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 » 硬科技 » 正文

纳睿雷达,相控阵雷达第一股,“硬科技”登陆科创板

作者:产业经济信息网 来源: 头条号 73002/17

广东纳睿雷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睿雷达”)成立于2014年5月,是国内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全极化多功能有源相控阵雷达关键核心技术并实现了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全球为数不多掌握从微带贴片阵列天线、射频前端、数字中频后端、信号处理、数

标签:

  广东纳睿雷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睿雷达”)成立于2014年5月,是国内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全极化多功能有源相控阵雷达关键核心技术并实现了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全球为数不多掌握从微带贴片阵列天线、射频前端、数字中频后端、信号处理、数据融合到雷达数据产品开发等相控阵雷达设计制造、雷达软件生态和雷达数据服务全价值链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公司雷达产品突破了先进相控阵雷达技术在民用领域推广应用的技术壁垒和成本瓶颈,致力于解决“尺度小、生消快、致灾性强的低空快速变化危害气象目标探测”和“低空慢小飞行目标探测及海面目标探测”等世界性探测难题,将逐步推广应用在气象探测、水利防洪、民用航空、海洋监测、森林防灾、公共安全等多个领域。

  一、相控阵技术和极化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多个领域的应用,具备替换传统老旧雷达的潜能

相控阵雷达最早是基于军事需求而研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对洲际导弹的预警。经过近几十年的不断探索,不同用途的雷达逐渐开始采用相控阵技术。目前,军用雷达已经广泛地采用了相控阵技术,几乎所有的陆基、海基、空基和天基均有了相控阵雷达产品。21世纪以来,美国首先将多功能相控阵雷达试验应用于气象监视网,以扩展气象监视的功能,提出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取代正在逐渐老化的国家空中交通监视雷达,为了国土安全和导弹防御需求,还将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应用于跟踪与识别美国上空的非合作目标。一个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网能够完成多项功能,理论上可以取代多个正在老化的单功能常规雷达网,并且能够在全生命周期内低成本地运行和维护。目前美国正处于试验阶段,为此,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美国国家大气和海洋管理局一直在合作降低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的研制风险,重点是降低成本,确保该技术能够在雷达扫描的规定时限内完成所有任务,并发展双极化能力。因此,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研制的主要难度为成本的可负担性、极化能力和多功能性。

  纳睿雷达掌握的全极化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突破了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的研制壁垒:纳睿雷达采用全固态和商用现货COTS系统设计,实现雷达系统的高度集成、小型化和低成本;纳睿雷达将相控阵技术与极化技术相结合,获得高时空分辨率的雷达观测数据,提高了雷达系统的探测性能,提升了对不同类型目标的识别能力;纳睿雷达掌握的全极化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有助于实现在同一台雷达硬件平台上的多功能应用,即运用同一雷达硬件在同一时间对不同类型目标包括气象、航空等目标进行识别、探测等作业。雷达多功能的实现离不开相控阵技术,同时全极化的设计则能使多功能雷达具有更加精细化探测的功能,进一步提升雷达的识别能力及效果。在现代复杂环境中,全极化有源相控阵雷达能够同时满足对各类目标的远探测距离、高数据更新率、多目标跟踪及精细化测量等众多产品应用的需求,具备替代老旧雷达的潜能。

  二、采取独特技术路线并实现产业化,技术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纳睿雷达掌握了全极化有源相控阵雷达关键核心技术并较早实现X波段双极化(双偏振)有源相控阵雷达产业化的企业,产品采用微带贴片阵列天线的技术路线,在粤港澳大湾区参与组建了国内首个超高时空分辨率的X波段双极化(双偏振)有源相控阵雷达天气观测网。

  纳睿雷达的产品技术路径采用微带贴片阵列天线技术路线,这一技术路线也是美国ATD雷达和日本MP-PAWR雷达所采用的国际前沿技术路线,与国际同类产品的发展趋势相符。由于X波段雷达的内部结构对于雷达天线的设计、加工、安装所带来的误差容忍度更小,因而基于印刷电路板的微带贴片技术的雷达天线更容易实现精度的控制,从而实现雷达设计性能,从而从根本上更有利于保障雷达的稳定性和功能性。同时微带贴片阵列天线利用成熟的PCB加工工艺,解决了大批量生产难题,最大限度降低雷达天线成本,大幅提高雷达探测精度的同时保障了雷达探测的稳定性。

  中国雷达行业协会向纳睿雷达出具了《中国雷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雷协鉴字[2021]第003号),中国雷达行业协会组织中科院院士领衔的雷达行业权威专家组召开了“X波段双极化(双偏振)有源相控阵天气雷达系统研究及其应用”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形成鉴定意见如下:该项目技术复杂、研究难度大,在双极化微带贴片阵列天线、双极化数据处理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技术创新,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项目核心部件、材料等国产占比90%以上,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契合政策引导 市场潜力巨大

