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日经中文网2月6日文章,原题:中国半导体初创投资过于偏重无厂企业 中国力争提高半导体自给率,政策手段之一是丰富的资金。做法是基金向半导体初创企业投融资,最终在面向新兴企业的股票市场上市。不过,虽然在截至2022年中期的约8年里提供了超过800笔投融资,但未能带来自给率提升的项目占一半以上。作为调查中国半导体产业整体情况的一环,调查公司艾瑞咨询汇总了中国国内半导体初创企业融资情况。中国在2014年至2022年5月共进行865笔投融资。按业务领域来看,数字IC设计占46.7%(按笔数计算),比例最高,模拟IC设计次之,占17.5%。这意味着专注于电路设计、将芯片制造委托给外部的“无厂”业态企业占64.2%。“如果考虑投资的规模和回收,是合理的偏重,但并未直接对半导体自给率提高做出贡献”,日本电子产业咨询公司Grossberg LLC代表大山聪称。从现代的半导体产业来看,电路设计和制造等各工序由专业公司负责的水平分工属于主流。中国要提高半导体自给率,本应向涉足制造工序和制造设备开发的初创企业投入资金。但艾瑞咨询的调查显示,对IC芯片制造的初创企业的投融资仅为1.1%。美国出口管制让中国国产化成为当务之急的制造设备的投融资也仅为15.5%。例如从2022年中国半导体企业IPO来看,海光信息技术在“科创板”上市属于最大规模。海光也是CPU的“无厂”企业,招股说明书将由于美国制裁,与芯片代工商的关系受到影响列为经营风险。正如海光担忧的那样,中国加快提高自给率,交给台企等代工因美国制裁而日趋困难正是原因之一。中芯国际具备一定供应能力,虽然其他类似企业的出现受到期待,但按照大山聪的说法,实际情况是“创业投资并未投向需要巨额投资、同时回收需较长时间的硬件领域”。中国具有规模超6万亿日元(约合3000亿元人民币)的国家大基金向现有企业提供投融资的计划,但2022年夏季腐败问题曝光。中国的苦战彰显出丰富资金是振兴半导体产业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亚洲科技总编山田周平)
日媒分析中国半导体投融资偏向
作者:环球网 来源: 头条号 29902/19
来源:环球时报 日经中文网2月6日文章,原题:中国半导体初创投资过于偏重无厂企业 中国力争提高半导体自给率,政策手段之一是丰富的资金。做法是基金向半导体初创企业投融资,最终在面向新兴企业的股票市场上市。不过,虽然在截至2022年中期的约8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