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债市 » 正文

去年的债市危机后,2023年的债市环境会如何?

作者:聪颖的文才武略 来源: 头条号 107102/21

去年那一拨11月份到12月份的债市,多数债基都出现了很大幅度的一个回撤,特别是11月14号那天,或者是14号到17号那一周,很多纯债债基的跌幅都要到1个点了。买债基买出了股票的感觉。那天也是债市三年以来的最大跌幅。国债指数日线图债券市场连续

标签:

去年那一拨11月份到12月份的债市,多数债基都出现了很大幅度的一个回撤,特别是11月14号那天,或者是14号到17号那一周,很多纯债债基的跌幅都要到1个点了。

买债基买出了股票的感觉。

那天也是债市三年以来的最大跌幅。


国债指数日线图

债券市场连续5个交易日下跌,在很多市场人士看来,债市的暴跌,主要是受到流动性收敛、卫生事件防控优化和地产支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

但是看我看来,此次债券市场的大幅回调原因,基本就是政策的宽松幅度不及市场预期带来的资金面收敛和资金中枢边际抬升,也有稳楼市政策持续出台推动经济恢复斜率预期抬升等方面影响。

还是宽松政策不及预期所造成的。

而在今年债市都走的比较红火,相信那个时候即使折损的,到目前这个时候也基本上都差不多回来了。

特别是1月中有几日的表现是比较优秀的。

多数纯债基金基本上到目前都没怎么收过绿盘。

很多人开始了疑问,2023年的债市环境会怎么样了,跟以前几年比会如何?

我说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是目前的债市刚刚经历了巨震,去年11月到12月份债市行情还让不少稳债者心有余悸。

目前是走了1个多月的稳定局面。

2023年其实是经济复苏需求比较大的一年,而基本上经济复苏肯定是要有降准和降息的需求的,当然这个操作过程中还得要考虑美国那边的加息压力。

经济复苏在年初很明显,线下服务行情的复苏势头很猛,但是也有一些行情行业复苏不及预期,比如建筑业,国际航班等。

此外,1月份信贷社融数据虽然超预期,但喜忧参半,也反映出复苏仍需要时间。

1月30城商品房销售同比下降41%,1月人民币存款增加高达6.87万亿元,同比多增3.05万亿元,消费投资意愿仍待修复。

而就通胀而言,1月整体CPI同比涨幅从去年12月的1.8%升至2.1%,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政策上把通胀2.5%上调至2.6%,以反映卫生事件结束速度快于预期。

但我们仍然认为,通胀不是今年中国的主要问题,我们预计今年政策将保持宽松。

在初期经济超季节性修复后,经济复苏会出现一定波折。

在海外加息和国内通胀对货币政策制约较弱的有利条件下,货币政策短时间内仍会以稳中偏松,呵护实体为主。

在经济明显修复前,货币政策一般不会随意转向。

股市偏强,债市就会弱,这是常规认知下的蹊跷板效应,但是如果是基本面驱动或者股债市场流动性出现分化时蹊跷板效应才会明显。

一般情况下,长期买债券的人,很多时候很难因为股市好转而转投股市。

整体看今年的债市肯定不会是一直一帆风顺的,通过目前的市场政策上看,呈现波动陡峭化上行的概率比较大。

并且有较大的概率呈现股和债市双双走牛的发生。

最近观察到一个C类的中短期债, 招商鑫福中短债债券C ,它的中期盈利能力比较优秀,特别是在6个月以上盈利能力基本是超越了99%的同类,

基金经理了李家辉是在21年9月开始管理,目前成立以来的涨幅是9.04%,别看这个回报率好像不是很高的样子,但作为同类的纯债基本上这个涨幅还是不错的。

这个债券最大的一个特别点是抗回撤的能力比较优秀,从数据上看是优于同类很多。

C类的手续费不受影响,其实也是比较适合中短线操作的。

南方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联接C

目前注册制正式开始实施,也代表中国的股市进入了新的篇章,在这么多板块里面,注册制利好的肯定是券商,就目前券商的位置而言,还在年线附近,可想而知,这个空间会有多大,所以目前这个位置的券商是值得密切注意的。

全面注册制之下,券商的空间将是很广阔的。




希望大家都理性投资,市场永远会出现预期之外的走法,这些我们都要考虑进去,任何时候永远都不要孤掷一注。

风险提示:

个人投资风险偏稳健,策略上注重中长线价值投资和短线波段,适用于稳健,守则,不骄不躁追求长期稳定收益和短线波段的朋友。

#今日看盘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热门推荐

债市周报:近期债市行情艳阳高照,您的理财收益是否跟着水涨船高

来源:头条号 作者:聪颖的文才武略01/15 14:01

财中网合作