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懂车帝原创 彩丽美[懂车帝原创 行业] 2023年1月,随着持续13年的新能源汽车“国补”政策正式退出,同时恰逢春节长假,多数新能源车企销量出现下滑,让市场不禁惊叹“潮水退去,裸泳者现行”。加之特斯拉1月降至历史最低价再度掀起“价格战”,使得市场淘汰赛再加速,到底谁在“裸泳”?特别是造车新势力的情况如何?新能源车还卖得动吗?
2023年1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为27.38万辆,同环比均出现下滑最新上险数据显示,
2023年1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为27.38万辆,同比(2022年1月:31.57万辆)下滑6.9%,环比(2022年12月:70.94万辆)下降58.6%。其中,纯电动车型销量为18.30万辆,同比下滑24.26%;插电式和增程式混合动力车型销量为11.08万辆,同比增长49.59%。
说明:由于上险量是车辆售出后终端实际购买交通强制险的数量,相对于厂家公布的批发量、交付量,上险量更能反映终端市场的真实交易情况以及用户的真实选择,为我们的选买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因此我们选择以上险数据为依据进行分析解读。
2021年-2023年新能源车月度上险量趋势纵向比较而言,2023年1月乘用车总体上险量129万辆,与2021年春节月(2月)的上险量相当;其中,燃油车上险量明显低于20221年春节月,而新能源车上险量(27.38万辆)较2022年春节月(2月:24.7万辆)的增长还是非常明显的。
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占比突破40%,理想超越长安
从车企排名来看,2023年1月,上险量排名前15的新能源车企中,只有比亚迪、特斯拉、理想、长安、宝马和极氪共6家车企实现了同比增长;而腾势靠着一款MPV(腾势D9)逆势上位,成为入榜品牌中唯一实现环比正增长的品牌(无同比数据)。
2023年1月,新能源车企上险量排名TOP15具体来看,比亚迪1月以11.79万辆的成绩依旧遥遥领先,同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3.7%,环比去年12月下滑45.5%,占中国新能源市场40.14%的销售份额,这也是首次突破40%的市占率大关。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比亚迪都将占据绝对的优势。究其原因,比亚迪的底气来自新能源产品的技术路线布局,坚持纯电动和插电混动“两条腿”走,让比亚迪可以保持丰富的新能源车型矩阵,有力提升了新能源汽车普及率。就连“股神”巴菲特的长期商业伙伴、伯克希尔副董事长查理·芒格也不禁表示,“比亚迪在中国市场让特斯拉相形见绌,这令人难以置信,”甚至直呼,“比亚迪是自己迄今为止最喜欢的股票。”对比来看,1月份比亚迪新能源车型上险量甚至是特斯拉的4.3倍。
比亚迪在售新能源车型(部分)位列第二的特斯拉在1月宣布大幅度降价后,收获了超6.6万辆的批发销量,其中,在国内上险量仅有2.7万辆,虽然同比(2022年1月:1.96万辆)增长38.7%,但环比却出现(2022年12月:4.17万辆)34.7%的下滑,远低于业内对特斯拉降价后的销量预期,结合此前7天卖了9万辆的消息来看,业内预期至少应在10万辆以上。
大幅降价后,国内二三线城市特斯拉门店客流与订单数急剧增加
特斯拉宣布降价后,曾被曝出订单大幅度增长,比如部分城市门店的订单量与2022年12月相比增幅达500%,3天斩获3万辆订单,7天卖了近9万辆新车。特斯拉Model Y提车周期也从此前的1-4周调整为降价后的2-5周。
至于特斯拉降价后为何会出现上险量不及预期的情况?有分析认为,结合主销车型Model Y的交付周期延长可以看出,特斯拉降价后的确出现了订单数猛涨的情况,但由于产能跟不上订单增长,导致其存在一定的订单积压。此外,为满足降价后引发的大量订单需求,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被曝出周产能拟提升至2万辆。因此,特斯拉1月的最终上险量或要到2月甚至3月才能呈现。
为应对降价后订单暴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周产能拟提升至2万辆五菱的新能源销量虽然依旧跻身前三强,但1月上险量却罕见“失速”,呈现同环比双降的态势,它也是榜单前五名中唯一一个同环比双降的新能源品牌。由于五菱旗下新能源车型目前仍聚焦在微型电动车这一细分市场,产品过于单一,导致其上险量下滑明显,而这也在提醒厂家,若不重视产品阵容的及时扩充,未来五菱或许很快会丢掉新能源品牌三强的地位。
