼓励保险公司进行风险减量、定价机制等产品服务的创新,鼓励保险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如对高风险车型的承保;同时,要注意约束保险公司无序竞争行为,避免陷入恶性循环。另一方面,“主机厂将下场玩保险,这是对未来新能源车险市场带来的一个较大变化”,《财经》报道称,过去主机厂只负责生产车,因渠道销售全部在4s店,主机厂无法左右车险销售,保险公司只需找4s店合作,但现在新能源汽车的主机厂可以直接通过直营店、APP等互联网方式销售,如此其后期不仅卖车、维修车以及还可以提供软件升级等服务,主机厂资源整合能力更强。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目前以成立保险经纪公司方式进入保险市场的主机厂,公司数量少、业务规模小,且诸如新势力方面的新能源车企,其主要是经销商的概念,还未有客户运营方面的概念,目前远不能给保险公司带来威胁。有业内人士指出,车企和险企等多方各取所长、协同联动,或许可以共同推动新能源车险的健康发展。以中国太保为例,据《财经》报道,目前中国太保已专门成立了新能源车事业部,将像主机厂一样来做C端客户运营的直营保险。截至目前,中国太保已和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特斯拉等完成了合作布局的搭建。此外,保险科技平台,在保险流程的各个环节尝试创新,以解决保险链条上不同环节的痛点问题。它们可以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加强新能源车企与保险公司的连接,促进车险市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