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 » 生物医药 » 正文

中国生物制药终止“回A”,国际化发展影响如何?

作者:中新经纬 来源: 头条号 85002/16

中新经纬2月14日电 (王玉玲)近日,此前启动“回A”计划的正大天晴母公司中国生物制药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已决定不再继续进行境内发行。2021年2月3日,中国生物制药曾公告称,拟计划发行人民币股份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中新经纬注意到

标签:

中新经纬2月14日电 (王玉玲)近日,此前启动“回A”计划的正大天晴母公司中国生物制药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已决定不再继续进行境内发行。2021年2月3日,中国生物制药曾公告称,拟计划发行人民币股份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中新经纬注意到,中国生物制药宣布“回A”计划时,还是“千亿俱乐部”成员。彼时该公司市值曾达到1435.36亿港元,此后股价震荡下挫,迄今市值已跌去近四成,截至2023年2月13日收盘,中国生物制药报收每股4.49港元,市值为844.74亿港元。

那么,在本次IPO宣布终止后,中国生物制药会缺钱吗?此外,该公司国际并购还能否继续?未来将如何发展?

科创板上市终止,目前公司“差钱”吗?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生物制药是综合性兼集团化制药企业,核心企业为正大天晴,主要产品包括多种生物药和化学药,产品覆盖肿瘤、肝病、外科/镇痛、呼吸系统等多个治疗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生物制药此前在宣布“回A”计划后,并未公布具体的募资金额,只表示拟募集资金初步计划用于发展主营业务、业务内并购整合,以及一般营运资金。那么,在终止IPO进程后,中国生物制药账面现金充足情况如何?

据其2022年半年报,中国生物制药表示,集团计入流动资产之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人民币77.68亿元,计入非流动资产之银行存款约68.42亿元,理财管理产品总额约76.35亿元,资金储备合计222.46亿元。

同时,就负债情况来看,截至2022年6月30日,中国生物制药总资产为649.34亿元,总负债为261.90亿元,负债比率约为40.3%,较2021年年报的37.7%略有提高。

就近期而言,中国生物制药在2023年1月19日发布公告称,于1月17日赎回一笔规模达7.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4.70亿元)的零息可转债,在完成赎回约4.88亿欧元(约合35.59亿元)债券后,中国生物制药债券的未偿还金额将大幅降至215万欧元(约合1568.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公告,这笔零息可转债发行日为2020年,到期日为2025年,中国生物制药选择了提前赎回,从中可见其“不差钱”。中国生物制药公告称,截至2022年年末,现金及银行结余超过约人民币110亿元,但其表示,这属于未经审核的初步测算,不包括理财产品及分类为非流动资产的银行存款。

深化国际化战略?

Wind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中国生物制药营业收入分别为242.99亿元、238.04亿元、269.73亿元和152.25亿元。但中新经纬注意到,除了2021年以外,中国生物制药的销售净利率普遍在20%左右。

而2021年,中国生物制药的净利润猛增至146.08亿元,同比增长427.17%,其销售净利率也达到61.60%。究其原因,中国生物制药在2021年年报中表示,其持有北京科兴中维15.03%的股份,在报告期内扣除相关税项后,为盈利贡献123.79亿元。

大赚一笔之后,2022年11月2日,中国生物制药公告称,将继续推进创新药战略。创新药收入占比预计于2022年达到24%,计划创新药收入将在2023年突破100亿人民币大关。

为达到这一目标,仿制药起家的中国生物制药开启了海外“买买买”模式。

2022年6月23日,中国生物制药公告称,将收购纳斯达克上市公司F-star所有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总代价为1.61亿美元,或每股7.12美元。

2022年9月22日,中国生物制药发布公告,附属公司正大天晴与InventivaS.A.签订正式许可协议以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等部分地区开发、生产并商业化拉尼兰诺(lanifibranor)。公开资料显示,拉尼兰诺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其他潜在的代谢疾病。正大天晴将向Inventiva支付1200万美元的首付款及最高不超过4000万美元的潜在临床及注册里程碑付款。

但值得注意的是,国际收购多有波澜。2022年12月29日,F-star公司发布公告称,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发布临时命令,阻止结束F-star与中国生物制药的未决合并。目前,该收购事项仍未落定。

在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看来,中国生物制药留在港股或有利于其国际化发展。“港股能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者,整合国际战略合作资源,募集企业发展资金,引进国际高端人才,拓宽技术和产品线,提升企业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为进入国际市场搭桥铺路,更好地实现业务品牌国际化,促进企业‘出海’和业绩增长。”邓之东说道。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王玉玲:wangyuling@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李中元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