五菱旗下新能源车型目前仍聚焦在微型电动车这一细分市场此外,1月新能源车企中表现突出的理想汽车,其1月上险量超1.5万辆,同比增长24.3%,超越长安汽车(14443辆)位列第四,仅次于五菱(18963辆),同时也是造车新势力中唯一实现同比增长的品牌。接下来,随着理想L7上市正式“杀入”五座SUV市场,凭借L9、L8、L7三款SUV的产品组合,理想汽车2月份销量或有望突破2万辆水平。
理想汽车L系列产品布局相比之下,蔚来、小鹏、哪吒汽车的表现则有些掉队,同环比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小鹏汽车下滑最为明显,其1月上险量同环比降幅均在50%以上,这与小鹏的产品定位混乱及定价策略不清相关;而哪吒汽车由于旗下产品竞争力不足,其1月上险量并不是很理想,仅有4871辆。此外,宝马首次超越大众,其1月上险量同比增长34.9%。总体来看,除了理想汽车,新势力品牌后劲稍显不足,而传统车企推出的新能源品牌,像腾势、极氪等品牌上险量正出现上升趋势,可见传统车企发力后,整体竞争愈发激烈。
热销车型TOP10:纯电宏光MINIEV称王,插混宋PLUS登顶
接下来看具体车型的表现,就1月份新能源车型(含纯电、插混、增程)上险量综合榜单来看,排名第一的车型不再是微型车,“紧凑型SUV”和“新能源”双标签加持的比亚迪宋PLUS以3.1万辆的总成绩排名第一,具备绝对的优势;而五菱宏光MINIEV则以超1.8万辆的成绩位列第二;比亚迪海豚超越特斯拉Model Y跻身前三名,二者上险量分别为17289辆、14378辆。
2023年1月,新能源车型上险量TOP10此外,位列第五名至第七名的车型是比亚迪元PLUS、特斯拉Model 3、比亚迪汉,三款车型上险量均超过万辆;紧随其后的是比亚迪宋Pro、比亚迪唐。可以看出,比亚迪与特斯拉缠斗明显。不可否认的是,与特斯拉相比,比亚迪产品矩阵更为丰富,特别是插电混动车型对其销量贡献颇大。值得关注的是,理想L9以8034辆的上险量成绩首次进入前10榜单。
比亚迪元PLUS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各技术路线车型布局越来越丰富,划分纯电动和插混(含增程式)两个大类别展开来看更为直观。就纯电动车型来说,进入榜单前10强的车型,比亚迪就占据了5个席位,且海豚、元PLUS两款车型的销量均突破万辆水平。
2023年1月,纯电动车型上险量TOP10先来看榜首,以五菱宏光MINIEV为首的A00级电动车,依然最受终端用户的喜爱。从第二名至第五名,便是比亚迪与特斯拉之间的相互厮杀,其排序分别为比亚迪海豚、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元PLUS、特斯拉Model 3。
特斯拉Model Y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奔奔E-Star的“兄弟”车型,长安Lumin以6880辆的上险量进入前十,超越蔚来旗下最便宜车型ET5(6768辆),来到第六名。紧随其后的是比亚迪海豹、比亚迪宋PLUS EV、比亚迪汉 EV。
2023年1月,插混/增程车型上险量TOP10就插混及增程式车型来说,由于当前应用该技术的厂家不多,因此热销TOP10的车型品牌具有很明显的集中效应。比如在前10强中,比亚迪依然有7款插电混动车型上榜,其中宋PLUS DM-i销量最多,护卫舰07的增速最快,环比增长649%;排名第三和第六的车型则出自理想,而此次出战的不再是理想ONE,而是理想L9、理想L8。
腾势D9腾势D9作为均价40万元以上的MPV车型,实现超5000辆的销量的确刷新了大众对于腾势品牌的固有认知。在可油可电车型被消费者力捧之际,去年7月上市的长安深蓝SL03也推出了增程式动力类型,1月份深蓝SL03上险量中,增程式占到60%。实际上,这样的表现很大程度上离不开细分市场内的空白。
长安深蓝SL03 增程版
写在最后:
面对汹涌而至的新能源大潮,中国汽车市场已跃然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而这片土地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也堪称全球第一。2023年刚刚开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价格战已迫不及待地打响,以特斯拉为代表的价格战,无论是新能源车企还是传统车企都感到措手不及。国内汽车市场的马太效应正在快速加剧,各品牌间业绩差距正在持续拉大。倘若在这一轮价格战中因价格劣势而被淘汰,其所面临的不再是盈亏问题,而是生死存亡。正如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所言,“疫情过后,新能源刚需车型成本继续承压,补贴退坡带来的价格复杂调整,新能源车市场格局正在重塑。”同时,崔东树也指出,随着新能源车连续两年多的暴增,碳酸锂等资源价格暴涨带来暴利,随之而来的上游资源和中游电池产业的投资力度增强,必然带来供给端产能的高增长,前期的供需错配带来的碳酸锂高价格将明显回落,这将有利于国内新能源车企盈利压力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