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专精特新 » 正文

“十年磨一剑”,专精特新为何现在才火?

作者:凯文知识产权李老师 来源: 头条号 68402/19

很多人以为“专精特新”是2021年才出现的新概念,其实不是的。早在2011年7月,《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报告(2011)》新闻发布会上,朱宏任便首次提出了这一概念。同年9月份,工信部在《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报告中正式提出要培育专精特新

标签:

很多人以为“专精特新”是2021年才出现的新概念,其实不是的。早在2011年7月,《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报告(2011)》新闻发布会上,朱宏任便首次提出了这一概念。同年9月份,工信部在《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报告中正式提出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但这一概念并没有真正走进大众视野,直至2021年1月,在中共中央、银保监会、工信部密集出台了多部文件,点名要加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等相关政策的推动下,“专精特新”这一概念才逐渐活跃于大众视野中。

“专精特新”一词在诞生十年后被重新提及并迅速“升温”,离不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国家的政策推动。

在21年7月30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二季度会议指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首次将“专精特新”和“补链强链”“卡脖子”联系在一起。

此举意味在何处?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

2018年美国制裁中兴事件

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美国政府在未来7年内禁止中兴通讯向美国企业购买敏感产品。

6月7日,美国政府与中兴通讯达成协议,中兴需再次缴纳10亿美元罚金,并改组董事会,即可解除相关禁令。

7月14日,中兴再次向美国支付4亿保证金后,正式解禁。

在中兴事件爆发后,2018年4月19日,科技日报以《是什么卡了我们的脖子》为题,推出了一组由35篇报道组成的专栏,系统性地向公众介绍了我国在哪些核心、关键领域还受制于人。

2020年华为芯片断供事件

2020年8月,在一辆穿过海峡的货机上,装载着麒麟900芯片,只有1000万颗,却是台积电对华为最后的合作。

在这之前不久,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在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的38个子公司列入“实体清单”,全面对华为封锁技术。因为一颗小小的芯片,华为被卡了脖子。

在美国“小院高墙”战略下,美国借助“实体清单”划定打击范围(小院),再限制特定产品进出口,严格划清边界(高墙),意图全面围猎中国高科技产业。

无论是18年6月的中兴处罚事件、还是20年5月的芯片“断供”事件,都是我国制造业在高科技领域的卡脖子事件。

“卡脖子”问题的本质是“技术垄断”,而“专精特新”的意义,就在于“具备或打破垄断话语权”。

一家典型的“专精特新”企业是日本“味之素”味精厂,它卡住了全球芯片企业的脖子,原因是味之素在制造味精时产生的副产物ABF,是一种用极高绝缘性的树脂类合成材料制造成的薄膜,目前全球芯片在制造过程中都使用ABF。ABF材料市场不大,技术门槛非常高,味之素公司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几乎没有替代产品。这就是“专精特新”的威力。

由此可见,“专精特新”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拥有各自的“独门绝技”,在产业链上具备一定的话语权,这有点类似于隐形冠军——它们大都是中间制造商,瞄准“缝隙市场”,在细分领域建立了竞争优势,甚至一定意义上具备了垄断话语权。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