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专精特新 » 正文

惠州市政协委员张文丽:从四个方面促专精特新企业大发展

作者:南方plus客户端 来源: 头条号 106002/18

点击查看专题报道。专精特新企业是制造业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也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重要力量。作为制造业大市,惠州如何培育更多优质的专精特新企业?在惠州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期间,惠州市政协委员、惠州银保监分局局长

标签:

点击查看专题报道。

专精特新企业是制造业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也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重要力量。作为制造业大市,惠州如何培育更多优质的专精特新企业?

在惠州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期间,惠州市政协委员、惠州银保监分局局长张文丽带来了《关于加强专精特新企业扶持培育力度,持续增强企业韧性及活力的建议》提案。

近年来,在惠州市“民营经济十条”“制造业⼗条”等政策的引导下,金融行业持续发力,专精特新企业融资规模迅速增长。截⾄2022年末,辖内银⾏对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103.92亿元,同⽐增⻓122.54%;全年累计新发放贷款96.56亿元,同⽐增⻓102.60%。专精特新企业展现出深扎制造业、技术基础扎实、韧性强等特征。目前,惠州市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增加至3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增至325家。

去年,张文丽开展了一项关于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专题调研,覆盖惠州市60%的专精特新企业样本。结果显示,惠州的专精特新企业尽管取得较快发展,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包括核心技术突破能力不足、品牌“护城河”不深、人才资源基础较薄弱、企业融资存在供需错配。

张文丽认为,这些问题制约了专精特新企业实现从“专”到“强”的发展。因此,应该从四方面进行应对。

一是加强技术引导,增强技术基础。要进一步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完善在基础技术研究、核心技术攻关方面的奖励补贴机制,明晰技术创新协作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疏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提供规整的成果转化市场,保障重点领域技术攻关从业人员的合理激励及回报,精准发力实现技术水平突破。

⼆是加强⼈才引进,做好⼈才⽀撑。应进⼀步完善⼈才培养体系,加⼤⼈才吸收引进⼒度,满⾜企业对技术研发、品牌推⼴、企业运营⾼素质⼈才的迫切需求。同时,应推动改进“产学研”⼀体化协作机制,通过资⾦⽀持、税收优惠、战略合作等形式,⿎励企业与周边城市⾼校、研究机构加强合作交流。

三是加强品牌培育,提升企业影响⼒。应⽀持企业将品牌打造与产业发展、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以特⾊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加营销及品牌渠道投⼊,开拓市场空间,增强品牌溢价能⼒。并发挥⻰头企业的带动作⽤,进⼀步扩⼤惠州专精特新企业的品牌影响⼒。

四是健全融资体系,优化融资环境。应加⼤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度,加强与证券交易所的对接沟通,着⼒提升直接融资⽐重。积极整合企业信⽤信息平台,发挥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的“增信”功能,为企业融资提供充实的数据⽀撑和信⽤⽀持。并引导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等资⾦“投早、投⼩、投科技”,拓展私募股权融资⾦额和轮次,全⾯发展多层次融资服务体系。

【记者】刘光明宝

【作者】 刘光明宝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