  2011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将相控阵雷达列为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纳睿雷达是目前全球为数不多掌握全极化多功能有源相控阵雷达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产品产业化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研制的产品突破了军用相控阵雷达技术在民用领域推广应用的技术壁垒和成本瓶颈,致力于解决“尺度小、生消快、致灾性大的低空快速变化危害气象目标探测”和“低空慢小威胁飞行目标探测及海面目标探测”的两大世界性难题:

  (一)、纳睿雷达是相控阵天气雷达国际先行的研发及产业化者,拥有相控阵天气雷达产业化能力且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企业相对较少。目前,公司已在全国十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完成了近百套雷达系统的布设或运行。大量案例的积累使得公司的相控阵天气雷达技术方案越发成熟和普及性越来越广,纳睿雷达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纳睿雷达的产品目前已经在香港天文台投入运行,助力香港特区气象服务提升精细化观测的水平,纳睿雷达未来将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根据地,一方面向全国范围进行拓展,有力推动我国气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纳睿雷达将积极走出国门,向“一带一路”等海外地区和市场进行拓展。

  (二)、在水利雷达应用领域,将雷达定量估计降水应用在水文学中已有多年,英国和美国等国家目前已利用雷达和雨量计联合估算降水输入水文预报模型,并用于水文预报业务。目前,我国水利信息化投资主体主要分为中央以及流域和地方政府。根据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数据显示,预计到2024年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投资市场规模将达到435.2亿元。纳睿雷达与水利部信息中心于2020年签订了《基于X波段双极化相控阵雷达的超精细化面雨量监测试点应用合作协议》,未来前景可期。

  (三)、在空管雷达领域,根据东方证券研究报告资料显示,根据2021年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到2035年,国家民用运输机场将达到400个。2020年全国颁证的运输机场241个,这意味着未来15年,中国将新增150多个民用运输机场,平均每年新增约10个。据测算,2021-2035年我国民航运输机场建设带来的空管设备市场规模可达358亿元。2020年6月,纳睿雷达与海峡气象开放实验室、南京大学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强强联合,在厦门部署了3台X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针对X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的精细化探测能力和预警预报能力进行了系统的科学试验研究,探测范围覆盖中国民用航空厦门空中交通管理站所辖机场。试验结果表明,在经济价值方面。应用研究人员对2021年3月-11月期间发生的五次雷雨天气进行了经济价值初步估算,以单架飞机为例,在5次抽样降雨科学实验中累计节约飞机备降和空中等待经济成本74万元,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四)、在海洋监视雷达领域。根据海兰信2020年可转债募集说明书测算,根据2012年美国综合海洋观测系统的独立成本估算其十五年内的总预算约为542.06亿美元,主要包括沿海岸线观测设施建设费、业务运行和维护费两大部分,预计年均投资金额将达到36.14亿美元。按照美国海岸线22,680公里进行估算,根据《2017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我国大陆海岸线长度约为18,000公里,对标美国在海洋观探测领域的投资进行测算,我国海洋观探测领域市场规模预计约为每年201.68亿元人民币。

  根据Forecast International分析,2010年至2019年,全球相控阵雷达的总生产台数占雷达生产总数的比例为14.16%,总销售额占比为25.68%。整体看,虽然全球相控阵雷达市场规模目前相对机械雷达较小,但未来相控阵雷达的替代传统雷达市场潜力巨大。随着其技术的进一步延展,水利、航空、公共安全等领域都有巨大的潜在需求。可见,纳睿雷达是一家“硬科技”底色十足,市场薄发能力强的科技小巨人企业,未来表现可期。

  投资亮点:

  1、纳睿雷达是科创板全极化有源相控阵雷达第一股。作为全极化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解决方案为主业的公司,近年来在主营业务所属的细分市场累计中标数量排名第一,市场占有率具有先发优势。

  2、公司产品技术复杂、研究难度大,在双极化微带贴片阵列天线、双极化数据处理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技术创新,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项目核心部件、材料等国产占比90%以上,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公司产品实现全价值链自主研发生产,采用全固态和商用现货COTS系统设计,实现雷达系统的高度集成、小型化和低成本;使得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成本降低,让公司产品适用更加宽泛的民用领域。

  4、公司产品契合政策导向,致力于解决“尺度小、生消快、致灾性强的低空快速变化危害气象目标探测”和“低空慢小飞行目标探测及海面目标探测”的两大世界性难题,产品应用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热门推荐

“硬科技”是什么

来源:头条号 作者:产业经济信息网02/03 22:02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